二、註意飲食的身心衛生:飯前洗手,每餐盡量定量,避免暴飲暴食,註意身體衛生,飯前飯後力求平靜開朗,避免情緒低落或突然喜悅暴怒。
第三,做好力所能及的適當工作:老人退休後無事可做,生活失去節奏,產生孤獨感。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對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
第四,要有藝術愛好和娛樂活動:老年人對繪畫、書法、音樂、詩歌等藝術的愛好,可以消除孤獨感,陶冶情操。老年人也需要適當的娛樂活動,但參加的時間不能太長,內容不能太驚險或太枯燥,場面不能太嘈雜和復雜。
五、要註重心理修養:中醫養生非常重視心理修養在養生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年人應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愉快地度過晚年。
壹二三四五,健康長壽。
壹個中心:樹立以健康為中心的意識;
兩個基本點:家庭更加和睦,醫療保健消費更加豐厚;
三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
四點:管住嘴,邁開腿,用腦,護肺;
五個標準:體重、血糖、血壓、血脂、心態達到正常標準。
老年人膳食結構對健康的影響
人到老年,由於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下降,患病率會增加。據調查,老年人同時患有1-3種慢性病的情況相當普遍。
高血壓和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全國各地高血壓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為2%-10%,城市高於農村,北方高於南方,老年人高於中年人。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49.9%,遠高於其他年齡段。有三種情況:
(1)養老院的老人大多有著辛酸的人生經歷。過去,他們生活艱苦,營養條件差。身材偏瘦,貧血,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糖尿病,但是前列腺肥大,骨關節病,青光眼,無牙嘴比較多。
(2)機關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和營養相對較好。過去他們體育鍛煉少,從事腦力勞動多,有時會緊張。他們長期坐著工作,身體超重,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也多。
(3)街道居民的生活普遍悠閑。雖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情況和機關工作人員差不多,但是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要低很多。這可能與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態有關。
調查表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預防老年人常見病的發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改善膳食結構是有效可行的方面。老年人壹般需要優質蛋白質食物(動物性食物和豆制品)和新鮮蔬菜的供應。對於這三類老年人,宜少吃澱粉類食物,避免睡前進食。第壹組老年人還應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自我保健鍛煉;第二組老年人戒酒;第三組老年人應多吃含鐵食物和優質蛋白質食物。以上只是根據各群體老年人的普遍傾向提出的改善膳食結構的建議。每個老年人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合理安排飲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