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為什麽廣東人飯前要喝湯?

為什麽廣東人飯前要喝湯?

剛到廣東的時候,不習慣老廣的飯前湯。其實只是根深蒂固的飲食秩序突然改變,壹下子適應不了。我沒有深究原因。後來發現老廣的習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北方人接受。有壹種模糊的觀點認為,外國人吃飯前也喝湯。

為什麽廣東人飯前要喝湯,不像北方人?這個習慣是什麽時候養成的?“壹代湯王”佘誌強研究湯數十年,卻只給出壹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廣東氣候濕熱,影響嶺南人的食欲和食物吸收。湯是營養和水的結合。飯前喝壹口,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能刺激食欲,有利於消化吸收。至於什麽時候起源的,這個就不考究了。

事實上,湯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順便”承包了我們的健康維護任務。不要以為喝湯只是喝湯,其實也有很多講究。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

飯前喝湯的好處之壹是飯前可以潤滑口腔和食道,可以防止幹硬食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有利於食物的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

飯前喝湯的第二個好處是使胃裏的食物充分緊貼胃壁,增強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欲。

有研究表明,飯前喝壹碗湯,可以使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熱量。相反,喝湯後飯飽了,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和肥胖;另外還會稀釋已經和消化液混合好的食糜,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沒想到,老廣飯前喝湯的習慣,其實是有講究的養生。至於外國人需要數據支撐壹切,研究營養價值,飯前喝湯還是飯後喝湯,沒有定論。只是有媒體用過“西方人壹般都是先喝湯再吃飯”的說法。如果真的發生,筆者想用“廣東人在喝湯問題上與國際接軌”這個標題。

言歸正傳,廣東人是否與國際接軌,全國是否與廣東接軌,都不是重點,我們也不想被噴。下面說說喝湯的七大誤區。

喝湯的誤區

誤區壹:本質是湯,喝湯就好。

很多人認為燉排骨湯、雞湯的營養成分都在湯裏,所以只喝湯不吃肉。其實這是不對的。無論妳煮雞湯、牛肉湯還是其他種類的湯,即使煮的時間長了,湯的蛋白質也只有6%~15%左右,蛋白質的營養85%以上還在肉本身,不吃肉喝了湯會損失很大。

誤區二:先吃飯,再喝湯。

如上所述,這是壹個喝湯的壞習慣。至少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還是學學粵語吧。

誤區三:喝熱的,喝沸騰的湯。

人口腔的正常溫度是37攝氏度左右,而人口腔、食道、胃黏膜的最高耐受溫度只有60攝氏度左右。如果溫度超過這個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還需要註意的是,喝熱湯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所以要等湯稍微涼壹點再喝,這樣才能保證身體不會受到疾病的威脅。

誤區四:喝湯很快。

喝湯要細嚼慢咽,既要充分享受湯的味道,又要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提前有飽腹感,才不容易發胖。減肥的美女更要註意了。去掉它,也許妳的減肥效果會更好。

誤區五:每頓飯都要喝湯。

每頓飯都喝湯,壹次喝好幾碗。對於不同的人,各種湯都不能喝,要多喝。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高prin,就不能多喝,尤其是痛風、腎病、高血壓的人,更要避免喝這些湯。

神話6:湯和米飯

把米飯泡在湯裏可以讓米飯變軟,容易下咽,而且往往懶得快速咀嚼,增加了胃的消化負擔,長此以往可能會引發胃病。

誤區7:晚飯喝湯。

湯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如果晚餐喝湯,接近睡覺時間,非常容易發胖。午餐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所以,為了防止肥胖,不妨選擇中午喝湯,既補充營養,又能保持身材。為什麽不呢?

開湯的正確方法

吃飯前。俗話說“飯前喝湯,勝過良藥”,有道理。這方面向粵語學習是對的。飯前20分鐘左右喝湯比較好。

餐廳。時不時喝點湯也有好處(註意不是泡飯的湯)。簡餐中喝少量湯,有助於食物的攪拌和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飯前不喝湯,不喝湯,飯後會口渴,因為胃液大量分泌,體液流失過多。此時喝水會稀釋胃液,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因此,壹些營養學家認為,養成飯前或飯中不斷喝湯的習慣,也可以減少食管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不要過度。不管是飯前喝湯還是兩餐之間喝湯,都不代表喝多了就好。因人而異。壹般午飯和晚飯前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以更合適,因為壹夜的睡眠,人體流失的水分更多。吃飯的時候,也可以慢慢吃少量的湯。喝湯的時候胃舒服,飯前飯後禁止“狂飲”。

最後,去過不同國家的人能不能幫忙完成,到底是外國人先喝湯還是先喝湯?讓大家看看,我們的喝湯方式符合國際標準嗎?

另外,只吃不喝湯的,只喝湯不吃的,也說說妳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