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明谷天。
夏天滿了,夏天滿了,夏天熱了。
秋露,秋寒霜。
冬天下雪,冬天下雪,冬天有點冷
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開始下雨的時候,雨量逐漸增大,滋潤著萬物。有水才有生命。立春是節,雨是氣。
春夏養陽,萬物始萌。春天來了,氣溫上升,雨量增多。此時整體氣候仍然寒冷潮濕,要謹防春寒和肝氣上升,容易損傷脾肺。
12小時的雨節氣對應的是印石,也就是淩晨4點和壹年中的雨節氣差不多。與12經絡相對應的是肺經。
印石,3點至5點,肺經當令。陰,通過“戲”,是即將從陰中脫出之時,古人是種子發芽後即將破土而出之時。此時陽氣未成熟,要註意防寒保暖,保護陽氣的生長發育,註意預防呼吸系統疾病(肺病)和消化系統疾病(脾胃病),也就是古人說的:“春捂秋凍。”
雨水保健要點: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古之人,知之者,學之陰陽,和數之招數,飲食有度,生活有規律,不操之過急,故能和神合,而死於百歲。”
1,日常生活經常
古人往往日出而作,晝入而息。現代人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我們知道,人類的作息有其內在的生物鐘。長期違背自然規律,容易早衰,熬夜傷陰耗陽,壽命縮短。所以要盡量早睡早起,才能順應自然。
2.吃好,喝好
雨水和節氣導致肝氣,所以肝氣過春,春夏養陽,不要壓抑。因此,少吃又酸又澀或太鹹的東西,多吃甘平、疏肝健脾、潤肺的食物,如竹筍、百合、蓮子、薏苡仁、山藥、香椿芽、牛奶等。
雨水節氣容易惹生氣。壹旦上火,可以適當吃點蘿蔔、苦瓜、海帶、梨,也可以將金銀花、魚腥草、馬齒莧、梔子泡水。
3、心理疏導:達肝氣。
《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歷代醫家主張:“良醫必先治心,後治身。”;"有時治愈,經常幫助,總是安慰."
在陰雨節氣,肝氣逐漸上升。這個節氣盡量不要打罵孩子,不要太壓抑肝氣的生長。如果此時妳在心理上有所退縮,很容易影響壹年的生長發育。妳要多鼓勵,先立規矩,正面教育,讓他們樂觀積極。
4.樹立治未病理念:中醫體表刺激療法。
每個人出門都要鎖門,目的是防盜。壹個國家有國防有軍隊,軍隊要練兵備戰,人體也要練兵備戰。要定期給中醫體表刺激療法,時刻鍛煉自己的免疫系統,樹立防病的觀念。
因此,在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如吸煙、飲酒、熬夜、缺乏運動、心情不好、過食辛辣油膩、暴飲暴食等,還可以配合針灸、藥膳、刮痧、拔罐、艾灸、中藥足浴、耳針等體表刺激療法,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關於作者:
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劉海華。擅長運用針灸和藥物治療頸肩腰腿痛、關節痛、反復感冒、咳嗽、慢性鼻炎、濕疹、失眠、慢性腹瀉、腹脹、便秘、高血壓、高血脂、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癥等疾病;擅長脈診、中醫體檢、體質辨證、體質調理;擅長激發人體自愈本能,刺激體表綜合療法。
門診時間:每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