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嚴旭住在南京。她下崗後,在社區的幫助下,參加了政府出資為下崗職工舉辦的第壹期“營養配餐員”培訓。“當時我對這個新職業壹無所知。我以為營養配餐員不是以前的廚子和廚子。我在家總是負責廚房。我做的菜很受老人和孩子的歡迎,我會改變烹飪的模式。我平時很註意素菜的搭配。”嚴旭笑著說:“參加培訓後,我對營養配餐員這項新業務有了壹定的了解。原來我平時很多營養搭配的習慣都是錯的。比如韭菜和蝦的搭配會大大增加砷的含量,經常吃容易中毒。菊花富含鞣酸,豆腐含鈣。用菊花燒豆腐,會使豆腐中的鈣形成不溶性鈣鹽,影響人體吸收。”
山東立業職業培訓學校是山東省培養營養配餐師的定點培訓基地。校長王麗麗說:營養配餐師的任務是根據不同的用餐對象,綜合運用營養學、烹飪、食品原料、食品化學、食品衛生、中醫滋補養生理論等知識,通過科學合理的營養計算、食譜設計、烹飪原料搭配、烹飪方法的改進,為用餐者提供美味、均衡的膳食,讓健康的人吃得更健康,不健康的人吃得更健康。他們熟悉各類食物的營養成分,根據個人和某個群體的具體情況,分析最需要的營養成分,從而制定食譜,合理搭配飲食。
山東省營養學會會長、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徐貴發告訴記者,目前全國營養配餐師不到4000人,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在這有限的4000人中,大部分半路出家,專業人員少之又少。我國營養專業人員的職業資格分為兩個序列:壹是在醫療系統營養室工作的營養師。這些人才都是高校臨床營養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通過衛生部組織的考試獲得國家承認的醫學系列職稱。目前,中國還沒有單獨的營養師系列職稱。這些人才大多在醫院、公共衛生、科研單位工作,配合醫生治療患者疾病,為滿足特殊人群的營養配餐需求而學習或實習;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推出的壹種新型國家職業——營養配餐師,主要面向廣大健康人群,從事餐飲行業工作。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技能培訓與發展處處長侯說:“在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都有衛生專員專門負責健康人群的營養問題。這方面我們是空白的。培養營養配餐師是解決我國營養配餐人才急需的壹項短期、快速的措施。只要通過培訓和國家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拿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這和社會上壹般的營養班培訓有本質區別,名字叫統壹營養配餐師。”
因為不太了解,所以在網上找了壹些資料,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