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蔬菜切碎/榨汁,將雜糧/豆幹磨成粉,會破壞膳食纖維,失去營養價值嗎?
首先,營養價值是壹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任何食物經過加工後,都有可能損失甚至強化某些營養成分(比如脂溶性維生素在以脂肪為介質時,吸收率大大增加)。但營養價值是否降低,要看使用食物/食品的角度和它的壹部分或某些營養成分。
比如我前幾天在《糖尿病:這樣吃粗糧可以讓血糖更穩定,體重更健康》壹文中提到,在食量相等的前提下,磨粗糧無疑更有利於牙病不好的老人,獲得壹些相應的營養。但是對於口腔健康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壹定是比五谷雜糧更有利於血糖的穩定。
所以,在今天的科普中,我們暫且不考慮營養價值,只談膳食纖維的“完整性”。
答案是:壹點也不!人多慮了!
首先,我們來了解壹下膳食纖維的定義:
定義
指不能被人體消化道酶分解的植物源性食物成分。膳食纖維主要是各種非澱粉多糖的植物物質,包括纖維素、木質素、阿拉伯木聚糖、抗性澱粉、抗性糊精、果膠、β-葡聚糖、菊粉、低聚糖等。
無論是來自天然食物,還是通過物理、化學、酶法從植物中提取,還是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所有的膳食纖維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它也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
蔬菜中的「纖維」是什麽?
這個“纖維”不是另壹個“纖維”,但它們的真實身份是:植物的維管組織和維管束。
以芹菜莖為例,切開橫切面後,可以看到壹條條維管束,由木質部和韌皮部組成。主要功能是向植物輸送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分,同時也是對植物的支持。
維管束大多存在於植物的莖和葉中(葉中的維管束也稱為葉脈)。就是我們在吃芹菜的時候,很容易塞住牙齒,被我們誤認為是“纖維”。
所以我們在加工蔬菜的時候,肉眼看得見的是維管束,而不是肉眼看不見的膳食纖維。
換句話說,膳食纖維的機制太小,不會被刀片(不管是菜刀還是炒菜機)損壞。
小貼士:壹些不易塞牙的蔬菜,如黃花菜、四季豆、豌豆、芥菜、莧菜、芹菜葉等,其膳食纖維含量比芹菜莖高。
粗糧和豆類呢?研磨會破壞膳食纖維嗎?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原因:食物粉碎屬於物理加工,只是把顆粒變小,屬於毫米級加工,對微米級大小的細胞影響不大。
更何況粗糧豆類雖然口感粗糙,但可溶性膳食纖維是主要的膳食纖維。所以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燕麥煮/泡後軟糯,豆類煮後細膩柔軟,這些都是可溶性膳食纖維的特性。
總結
無論是蔬菜還是粗糧豆類:
如果妳還覺得有點困惑,那我換個角度幫妳理解壹下: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食品中膳食纖維的測定定義如下:
接下來,請回憶壹下,妳接觸過的任何預包裝食品和飲料,強調妳添加了膳食纖維,含量可觀,不需要“咀嚼”,而且“壹點也不粗糙,甚至不潤滑”?建議思考方向:飲料、膳食纖維補充劑、奶粉、酸奶...
好了,說到這裏,我覺得妳已經徹底打消了內心的疑慮,這次科普結束了。
我很謙虛,也很有思想。
眼見不壹定為實,但品嘗是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