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是壹種普通的植物,壹種普通的中藥,但在中國文化的元素中卻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內涵。人們不僅用它來祈求生活的幸福和安寧,還用它來緩解自己的疾病。同時,有了Ai的溫暖,人們可以愉快地品味它的味道。
據說艾草有驅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被用來占蔔。尤其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掛上或插上用紅紙紮好的艾草,祝福家人吉祥平安。農歷五月俗稱“毒月”,農歷五月五日為“陽日”,又稱“天中節”。陽氣過強,必然產生“熱毒”等“邪氣”,擾亂家居的安寧和諧,不利於健康。這時,人們會收集艾草,用它來辟邪。據晉代地方風俗的記載,端午節時,人們將艾草紮成人形,或織成虎形,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掛艾草,再用艾草糊上,所以織成或剪成的物件稱為“艾虎”。端午節,女人開始在頭發上別上“艾虎”,男人把“艾虎”別在胸前或掛在腰上,孩子們用彩色的線把它綁在胳膊上,稱之為“長壽索”,有“使人不生病”的作用。在這壹天,人們還用采摘的艾葉和糯米制作“藜蒿”,這意味著它可以“食用後安全健康”。南朝學者宗卓在《荊楚紀年》中記載,五月初五,“雞未啼時,采艾者如人取之,取之,甚有功效。”這壹天,愛彩變成人形,掛在門上,與毒氣作鬥爭。"
此外,人們還經常將艾草、菖蒲、雄黃和檀香放在小布袋裏制成香囊,用彩色的線系在身上,掛在身上以求健康。人們相信艾草還有吸引百福的功能。有的地方端午貼“午聯”,曾寫道:“舉艾旗招百福,懸劍門上殺千惡。”寄托著人們向往幸福生活、痛恨貪官汙吏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