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形態學
壹種是流體,如茶包,可將藥膳原料藥物或食物粉碎成粗粉,用開水浸泡;
二是半流體型,如將藥材和食物用水煎煮、去渣、濃縮、加糖或煉蜜制成的半流體稠膏;
第三種是固體食物,如大米和由大米、糯米、小麥粉等制成的面食。以此為基本原料,添加了具有滋補作用和溫和味道的藥物。
2、按制作方法。
有燉、燜、燜、蒸、煮、煮、煎、炸、鹵制、燒、炸。
3、按功能分
壹類是保健延年,如補益氣血的藥膳:適用於平時體虛或病後氣血不足的人,如十全大補湯、八珍糕等。
二、美容美發,如美白祛斑藥膳:適合皮膚有黑斑、色素沈著的人,如白芷、茯苓粥,起到美容美白的作用;
三、祛邪治病,如解表藥膳:有發汗、解肌、透邪之功效,適用於感冒、外感初期。
4、按滋補形式。
平補:指壹種慢補方法,治療慢性體質虛弱,病情發展緩慢的人;
補:補具體指夏季滋補,是指選擇具有壹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飲食來補充人體消耗;
溫補法:用溫補藥治療虛寒證的方法;
君補:用強力補藥治療氣血不足或陰陽突然喪失的方法。因極度虛弱和危急綜合征,不足以救死扶傷,故得名。
擴展數據:
養生藥膳的應用原則
1,因證取餐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藥膳的應用也要以辨證論治為主。如血虛患者常選擇大棗、花生等補血食物,陰虛患者常選用枸杞、百合、麥冬等。只有根據證據使用材料,才能發揮藥膳的保健功能。
2.它隨時間而變化
中醫認為,人對應日月,人體臟腑氣血運行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離寒,用熱遠離熱”,就是說用感冒藥要避免寒冷的冬天,用溫熱的藥要避免炎熱的夏天。這個觀點也適用於藥膳。
3.為人們吃飯
人的體質和年齡不同,使用藥膳時也要有差異。小兒體質嬌嫩,原料不宜寒熱,老年人肝腎不足,藥物不宜溫燥。孕婦怕胎氣,不宜用活血化瘀的產品。這些都是藥膳要註意的。
4.每個地方都不壹樣
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和生活習慣有壹定的差異,人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也不同。有的地處潮濕之地,飲食溫、燥、辣,有的地處寒冷之地,飲食熱、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涼、甜,藥膳選料也是如此。
百度百科-藥膳
人民網-想用藥膳養生?需要了解的註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