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中國的疫苗接種技術。在1796年英國陳鈉成功接種牛痘之前,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都把中國作為預防天花的免疫方法。早在1688年,俄羅斯為了得到這種特定的人工免疫方法,就派醫生到中國學習。正如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所稱贊的,“聽說中國人有這個習慣(接種疫苗)已經壹百多年了。這是壹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最有禮貌的民族的偉大先例和範例。”中國人民應該得到這樣的贊揚。當然也有康熙不可磨滅的功績。
我們知道,康熙非常註重養生,但他並不像歷代皇帝那樣是煉丹家,是長生不老的藥。他相信科學,尊重自然。所以康熙壹生節衣縮食,默默修身養性,壹直“重視醫學,熟悉藥性”。就連雍正帝也不得不感慨地說:“為皇族服務的東西,簡單而難得。”
事實也證明,康熙做到了這壹點。據史料記載,康熙從來不吃補藥,也不要人。他認為,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秘訣在於“只有飲食得當、生活規律,僅此而已。”這些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八旗通誌》曾記載康熙“壹日兩餐。另外,不要吃其他東西,煙酒檳榔都沒用。”
有據可查,康熙相信自然,遵循其規律。康熙57歲的時候,嘴上多了幾根白胡子。有人勸他服用黑胡子黑發的“七寶美人胡子丹”,像明朝嘉慶皇帝。康熙聽了這話,笑了:“自古以來有多少白胡子皇帝?如果我能大膽壹點,那我豈不是在說世界的美好?”
說到清朝皇帝的養生經典和他們對醫學的重視,我們不能不提到中國皇帝的長壽冠軍乾隆皇帝。如果沒有對中國醫學的清晰了解,他根本不會活到89歲。原因很簡單,就是在乾隆初期,他喜歡抽煙,壹個普通人戒煙,壹波三折。但是,抽了這麽多年,他說要戒了,翻開清代文學家李伯元的《南亭筆記》。我無緣無故地咳嗽。太醫說:‘病在肺,結構不牢。’在給內侍寫了壹封信之後,他就再也沒有進去過,幾場病之後他就康復了。這裏的“坦帕”就是今天的煙草。
說到清朝皇帝對醫學的重視,就不能不談清朝的西醫。雖然西醫在明朝萬歷年間就開始傳入中國,但西醫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還是在清朝。我們也可以從清代的筆記中找到依據。金無相在《蘇祥隨筆》中說,法國傳教士創辦的“善心堂”是男女有別的。張導在《津門雜記》中說,天津美國人捐的婦嬰益光,每天都擠滿了婦孺;毛香林在《莫·魯愚》中說,上海的泰西醫生已經用聽診器給病人聽診了...
值得壹提的是,西醫作為壹門舶來的科學,和民間壹樣進入了宮廷。這些西醫不僅設置了病理學和藥理學,還接種了牛痘,戒了煙癮,當然還有西醫擅長的解剖學。據《清徐克文選》記載,光緒皇帝病逝後,慈禧命西醫診治。根據確診後西醫的要求,光緒需要手術,但由於翁同龢的強烈反對,光緒的手術失敗了。如果當時光緒做了手術,他能多活幾天嗎?只有上帝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