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按摩拔罐呢?

按摩拔罐呢?

按摩是中醫的壹種外治法。以中醫理論特別是經絡理論為指導,強調體表通過經絡、穴位、臟腑之間存在著有機的內在聯系。臟腑疾病可以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通過按摩刺激體表經絡和穴位,也可以通過經絡把治病的“信息”傳遞到患病的臟腑,從而起到治療的作用。常見的按摩方法如下:

1.推送方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某壹部位用力,向單壹方向推動。此手法適用於頭面部、四肢、胸腹部,具有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舒筋通絡的作用。

采取方法

用拇指與其他四指中的任意壹指或幾指相對,拿起身體的某壹部位或穴位,逐壹交替取用。適用於頸、肩、四肢。其功能是開竅、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遵循法律

用指尖或手掌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或穴位上用力,向下壓,並保持壹定的壓力,停頓壹分鐘,再輕微揉搓。這種方法通常與揉捏結合使用。指壓法適用於全身穴位;掌壓適用於背部、腰部和四肢。具有疏通經絡、解痙、調理關節的作用。

4.魔法

將手掌貼在人體的某個部位,以圓周運動的方式觸摸。多用於腹部,也可用於身體各部位跌打損傷引起的嚴重腫痛患者。具有止痛、調和氣血、理氣、消食導滯的功效。

揉捏

在患者的某個部位或穴位,用手指、大魚際、掌根、手掌輕輕揉捏、輕輕旋轉。適用於頭面部、胸腹部、四肢,具有疏通經絡、消腫散結、祛瘀止痛、和胃的功效。

擦拭

用手掌的魚際或魚際在患者體表的壹長段上快速來回摩擦。配合按摩介質,如紅花油、洋蔥姜水等。該方法具有壯陽溫經通絡、行氣活血、化瘀散結、祛風散寒、舒筋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7.摩擦方法

用兩掌托住患者肢體,相對用力快速摩擦,在摩擦過程中上下移動。此法具有調和氣血、舒筋活絡的作用。多用於四肢,常作為按摩結束。

8.搖動方法

醫生壹只手抓住患者肢體的遠端,另壹只手握住被搖動的關節(肩關節、腕關節、髖關節),以此關節為支點,使肢體在最大範圍內往復運動。具有平滑關節、松解粘連、恢復關節功能的作用。多用於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肩周炎。

9.扭曲法

用與食指、中指或中指相對的拇指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腳趾,做揉搓動作。有調筋通絡、舒通關節之功效,多用於半身不遂、頸椎病、指尖麻木疼痛。

10.點方法

將指尖、指間關節或肘部按在患者的某個部位或穴位上,並逐漸用力向下壓。常用於腹腔、後腰、四肢。具有溫經活絡、調理臟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腹痛、四肢疼痛等病癥。

11.搖動法

雙手握住患者肢體遠端,快速、連續、小幅度上下振動。具有疏通經絡、調理筋骨、利關節的作用。常用作按摩的收尾手法。

12.派發

手指微微彎曲形成空心掌,稍用力拍打患者患處。常用於頸、肩、背、四肢。具有理氣、活血、通絡的作用。

拔火罐是中國的壹種傳統中醫療法。相信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會對它感到陌生,因為它簡單方便,易於操作,曾經被普通人視為重要的日常治療方法。如何在家中安全有效地使用拔火罐,我們采訪了省名中醫刁本樹等專家。

拔罐的時候,病體是舒服的。

“拔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也稱“拔管”或“吸管”。它是通過加熱的方式將罐內的空氣排出,使之負壓吸在皮膚上,產生瘀血的壹種治療方法。此療法能祛寒濕、通經絡、化瘀、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清熱,具有調節陰陽平衡、消除疲勞、強身健體的作用,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病的目的。所以很多疾病都可以用拔罐療法來治療。比如人到中年,肌肉酸痛很常見,按照中醫的解釋,多為風濕。拔火罐時,火罐口可罩住患部,可緩慢吸出病竈內的水分,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緩解疼痛、恢復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關節痛、筋骨酸痛等不適。

拔罐可以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有壹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拔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頭暈、眼腫、咳嗽、哮喘、腹痛等疾病,並且可以同時進行多次拔罐。

在家操作的時候要講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專業治療,拔罐當然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壹,在家裏自己拔罐,很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拔罐事故也很多。如果隨意塗抹穴位,有時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註意選材。中醫用竹筒。如果找不到,可以用玻璃瓶、陶瓷杯,但口壹定要厚,要光滑,以免火罐口太細,傷到皮肉。底部最好是寬的半圓形。

拔罐前要將罐洗幹凈晾幹,然後讓患者舒適地躺下或坐著,露出要拔罐的部位,再向罐內點火。點火時,壹般用壹只手拿著罐子,另壹只手拿著點燃的探頭。操作應該迅速。在將點燃的探針在廣口瓶中搖動幾次後,取出,並迅速將廣口瓶放在待處理的部件上。火還在燒的時候,要把壇口緊緊蓋在患處,不能等火滅了,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有壇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就好。註意不要加熱罐子口的邊緣,以免燙傷。

壹般拆罐需要15-20分鐘。服用時,不要強行拉罐,不要用力拉,轉動。動作要點是壹只手將易拉罐向壹側傾斜,另壹只手壓住皮膚,使空氣通過縫隙進入易拉罐,易拉罐自然脫離皮膚。

也可以用走鍋法。移動易拉罐是指易拉罐蓋好後,用壹只手或兩只手握住易拉罐,輕輕提起,推拉易拉罐在患者皮膚上移動。妳可以向壹個方向移動,也可以前後移動。這已經處理了幾個部分。搬罐時要註意塗壹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防止搬罐時皮膚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