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妳過年餐桌上的C是哪道菜?

妳過年餐桌上的C是哪道菜?

說實話,我家年夜飯的飯桌上沒有永久的C位,只有百花齊放,雨露斑斑。如果硬要選C位,那只能是因為配砂鍋所以必須放在圓桌中間的雞湯。

特色雞湯

除夕夜,家裏要謝年,媽媽會把養了壹年的雞殺了。這只雞的任務相當重要。祭祀完了還要給我們家的五臟廟祭祀,不過也是死得其所。

我的燉雞湯不需要復雜的食材,比如家裏養的雞,泡好的香菇,壹些姜,蒜,適量的黃酒。黃酒是自家釀的紅米酒。

看到燉雞湯,感覺用砂鍋很有講究。我把處理好的雞肉放進砂鍋裏,把泡好的香菇放進砂鍋裏。然後我加了姜蒜,倒了少量黃酒。大火燒開,然後小火燉大約壹個小時。煮之前加鹽調味,雞湯就可以喝了。

但是我的雞湯比較費工費時。為了做好雞湯,父親在高中的時候買了壹個超大的鐵桶,改造成了壹個可移動的柴火竈。這個柴火爐是我父親的傑作。畢竟這種柴火竈當時在某寶上還沒有賣的,我叔叔伯伯都很羨慕我爸爸的柴火竈。

比如這個柴火竈。

我家的秘制雞湯是我爸參照東陽瓦罐雞的烹飪方法做的。在柴火竈的大鐵鍋裏放鹽,然後在鍋底鋪上瓷磚,再把裝滿雞肉和食材的砂鍋放進去,再把另壹個鐵鍋倒過來。先用猛火煮,再用文火慢燉,至少需要4個小時。

那碗雞湯燉了4個小時左右,沒有直接接觸火。把鐵鍋倒過來擋住鍋裏的雞味,讓雞味“逃不掉”。

這種燉土雞的雞皮富含膠質蛋白。當砂鍋打開時,可以看到雞湯表面有壹層來自黃澄澄的雞油。拋開這壹層,最下面的雞湯特別清澈,燉雞特別軟嫩,輕輕壹嘀咕就能去骨。

平日裏,爸爸很少做雞湯,所以我回家,他總是讓媽媽殺雞給我燉湯。對我說壹碗雞湯花的時間更少。

這道耗時的壹鍋雞湯也可以說是占據了餐桌的c位,也算是我念念不忘的年味了。

其實涼菜也是有C位的,飯桌上涼菜的C位也是白切羊肉。

白切羊肉

全國各地想吃羊肉的地方很多。大部分都有當地羊的優良品種,如甘肅、寧夏、內蒙古、新疆灘羊、陜西等地。

但是,在義烏這個不養羊的城市,年夜飯的飯桌上居然有壹道白切的羊肉卷,大多數家庭都會放在上面,是我家不可或缺的壹道菜。

要說北方人吃羊是豪放的,那麽南方人吃羊肉就是細致的,現實的。

在義烏,更是雪上加霜。相比烤、燉、涮等烹飪技術,義烏人更喜歡將羊肉切白,保持其原有的形狀、原有的風味和原色,享受羊肉本身的美。

在義烏,白切羊肉只在冬天吃,過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吃到。宴席在冬季必然時刻出現,是壹種帶有季節儀式感的食物。

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具有“溫中補虛、開胃強壯、補腎益氣、養肝明目、健脾胃、補肺益氣”的功效。

羊肉是溫熱的。冬季常吃羊肉,不僅能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幫助脾胃消化。是冬季滋補養生的佳品。

義烏的白切羊肉最好是佛寺的。義烏人說“羊酒美神仙”,也有“去佛寺不吃羊肉,枉此壹行”的說法。

看到這裏,壹定有不愛吃羊的朋友覺得羊肉有腥味,更不要說白切的做法了。

而義烏白切羊肉,在保持了羊肉原有風味的同時,做到了完全沒有膻味,色澤白潤,肉質鮮嫩,富有活力,緊實醇厚。

出生於蘇北的葉先生也表示,家鄉也有白切羊肉,但家鄉的白切羊肉往往是肉與肉分離,肉是幹的。吃過義烏的白切羊肉,每次和他爸爸喝酒,我都拿來比較,引起了父子之間的爭論。

白切羊肉的蘸醬也很簡單,醬油或者醬油和醋都不需要多。果然,高端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法,美味的食物不需要復雜的調料。

白切羊肉的制作遵循古老的方法:清水,大鍋,柴火和幾個小時的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