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節氣的傳統食物
1.食物
人們在天幕的季節講究“少吃肉多吃”,可以多吃用粳米煮成的飯,或者用雜糧煮成的飯,如黑米、黑米、紅米等。這些大米營養非常豐富,有飽腹感,吃了不會覺得餓。
2.大麥粥
雨篷季節雨水逐漸增多,惡劣天氣會越來越多,所以空氣中的霧霾和濕氣更重。所以可以在天幕的季節買些薏米,加些紅豆、茯苓等煮成薏米粥,不僅好吃,還有去濕氣的功效,而且天幕的季節吃最好。
3.鯉魚湯
天幕的季節可以喝鯽魚湯。鯉魚湯和大部分魚湯壹樣好吃,鯉魚湯有利尿消腫祛濕的作用。空氣中的濕氣比較大,雨水也在增多,人體很容易得到重濕氣。所以多喝鯽魚湯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消腫的作用。
菱角
荸薺既可以當菜吃,也可以當水果吃。是非常好的食物,也建議在天幕的季節吃。可以直接把生荸薺洗幹凈,去皮吃,又脆又多汁。也可以把菱角洗幹凈煮熟。不僅煮出來的荸薺口感綿軟香甜,連荸薺都可以喝,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也可以用荸薺做菜,也很好吃。所以,到了節氣,大家可以買點菱角,生吃或者熟吃。
芒果節氣養生攻略
1,祛濕。
在耳栽季節,南方陰雨天氣容易引起脾濕,脾主肌肉四肢,會出現困倦無力等癥狀。平時要註意健脾祛濕。這個時候,人會出很多汗。為了防止濕氣的入侵,汗濕的衣服要及時更換,經常洗澡。但需要註意的是,出汗時不要馬上洗澡。
《黃帝內經》認為養生要“四季適宜,寒暑適宜”,養生方法也要根據芒果特有的氣候特點來制定。第壹,涼血祛濕是必須的,可以吃壹些涼性的食物,比如黃瓜、絲瓜、南瓜、西瓜,既能清熱祛濕,又能解毒涼血,比較適合這個節氣。
2、防暑,心肺。
中醫認為,心與小腸是對立的,從芒種開始濕熱更重。心火重,小腸積熱,就會出現小便黃、舌紅苔黃、便秘、口舌生瘡等癥狀。此時應少吃熱性食物,如羊肉,多吃黃瓜、蔬菜、綠豆等。此外,可以多吃壹些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薏米、山藥、白扁豆、粳米粥等。
種穗的季節最討厭的就是什麽都不香。名醫孫思邈曾說:“夏應增痛而減痛。”他認為,夏季心火當令,苦味入心,可以吃壹些苦味的食物來清心火,但不能吃得太多,否則會損傷肺氣。可以吃壹些辛辣的食物來補肺氣。另外,夏天天氣熱,不要吃脂肪多、油膩的產品,以免損傷脾胃。
3、防治空調病,選藿香正氣水。
植穗季節的高溫讓人每天都想待在低溫空調環境中。辦公室有空調,車也開空調,但空調是“清涼使者”,同時也是“健康殺手”。在空調環境下呆太久,會出現頭暈、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如果衣服太薄,還會引起關節疼痛、頸肩麻木等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空調綜合征”。空調綜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寒邪入侵,宜疏散外寒,清利內濕。中醫認為,生姜有發汗解表、暖胃止嘔、解毒的功效。在空調房裏呆太久,身體裏的寒氣就會很重。這時候可以吃點生姜,出汗後寒邪被驅走,不適癥狀也就消失了。
有的人晚上開著空調睡覺,早上起來會感覺胃部不適,隱隱作痛。這時可以喝壹碗姜棗茶:取1片生姜,切成細絲,與5枚紅棗壹起放入鍋中,加水煎服。大棗性溫,能益脾胃;生姜能驅寒,二者合用效果更明顯。
除了生姜,平時還可以多備些藿香正氣水,對空調病的防治也有很好的效果。藿香正氣水主要由藿香、蒼術、陳皮、厚樸、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和紫蘇組成。藿香、紫蘇、白芷等。具有解表功效,可直擊“風邪”;茯苓、半夏有祛濕的作用;大腹皮、陳皮、厚樸能理氣。
4、防熱防寒。
夏天容易感冒,中醫稱之為熱感冒。常見的癥狀有流鼻涕、鼻塞、打噴嚏、發燒、頭痛、嘔吐、腹瀉等。飲食上可以喝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茶,清熱解暑。需要註意的是,發燒時不要吃人參、冬蟲夏草、紫河車、鹿茸等溫補劑。
5、起居:晚睡早起,適當午休。
夏季晝長夜短,宜晚睡早起,適當接受陽光照射,以符合陽氣充盈,利於氣血運行,振奮精神。為了消除身體疲勞,中午午睡是上策。
6.情緒:保持好心情。
雖然植穗季節的高溫、重濕會引起倦怠等癥狀,但還是要保持心態的平靜和開朗。
7.飲食清淡。
元代醫生朱丹溪在《乳談譚》中說:“少吃肉,多吃五谷蔬菜,自然會互相交融。”在夏三,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液容易外泄,氣耗津液損。所以飲食要清淡、松軟、易消化,可適當吃些大棗、雞肉、牛肉、蕎麥等滋補食品,少吃高脂厚味、辛辣之火的東西。飲食清淡不僅能清熱防暑止汗,還能增進食欲,保護脾胃。此外,多吃新鮮蔬菜、豆類等食物,既能為人體補充多種營養,又能預防中暑。太鹹和太甜的飲食都是不可取的。
莽籽保健食譜
苦瓜
在炎熱的季節,許多人會感到又濕又渴。苦瓜是涼性蔬菜,有助於降火、通便、止渴。如果妳的皮膚有出油和長痘的問題,苦瓜也能起到壹定的作用。
其實涼性蔬菜不僅僅是苦瓜,生菜、芹菜、西紅柿、黃瓜等常見蔬菜也是涼性的。夏天大家不妨多吃點,達到清熱解暑的效果。
苦瓜蜂蜜茶
原料
幹苦瓜15g,蜂蜜1湯匙。
生產方法
1.將所有材料放入杯中,倒入300毫升水。
2.蓋上泡沫10分鐘至口感滲出,加入蜂蜜即可飲用。
苦瓜也可以直接用來做菜,但是很多人接受不了苦味,覺得難以下咽。所以可以試試苦瓜茶。加入蜂蜜後,口感會有所緩解。
桑樹
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生津潤腸、烏發明目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血虧引起的頭暈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早白消渴、口幹便燥。
桑葚粥
原料
桑葚罐頭50g,糯米100g,冰糖適量。
生產方法
1.將桑葚罐頭中的桑葚搗碎(加入桑葚汁)備用;
2.大米洗凈後,在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粥。粥煮好後,加入搗碎的桑葚和冰糖,略煮,然後將冰糖溶解。
青梅冬瓜雞腳湯
原料
青梅10g,木瓜70g,雞腿10g,生姜2g。
生產方法
1.青木瓜洗凈,切成小塊。
2.雞腿洗凈去皮,切成小塊。
3.將雞塊放入沸水中焯壹下,撈出洗凈。
4.將姜片、雞塊、紫蘇梅放入電飯鍋,倒入紫蘇梅汁,煮至開關跳開,繼續燉半小時左右。
5.之後將木瓜放入湯中,再次煮至開關跳開,稍涼後即可食用。
青梅
在南方,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有“梅子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梅子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化血液、調理腸道、降血脂、緩解疲勞、養顏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
但大部分鮮梅子都比較酸,很難直接食用,需要加工後才能食用。這個加工過程就是煮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