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技術首先從雄性小鼠中提取皮膚細胞,然後將其轉化為類似幹細胞的狀態,以創造出所謂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可以轉化為其他類型細胞的細胞。因為皮膚細胞是從雄性老鼠身上提取的,所以有XY染色體。林克彥教授的團隊移除了Y染色體,從另壹個細胞中“借用”了壹條X染色體,然後巧妙地將兩條X染色體“粘”在了壹起。這個過程將幹細胞變成卵子。
"最大的訣竅是X染色體的復制."林克彥教授說,這些帶有兩條X染色體的細胞在壹個卵巢器官中培養,形成卵子。當與正常精子受精時,科學家獲得了大約600個胚胎,並將它們植入代理小鼠體內。最終,代孕鼠生下了7只鼠崽。
這些老鼠看起來很健康,會有正常的壽命,成年後可以繼續繁衍後代。“他們長得不錯,生長正常,以後還能當爸爸。”林克彥教授說。實驗中約1%的生產成功率,低於正常雌性卵子所能達到的5%的成功率。
不孕不育患者的新希望?
現階段,這項技術還不能安全地用於人類。
林克彥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的主要動機是為患有不孕癥的夫婦提供壹種生育治療方法,例如特納綜合征的女性,其復制的X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
他繼續補充道,目前這項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卵細胞質量不高。“即使在老鼠身上,卵細胞的質量也有很多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這些問題,才能考慮將其作為壹種生育治療方法,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他說。
同時,現階段技術還不能安全地為人類所用。不過他相信這個問題在10年就能解決。然而,壹些科學家認為這壹時間估計過於樂觀,因為目前還沒有在實驗室條件下從女性細胞中創造出可行的人類卵細胞。此外,壹些科學家提出,人類細胞需要更長的培養時間才能產生壹個成熟的卵細胞,這可能會增加不必要的基因變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