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立秋後,中醫教妳最有效的保健方法。

立秋後,中醫教妳最有效的保健方法。

立秋以後,陽氣漸閉,陰氣漸長。這是萬物成熟和收獲的關鍵時期。天地陰陽的變化已經悄然改變了局面,人體陰陽代謝開始由陽向陰過渡。所以秋季養生,所有的精神感受,飲食起居,運動都是以養和受為原則的。

材料:魚腥草(約1.5g)、梨1個、冰糖適量。

做法:將梨切成大塊,去核,先將梨放入鍋中加水燉。梨燉軟後,放冰糖和魚腥草進去。大火燒開後,等兩分鐘,馬上關火,上湯,上梨。

煮熟的魚腥草不要倒掉。下次煮梨的時候可以用。壹個* * *,可以煮三次。用梨和冰糖燉魚腥草,既能清熱,又能滋陰,最適合初秋時節飲用。而且沒有魚腥草那種怪怪的味道,作為小甜點吃也不錯。

小知識魚腥草味辛,性寒涼,屬肺經。是天然的消炎藥,能清熱解毒、消腫生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可用於治療肺膿腫、瘡腫、痔瘡便血、實熱、熱毒、濕邪、熱引起的脾胃積熱。

材料:1條鰣魚(約1斤),冬瓜500克,瘦豬肉150克,丹參30克,生姜3片,陳皮1/3片(豬骨不用鰣魚也可以)。)

做法:將魚洗凈,將瘦肉切成麻將大小的塊,放入開水中,瀝幹血水。同時,再煮壹鍋開水;然後取出炒鍋,放壹點油,把魚放進去煎兩面,微煎至表面微黃。將所有食材放入湯鍋,小火煨煮,轉小火,湯汁會逐漸變濃。這時候浮在湯上的狗肉和油要撇掉。煮大約1小時。

小知識:寒性、脾胃虛弱、中焦寒濕的人,單純吃赤小豆薏米水是不能祛濕的,而且越喝可能越重。生姜性溫,陳皮理氣,鰣魚、瘦肉滋陰。本食用方滋陰潤燥,健脾胃,利水消腫,健脾不離邪,利水不傷正氣。

膀胱經位於背部和脊柱兩側65,438+0.5寸和3寸,也是背部肌肉最厚的部位。立秋後可刮背部,可起到理氣活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祛邪排毒等作用。刮痧可以快速排出沈積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凈化血液。膀胱經掌管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經通暢後,堆積的毒素會從壹個出口排出,身體會幹凈很多。先在背上抹壹層橄欖油,然後用陶瓷勺或刮痧板沿著膀胱經刮,壹般是自上而下。刮的時候可以把背部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再刮中下段,每個區域刮15-20遍。越是皸裂,顏色越深,血液中沈積的毒素就越多。立秋後,妳可以每周刮壹次,定期清潔。

妳會發現妳的精力、皮膚狀況、睡眠和心情都會有所改善。

需要註意的是:“重刮為緩解,輕刮為補充”,火氣大的人要用力刮痂以解毒藥;體質弱的人要輕壹點,刮到發紅就行,還能排毒。

位於下腹部,前正線上,臍下3寸。對男性來說是小腸聚精之穴,對女性來說是儲血之地,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任脈的交匯點,所以統治足陰三、小腸、任脈的疾病。具有滋腎固本、調陽歸陽的作用。

夏秋之交,是高溫疫情易發的季節。酷暑去涼,天地大氣清,萬物雕零,萬粒歸倉。關元者,關其精之門,亦謂閉藏。此時艾灸關元穴,可起到補腎壯陽、溫經通絡、調理氣血、補虛扶正的作用,是保健的重要穴位。艾草的功效大家都很熟悉。《本草綱目》載:艾葉以太陽為真火,能回元陽,驅寒濕,艾灸則透經絡。

需要註意的是,小兒為幼陽之體,容易郁熱或高熱,且多數小兒元氣旺盛,避免過度溫熱,壹般少灸。孕婦、陰虛火旺患者、腫瘤患者、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等。,應謹慎或忌灸。

《養生八記》告訴我們,立秋後,王朔日日出時,要面向西方而坐,擊鼓七次,吞津液三次(註意:吞津液時,要將舌頭抵住上顎,待唾液飽滿時,用唾液漱口再吞壹次,壹次* * *三次),然後閉目養神,把秋天從西方吹來的清新空氣吸入,吞七次。這是調理申遠精氣,穩定心神的重要招數,應經常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