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太情緒化是不是很可悲,很有害?

太情緒化是不是很可悲,很有害?

七情是人體正常的心理活動,但當七情過於強烈、時間過長,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生理極限時,就會導致人體器官的功能失調。如果有人壹怒之下,會突然“中風”倒地。

通常壹旦我們都被嚇到了,就會說“嚇死了”。殊不知,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是因為過度驚嚇而嚇死的。比如他們突然受到驚嚇,就會心臟病發作,所以這輩子就交代在這裏了。就像這樣,睿智的古人早就知道“喜傷肝,怒傷脾,恐傷腎,悲傷肺”的病理。所以為了保護內臟,健康長壽,壹定要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緒過度。

太喜太悲:喜是心,心能表達人的喜悅。眾所周知,人體內所有的血液都經過心臟,然後才能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所以心臟控制血液。開心的時候,氣血運行得更快,臉色紅潤,有禦寒能力,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創造力增強,在考試中也能發揮超常,所以運動員很容易破紀錄。開心的時候會容光煥發,笑容滿面,喜氣洋洋,熱戀中的戀人會變得更漂亮或者更帥氣。心向舌開,開心的時候能說得振振有詞,口若懸河。同時提高抗病能力,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但過度喜悅的異常情緒會損傷心臟,常導致心慌、心悸、失眠、多夢、健忘、多汗、胸悶、頭暈、頭痛、心前區疼痛,甚至譫妄、大笑、悲傷、偏執、驚恐等癥狀,以致精氣耗盡,心誌松弛,血氣分散,甚至心神不定。所以我們發現,生活中喜出望外的人,總會有壹些精神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比如喜出望外的時候中風或者猝死,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喜”。

過度生氣傷肝:生氣是肝的意誌,肝能表達人生氣的情緒活動。人生氣時,是在意誌和活動受挫或某些目標無法實現時,以緊張為主的情緒活動。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憤怒也不例外。憤怒可以激發個人的鬥誌和興奮;但很多時候,憤怒只會是壞事。因此,暫時的、輕微的憤怒可以發泄壓抑的情緒,從而緩解緊張的精神狀態,幫助人體泄氣,維持內環境的平衡。

大怒和過度憤怒容易損傷肝臟,表現為肝郁、肝氣郁結、肝血郁結、肝陽上亢等疾病。出現胸痛、煩躁、頭暈、面紅耳赤等癥狀,部分人會出現悶悶不樂、呼吸過度、呼吸溫熱、惡心等癥狀。人體生氣時,可引起唾液減少、食欲不振、胃腸痙攣、心跳加快、氣短、血壓升高、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加、血液粘度增加、交感神經興奮。長此以往,人會患上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導致病情加重,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並危及他們的生命。

肝主升發,主氣達氣。

美國斯坦福大學做了壹個著名的實驗。在鼻孔裏插壹根鼻管讓妳喘氣,然後放在雪地裏十分鐘。如果冰雪不變色,說明妳很平靜。如果冰雪變白,說明妳很心虛。如果冰雪變成紫色,說明妳很生氣。取出兩毫升紫色冰雪,給小白鼠吃,1-2分鐘小白鼠就死了。並研究了紫色冰雪的成分。所以憤怒會產生損害健康的毒素,致病性很強。

思多傷脾:思為脾誌,人的思維情感活動主要通過卡片表現出來。思維是壹種高度集中思考和深思熟慮的情感。人在思考或焦慮時,往往飲食無味,食欲下降;部分女性由於工作緊張、思想高度集中,可能出現月經量少、月經紊亂,這與脾主血的功能是壹致的。

思維作為人體的壹種情感活動,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壹個人不思考,就無法立足社會,正常生活。但是,當人們對壹個問題想得太多,或者想得太久,百思不得其解,仍然想不完,超出了人體所能調節和承受的極限,而在思想認識上又不能主動或被動地轉移這種不良情緒狀態時,思維就成了致病因素,對身體造成傷害,引發各種疾病。每年高考前,都有很多學生因為不懂學習、學習時間過長、學習欲望強烈而患上神經衰弱或“高考競爭綜合癥”。許多中年知識分子,深刻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努力學習而忽視體育鍛煉,最終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

思慮過度會導致脾的升降功能失調,脾積滯,運化不健,惡心,飲食不良,消化不良,腹脹便溏。因為脾是後天之本,脾傷是氣血生化不足的源頭,可導致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太悲肺:憂(悲)是肺誌。古代醫生經過對悲傷病人的仔細觀察和分析,發現肺是表達人的悲傷和難過的主要器官。當人們因為悲傷而哭泣時,他們會痛哭流涕。這主要是因為肺開始懂鼻,肺主氣,是聲的總導演。過多的悲傷和哭泣會導致聲音嘶啞和呼吸急促。肺主皮毛,所以憂愁會增加面部皺紋。

壹般來說,煩惱作為壹種情緒活動,是人體對外界事物的正常反應,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相反,暫時的、輕微的悲傷有助於重新認識挫折,有助於人們對自己的思想有正確的認識,有利於身心健康。如果壹個人在父母突然去世,或者國家淪陷,被外國侵略的時候,壹點悲傷都沒有,對國家和人民沒有壹點牽掛,這是不正常的。

但是,當壹個人的悲傷時間過長,或者持續時間過長,超過了人體所能調節和承受的極限,不能在思維和認識上主動或被動地轉移這種不良情緒時,焦慮就成為壹種致病因素,對身體有害,嚴重時會因過度焦慮而死亡。比如《紅樓夢》裏的林黛玉,因為悲傷過度太久,得了肺病死了。

恐懼傷腎:恐懼傷腎。過度驚恐會損傷腎氣,使腎氣下沈,大小便失禁,遺精,嚴重驚恐,甚至導致死亡。這種例子在電視和電影中經常出現。壹旦平時壞事做得多的壞人,遇到惡的主角就會嚇得尿褲子。

恐懼是腎的誌,腎是人表達恐懼的主要器官。恐慌是對突然的外部刺激的緊急反應。正常情況下,恐慌對身體是有益的,可以引起警惕,避免對身體的傷害。我記得日本恐怖電影幾年前才在中國大陸流行起來。當時有傳言說電影院有人被嚇得心臟病發。不管這些謠言是真是假,都說明過度的恐懼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另外,作為父母,要防止孩子受到過度驚嚇。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受到驚嚇而生病,所以要避免各種恐怖因素,比如不看場面灰暗的電影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