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漫長的夏天
每年公歷5月5日,長夏位於太陽黃經45度。“夏”原意是“大”。萬物至此長大,故名長夏。人們習慣上以長夏為立夏,此時氣溫明顯上升,酷暑將至,雷雨增多,植物進入旺季,是壹個重要的節氣。長夏過後,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可達65438±08℃左右,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
長夏的三等是:“等音;第二,等待蚯蚓出現;等王瓜生。”也就是說,在這個節氣裏,首先妳能聽到場子裏的賭臺管理員(也就是螻蛄)在鳴叫(青蛙),然後妳能看到蚯蚓在土裏挖土,然後甜瓜的藤蔓開始攀爬,迅速生長。
(8)小滿
每年公歷5月21日,在太陽黃經60度處,為滿。自小滿以來,夏季作物如大麥、冬小麥已結果實,種子飽滿,但尚未成熟,故稱小滿。古有“大落滿,小落滿”的諺語。“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多,未來的收獲就越大。這個節氣在江南。平均氣溫22℃左右,最高可達35℃以上。這個節氣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溫度適宜,有利於小麥灌漿和春播作物生長。但有些年份降水少,幹熱風頻繁,對作物生長特別是小麥灌漿非常不利。有時強風伴隨著雷暴。
小滿三等:“壹場苦菜秀;第二,等死草;等秋天麥子到了。”也就是說,在小滿節氣中,首先可以看到苦菜茂盛,可以食用。然後樹蔭下壹些枝條柔軟的草開始在強烈的陽光下枯死,然後小麥就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9)芒草
它位於太陽黃經75度,大約是公歷6月5日。意味著有芒的作物(主要是小麥)開始成熟收割,這也是夏季作物的播種季節。此時最適合播種帶芒的糧食作物,如晚稻、黍、黍。此時已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以這個季節為界。過了這個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越來越低。農業諺語“忙著種”就是這麽說的。
酷暑三期為:“風暖時;第二,等待蟋蟀在太空中生活;第三只等待的鷹開始啼叫。”意思是到了夏季節氣,地球上不再有涼風,所有的風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描寫蟋蟀的詞是“野七月,於八月,宅九月,床十月。”本文所說的八月是夏歷的六月,即夏季的節氣。由於此時天氣炎熱,蟋蟀離開炎熱的田野,到庭院的角落裏避暑。在這個節氣裏,可以看到鷹在天空中飛翔練習戰法,也就是說,鷹在涼爽的高空中運動是因為地面溫度太高。
穗播前後,華中地區長江中下遊降雨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炎熱,各種器皿、衣物容易發黴。壹般來說,這個時期被稱為雨季,因為這是李子變黃成熟的時候,所以也被稱為雨天或黃梅雨。雨季持續壹個月左右,雨季的多少對糧食的豐收意義重大,因此受到百姓的高度重視。
(10)夏季至日
在太陽黃經90度,公歷6月21左右。“夏季至日”顧名思義就是陽極的最高點。夏季的是太陽旺盛的時候,陰生在其次。所謂“陰陽爭生死”的季節,就是喜歡陰的生物開始繁殖,而喜歡陽的生物會逐漸死亡。從夏季至日的那壹天到炎熱的季節,世界上的壹切都在這個時候生長得最旺盛。因此,在古代,這壹天被稱為北至日,這意味著太陽移動到最北的壹天。夏季至日過後,太陽逐漸南移,北半球白天變短,夜晚變長。從夏季的至日開始,中國的氣溫開始進入最熱階段。由於夏季至日後部分地區對流強烈,降雨範圍小,所以有“夏雨分田”的說法。
夏季至日的三個階段分別是:“鹿角將放;第二,等蟬開始鳴唱;三等半夏。”雖然糜和鹿同屬壹個家族,但古人認為它們屬於陰陽。鹿的角朝前,所以屬於陽。在夏天的至日,殷琦出生,楊琪開始衰落,所以正面的鹿角開始脫落。因為糜屬陰,所以它落在冬季至日的壹角。第二只開始唱歌的蟬,寫的是古代的“荀”。蟬的種類很多,有好蟬(彩蟬)、唐代大蟬、寒蟬(秋鳴)、夏蟬(夏鳴)。夏蟬也叫蟬,雄性蟬在夏季至日後振翅。半夏,生於第三個夏天的至日,是壹種喜陰的草本植物,因生於盛夏的沼澤或水田中而得名,也是陰性植物。可以看到,在炎熱的盛夏,壹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開始衰退。
(11)微暑
它在太陽黃經105度,也就是公歷7月7日左右。此時天氣炎熱,但尚未達到極致,故稱“小暑”。到了淺夏,已經是綠樹成蔭,炎熱的感覺漸漸上來了。最高溫度可達40℃以上。小夏是全年降水最多的節氣,會有暴雨、雷電、冰雹。農業諺語“大夏小夏會打死老鼠”的意思是這個時期降雨量很大。
芒果種子的三個階段分別是:“螳螂出生時;第二,候鳥開始歌唱;三等舌無聲。”也就是說,在這個節氣裏,去年深秋螳螂下的蛋,因為感受到了殷琦的誕生,破殼生下了小螳螂。然後喜歡陰的伯勞鳥開始出現在枝頭,在樹蔭下唱歌。相反,能從其他鳥的歌聲中學習的嘲鳥,因為感覺到殷琦的出現而停止了歌唱。可見,在我國傳統哲學理論中,世間萬物都被認為是久盛必衰。天氣炎熱的時候,也是殷琦出生的時候。
大暑
它在太陽黃經120度,也就是公歷7月22日左右。大暑是壹年中最熱的節氣,甚至比小暑還熱,所以稱為大暑。此時,伏天前後,長江流域很多地方經常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在這個炎熱的季節,防暑降溫不容忽視。這個節氣雨水多,諺語說“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大暑三期是:“壹株腐草是螢火;二、靜待土壤滋潤消暑;下雨的時候就好了。”世界上有2000多種螢火蟲,分為水生和陸生。陸生螢火蟲在幹草上產卵,到了夏天,螢火蟲排卵,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用爛草做成的。紅樓夢中最短的謎語是“花”,答案是“螢火”,意思是“草變成螢火蟲”。第二個天氣是天氣變得悶熱,土地潮濕。第三種天氣是經常有大雷雨,暴雨減弱了熱量和濕度,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3.秋季六節氣的氣候特征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都在秋天。秋季氣候由熱轉涼,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每個節氣的特征描述如下:
立秋了
陽歷8月7日或8日,13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立秋是秋天開始的象征。這個時候莊稼差不多成熟了。
立秋意味著谷物開始成熟。從這壹天開始,開始進入秋天。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從最熱逐漸下降。有壹句諺語:“立秋涼爽”,也就是說,秋天的開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這個時候,夏天悶熱的天氣壹去不復返了,人們也不再覺得悶熱。雖然天氣依然炎熱,但被稱為“秋老虎”的炎熱天氣,與沈悶的酷暑不同。
立秋的三等是:“涼風來時;第二,等待白鹿生;三等寒蟬。”這意味著立秋後,刮風時人們會感到涼爽,這時候的風不同於夏天的熱空氣。然後,早晨的大地上會有霧,秋天感覺陰沈沈的知了也開始歌唱。
夏日炎炎
是公歷8月23日或8月24日,在150度。“楚”有躲、結束、第二次的意思,酷暑是指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即將躲起來;它還包含秋季和夏季炎熱氣候的含義,僅次於夏季,俗稱“秋老虎”
《賈青錄》的作者顧鐵青在描述酷暑時說:“酷暑過後,天氣依然陰沈沈的,大概需要18天才能降溫;俗話說,十八盆暑意即十八天浴。“這意味著夏季炎熱過後,妳將不得不經歷大約18天的出汗。
夏季的三個候期是:“壹候鷹為祭鳥;二、靜待天地始;三侯沃乃登。”在這個節氣中,鷹開始大量獵取鳥類,在進食前先將它們作為祭品展示。然後天地間的壹切都開始枯萎,充滿了冰冷的空氣。古代有“秋決”之說,即為了順應天地之寒氣而執行死刑。《魯春秋》曰:“天地不能勝。”也就是告誡人們,秋天是壹個收斂的季節,沒有驕奢淫逸。第三個名詞“禾乃登”是指粟、黍、稻、高粱作物,“登”是成熟的意思。
(15)千禧年
它在公歷9月8日或9日,在165度。此時農作物即將成熟,“秋老虎”也將逝去,氣候轉涼。壹天的早中晚溫差會變化很大,早晚涼爽,中午炎熱。由於氣溫下降很快,夜間氣溫已達到白露的條件,所以露水凝結得越來越重,呈白露狀,故名。
白露三候:“鴻雁壹來;二、靜待小鳥歸來;三只等候的鳥升起恥辱。”也就是說,這個節氣正是鴻雁、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數百只鳥開始儲備幹果糧食過冬的時候。可見,千禧年其實是天氣寒冷的象征。
(16)秋分
公歷9月23日或9月24日在180度。此時太陽正對赤道,即在黃色赤道的交點上,晝夜平分,故稱秋分。是農作物成熟收獲的節氣。由於北半球天氣寒冷,候鳥,如鵝,燕子和杜鵑,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
秋分後,每天的降水量不是很大,暴雨和大暴雨的幾率很小,但降水次數增多。是“壹場秋雨壹場寒,十場秋雨穿棉好。”
秋分的三個階段是:“等雷停;第二,等蠍子毛坯戶;等水幹了再說。”古人認為打雷是因為陽氣旺盛,陰氣在秋分後開始旺盛,所以停止打雷。第二階段的“空白”二字,意為細土,也就是說,由於天氣寒冷,蟄伏的昆蟲開始躲進洞穴,用細土封住洞口,防止寒氣入侵。“水開始幹涸”是指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幹燥,水汽蒸發快,湖泊、河流水量減少,部分沼澤、水坑處於幹涸狀態。
(17)寒露
它在10月9日10或公歷10,它在黃經195度。此時氣溫較低,露水較多,氣候由仲秋的涼爽逐漸轉冷,有凍露的可能,早晚更明顯,故稱寒露。
白露過後,天氣轉冷,露水開始出現。寒露的時候露水多,溫度低。所以有人說冷是露,先白後冷,說明氣候變冷了。這個時候我國部分地區將出現霜凍。北方已是深秋,白雲紅葉,偶爾有早霜。南方秋意漸濃,蟬兒雕零。因為此時陰天少,日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大的節氣,素有秋高氣爽之稱。
寒露三候:“候鴻雁客;第二只等待的雀是蛤蜊;三朵菊花開黃花。在這個節氣裏,大雁排成壹行或人字形向南遷徙。第二季的“大水”指的是大海。古時候說海邊的蛤貝是三種鳥潛入水中做成的。在寒冷的深秋,所有的鳥都消失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大量蛤蜊,貝殼的條紋和顏色與鳥類相似,以為是鳥類。第三階段的“菊花開始開花”是指此時菊花已經大面積開放。古人認為季秋是德的季節,土黃,所以這個季節的花是黃菊花。菊花是中國有悠久記載的花。夏的《九月篇》中有“容菊”之句,這是古為菊花之詞,表示菊花在九月盛開。
第壹次霜凍
是公歷10年10月23日或24日,在210度。此時氣候已逐漸變冷,夜有霜,晨有寒,開始出現霜凍。白天溫差變化很大,冷空氣經常入侵,使得氣溫急劇下降。
此時天氣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滴落,故稱初霜。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度節氣。最低溫度可達0℃左右。
霜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凝結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的冰晶。顏色為白色,結構松散。霜降遍布植被和巖石,俗稱結霜,結霜的蔬菜吃起來特別好吃。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不太喜歡霜凍。《淮南子》曰:“秋三月,少女出雪霜,霜哀,陰凝,氣狠萬物喪。”所以古人也稱死者之女為遺霜。
先霜的三等是:“先等是祭獸;二是植被發黃;三候蟲鹹。”這意味著,在這個節氣裏,豺狼會在進食前展示獵物,地上的樹葉會變黃掉落,昆蟲會全部在洞裏不吃東西,垂著頭進入冬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