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糖尿病從脾論治(ⅲ)脾虛濕熱

糖尿病從脾論治(ⅲ)脾虛濕熱

3.脾虛濕熱

臨床表現:畏熱惡寒,汗出熱減,胸腹脹滿,口渴少,肌肉酸痛,四肢沈重,浮腫,頭脹,乏力,便秘,小便黃,舌苔厚膩,脈滑或細。

證候分析:糖尿病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肺胃熱傷脾,導致脾陰虛,也會影響脾的功能,導致脾虛,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脾陰虛導致熱,濕熱上蒸,所以怕熱喜寒;熱氣蒸濕了,汗就出來了,熱度就降低了;脾虛運化虛弱,濕阻氣機,故胸腔充盈,實熱生津止渴;房間裏有濕漉漉的塞子,我很渴,喝得不多;脾主肌肉四肢,現在脾失運化,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滯於肌肉經絡之間,血氣運行不暢,所以肌肉酸痛,四肢沈重;脾虛不化水,水邪外溢而致水腫;水泛在頭上,所以頭痛腫;脾虛不能運化水谷之精微,反而會影響全身,引起疲乏無力;津液不能進行,小腸會使人小便發黃;舌脈是脾虛濕熱證。

治療原則:健脾益氣,清熱祛濕。

常用藥物:

健脾益氣藥:黨參、白術、甘草。山藥。、梗米、黃茅等。

清熱燥濕藥:蒼術、陳皮、黃柏、厚樸、佩蘭、砂仁等。

常用方劑:四君子湯、魏萍散。改良處方:黨參、茯苓、白術、甘草、陳皮、半夏、蒼術、厚樸、黃柏、葛根、牛膝、薏苡仁。水煎服,每日壹劑,分兩次口服。

方劑分析:本方為健脾祛濕劑,用人參、苓、術、草健脾養胃,恢復脾的功能;蒼術味苦、溫、辛,以除濕運脾,厚樸味苦、溫以祛濕、消痞,兩藥合用增加了四王的脾功能;陳皮、蒼術、半夏味芳香化濕,健脾和中;黃柏清熱利濕,懷牛膝誘藥下行:惠密清熱利濕;除了生熱生津外,葛根還抑制因藥物過於幹燥而造成的脾陰損傷:藥物起到燥濕、健脾、清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