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灤南名產

灤南名產

“灤南海蟹”也是壹種黃蟹,生長在淺水區,在本地產卵,在本地自然孵化。海蟹是四肢動物,爪子巨大,指甲鋒利,呈藍色,側身爬行。其肉質細嫩,黃而肥,鮮美可口。具有養筋益氣、和胃消食、散熱通絡等藥用功效,營養價值高。“灤南海蟹”產於灤南縣南部沿海的柳贊、南堡。已有四五百年歷史,是灤南名產之壹。

“灤南海蟹”的肉質鮮美可口。如今,它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蒸、煮、燜、炸、曬幹,做成蟹肉、蟹黃,加工成蟹醬。春暖花開的季節,香椿芽出現,牡丹初綻,海蟹可以和香椿芽壹起食用,味道美不勝收。如果配上酒花,優雅感會更強。所以有“黃寧白嫩香椿酥,窗邊牡丹混酒”的詩句。蝦是節肢動物,雌雄同體。雄蝦比雌蝦大,大多壹年成熟。以前的老熟大蝦都是成對賣的,因為是帶鉤的,尾巴向內,頭向外。其鮮品為藍白色半透明,熟品為珊瑚紅色。蝦皮薄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含蛋白質26.6克,脂肪0.7克,多種維生素。蝦適合各種烹飪,是宴席桌上的海鮮佳肴,配以酒類珍品。所以前人有詩“賞花帶酒須香,笑指壹對珊瑚鉤”。

河北省沿海各縣養殖的中國對蝦,有喜靜、晝伏夜出的習性,早晚活動較為頻繁。平時我喜歡住在沙子裏。對蝦的食用量因發育階段、水溫、水質而異。適宜的水溫在18℃到30℃之間,8℃停止投餵,4℃以下人死亡,38℃人生活異常,39℃死亡。耐鹽範圍為15 ~ 40 ‰。人工養殖後,5月初將對蝦放入蝦池,需要人工投餵。對蝦在7月至9月進食最旺盛,生長迅速。10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收獲蝦。成蝦壹般長12至16厘米,重約25-50克。

蝦產於我省沿海各縣。以前主要靠海洋捕撈,產量不高。近年來,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沿海各縣利用沿海灘塗海水養殖對蝦,產量逐年增加。“灤南毛峽”,俗稱蝦皮,是渤海灣的“土著”,在這裏產卵孵化。壹般每年都會死壹個。因其生長快,壽命短,所以說“生長周期短,資源回收快”。“灤南毛峽”個體完整,色澤潔白,皮薄肉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它是壹種人們喜歡吃的廉價而受歡迎的海鮮,是灤南縣的名產之壹。

“灤南毛峽”產於本縣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贊壹帶,已有四五百年歷史。每年春秋兩季,漁民用網和架網捕魚。除了壹小部分捕撈上來的鮮蝦在當地銷售,加工成蝦油和蝦醬外,大部分都是經過鹽水油炸,曬幹,去除雜質,制成幹品。

無論是用於蒸,炒,煮,贊美和涼拌,“灤南毛峽”味道香濃,意味深長,口感極佳。同時,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常吃蝦對肝炎、痔瘡、皮膚瘙癢、腹水、白帶過多等疾病有壹定療效。墨魚(當地方言讀作mi),又名烏賊,是墨魚的別稱。唐山地區的灤南、樂亭、豐南等縣(區)均為沿海出產。但從品質上來說,灤南縣沿海的南浦、柳贊產的墨魚更勝壹籌,因為它的海域是泥底,產出來的墨魚肚子裏沒有沙子,吃了也不會咬人。是灤南縣海域的特產之壹,也是人們喜歡吃的壹種海鮮。外地人來灤南旅遊,熱情好客的灤南人會把墨魚做成菜肴讓他們品嘗,臨走時,主人還會送上幾公斤墨魚,作為家鄉特有的禮物。

烏賊生活在海水中,是軟體動物。他們的身體是橢圓形的,扁平的,蒼白的,帶有不均勻的墨色。頭上有壹雙大眼睛,口邊有十個腕腳,腕腳內側有吸盤。烏賊既沒有很強的攻擊能力,也沒有鋒利的武器撲向食物,但它可以在體內分泌墨水。每當遇到敵人傷害時,它都能發出“墨水”將周圍海水塗黑,以保護自己逃脫。這種“墨水”含有麻醉劑,可以麻醉敵人的嗅覺,常用來捕捉小魚小蝦充饑。

據沿海的老人說,墨魚不是真正的“魚”,因為它沒有脊骨。像那些蛤蜊壹樣,烏賊是壹種軟體貝類。說墨魚是貝類,為什麽身上沒有“殼”?相傳很久以前,墨魚也有“殼”。由於其活躍的性質,它攜帶著沈重的外殼,這阻礙了它的活動。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它把殼藏在了地幔裏,起到了支撐軟件的作用。由於貝殼質地疏松,不僅會增加負擔,遊泳時還會增加浮力。墨魚解剖後,會看到兩根白色的骨頭,這是原殼,俗稱“墨魚骨”(又稱海兔骨),中醫稱為“墨魚骨”或“海螵蛸”。

墨魚肉白嫩,海中美味,營養豐富。每100g烏賊含蛋白質13g,脂肪0.7g,糖1.4g,還有鈣、磷、鐵等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墨魚全身都是寶,藥用價值很高。據古代文獻記載,烏賊骨具有養血滋陰、補腎通氣、化瘀止痛的作用。烏賊骨是壹種傳統止血藥。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烏賊骨,厥陰之血可入藥——壹切血液病皆可治”。海螵蛸在古代有25個方子,現在已用於醫學,如用海螵蛸粉直接治療胃出血、外傷出血等。“烏賊汁”用作止血劑,如消化道出血、肺結核咯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如今吃墨魚的方法很多,比如“爆炒墨魚花”和爆炒墨魚,都是眾所周知的美食。“墨魚紅燒肉”是地地道道的家鄉菜,廣受人們喜愛。其特點是“魚有肉味,肉有魚味”。難怪有人說“墨魚紅燒肉不夠!”白各莊大米主要產於灤南縣白各莊、楊淩、胡各莊等地區。它以產量高、品質好而聞名,是灤南縣的土特產之壹。白各莊大米勻稱、粘稠、軟香、適口、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7.3克,脂肪2.5克,澱粉75克,纖維素0.8克,深受人們喜愛,堪比天津小站大米。

白各莊地區位於灤河下遊,渤海之濱,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光照時間長,適宜水稻生長。這裏種植水稻已有60多年了。隨著農田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水稻栽培管理技術的提高,水稻生產發展迅速,最高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總產量超過3億公斤。是灤南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每年大量銷往華北、東北、西北,增加了農民收入。“灤南海米”是由白絨蝦加工而成。因為蝦的體、須、肉都是白色的,所以有“身彎者,玉腰兩寸銀須壹寸肌”的說法。“灤南海米”微鹹,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它很受人們的歡迎,是饋贈親友的佳品。是灤南縣的名產之壹。

“灤南海米”產於本縣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贊壹帶,已有400多年的生產歷史。每年春秋兩季,漁民用網和棚架網捕撈鮮蝦,放入沸騰的鹽水鍋內,煮至八成熟,迅速取出,曬幹,裝入布袋或細目網內,撞墻分離皮肉,再用簸箕撣去灰塵。

“灤南海米”不僅滿足當地需求,還銷往北京、天津和東北地區。灤南縣中部、西部、北部花生種植歷史悠久,始於明末,清末開始流向國際市場。這裏沙質土壤、陽光充足等自然條件適合花生種植。灤南縣的花生以個頭大、果白、皮薄、籽飽滿有光澤而聞名,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東路花生”。

東路花生可用於榨油、油炸、烹飪、制餡、制作花生醬、加工酥糖等食品。它們美味又有營養,是受歡迎的食物。花生籽含有脂肪、蛋白質的各種營養成分、維生素和少量金屬元素,熱量高。還具有“悅脾胃、潤肺化痰、養氣理氣、清咽化瘀”等醫療功效。

80年代後期開始引進優質小花生品種,地膜覆蓋種植,產量大幅提高。灤南縣是唐山市的主產區之壹。東陸出產的花生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被譽為“城裏的花生——沒得比”的歇後語。

適合魚、蝦、貝、蟹的繁殖和生長。人工養殖對蝦面積已達3867公頃,年產量達1萬噸。它是中國著名的養蝦縣。縣中部是水稻主產區,面積24666公頃,水稻產量65438+萬噸,居河北省首位。生產出來的大米很優秀,好吃,有粘性。該縣白各莊鎮、南堡鎮是久負盛名的“白各莊大米”的主產區,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花生產區位於西部和北部,面積654.38+0.2萬公頃,產量2萬噸。東部是小麥和玉米的主產區,年產量分別為70萬噸和20萬噸。這個縣蔬菜種植面積4000公頃,品種多,質量好。豐富的水生植物資源和悠久的飼養養殖業提供了有利條件。“這個詞舵舵“來自滿語或蒙古語的發音,意思是煎餅。然而,在唐山,有壹個關於“這個詞的起源的非常有趣的故事舵舵".郭說,清朝在遵化修建東陵時,守陵人為了討好皇室,就把這個特產送到宮裏。那時候慈禧太後有吃飯的習慣,端上來的菜最多只吃兩口就撤了。有壹次,在皇家廚房裏供應醋。見她沒吃,便問:“這是什麽菜?”太監連忙答道:“我還沒取名呢。請交給老佛爺。”慈禧太後壹邊聽壹邊吃了兩口,太監忙退席。誰知,慈禧太後還沒吃飽就說“放壹邊去”。太監以為是太後給的菜名,馬上傳了下去:“老佛爺給這道菜起名叫‘羅紮’。”洛紮諧音,從此洛紮之名在民間流傳,洛紮的價值也大大提高。

傳統的做蛋糕方法用料講究,制作工藝細致。是工藝作品,灤南做的餅最正宗。首先挑選優質綠豆,用水浸泡,去皮;然後將豆瓣用水磨滾,磨成豆漿,再加入適量的姜黃粉(起到調色的作用)混合均勻,鋪在特制的煎鍋裏做成煎餅。制備的魚子和魚卵色澤淡黃明亮,質地柔軟適口,散發出綠豆特有的清香。

此外,從營養食療的角度來看,綠豆羅紮還具有清肝和胃、瀉火解暑、美容解毒、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符合現在提倡的食療和飲食養生的要求。現在,洛紮美食已經成為唐山人喜愛的獨特美食。據說能做100多道菜,很有特色。放在餐桌上質量上乘,形狀顏色各異,好吃又香。近年來,洛紮已成為壹個優雅的大廳,洛紮宴已成為招待國內外客人的特色菜,贏得食客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