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呼吸方法在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方面是獨壹無二的。它的精妙之處在於從呼吸開始。
人們通常以四種方式鍛煉。壹種叫“走”,是下肢的動作;壹個叫“活”,就是站在那裏;壹種叫“坐”,就是靠坐來固定肌肉;壹種叫“躺著”,但全身肌肉放松。
但是在練習呼吸的時候,坐著是最合適的,因為走路的時候,身心不容易安定下來,而躺著的時候,身心容易陷入發呆,只有坐著的時候才能安靜下來,所以通常稱為“坐”。
這種靜坐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最大的目的是保持血液循環正常,無病時防病,有病時治病;只要妳有耐心,每天堅持練習,妳就能取得很大的成績。
冥想的四種效果
01冥想可以強身健體,修復身體亞健康狀態,改善內臟器官功能。
特別是對於慢性病和頑癥,如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肺病、腦供血不足、偏頭痛、身體沈重、四肢冰冷、風濕、愛出汗、盜汗等。,有明顯的調節作用。
當妳靜坐時,妳的思想集中在壹件事上,妳的呼吸變得輕柔而均勻。通過呼吸進入肺部的空氣總量相對穩定,進入心臟的氧氣量也相對穩定,有利於血壓的調節。
靜坐時,身體的能量消耗減少,心臟的耗氧量也比平時低很多,血液循環的動力自然比平時加強。強大的血液循環可以幫助我們凈化血管中被堵塞的物質,恢復許多“長期休眠”的血管的活力。這種血液循環可以幫助臟腑凈化積累的“負能量”,提高臟腑的自愈功能;經過皮下後,可以幫助皮膚和肌肉凈化“負能量”,改善膚色和肌肉曲線。因此,即使在短暫的冥想中,人們也會感受到從身體深處升起的輕松舒適的生命能量,就像被壹雙溫暖的大手在身體內部按摩壹樣。
冥想還可以增強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在冥想的過程中,由於血管的凈化和身心氣機的調和,可以疏通全身的經絡,使“氣經”恢復正常運行,達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氣充盈萬惡。
冥想可以提升生活的氣質,塑造健康美好的體態。
堅持冥想可以平復壹個人內心的氣質,使人在舉手投足之間呈現出優雅、寧靜、柔和的美感。這種氣質是身體、情感和精神能量對生活綜合作用的產物。內在的精神越柔軟,身體凈化得越好,情緒越穩定,外在的氣質就越好。
特別指出,冥想中的雙盤坐姿可以快速塑造優美的體態。雙盤打坐被稱為最穩定的坐姿,不僅能穩定體內的亂風,還能快速減少體內脂肪,疏通堵塞的經絡。練雙菜的人可以輕松保持腰、臀、大腿、小腿的優美曲線,控制上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冥想可以緩解壓力,釋放焦慮、緊張、煩躁和不安,使整個生活感到平靜、愉快、舒適和安心。
雖然我們經常忽略身體,談論精神,但我們很少思考它。其實所有的精神產品,包括思想、情緒、感情等等,都有壹個生理基礎,就是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維摩禪認為,要徹底解決精神問題,首先要從身體入手。因為所有的壓力、焦慮、緊張、煩躁、不安的感覺,都是先被身體的神經系統感知,再被人感知。神經系統遍布全身。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發生了病變或阻塞,神經系統接收到的信號也會發生變化,進而將不利於生命健康的感受傳遞到大腦,進而產生不利於生命健康的思想和行為。
我們不穩定的情緒和想法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因緣”的結果。它的成因不僅包括外界的人和事,還包括身體的內因。身體的神經系統是情緒和思想產生的生理基礎。比如,壹個人生氣的時候,給他打麻藥,麻痹他的神經系統,他的怒氣馬上就消失了。冥想就像按摩我們的神經系統,讓這個“淘氣的孩子”不再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思想。在冥想的過程中,前腦區域的額葉活動會增強,腦細胞開始分泌內啡肽和血清素,這些都是幫助人體神經系統放松和平靜的重要元素。
很多人可以通過十分鐘的冥想,感覺到自己緊張的心情得到緩解,煩躁的情緒趨於平靜。長期的冥想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培養穩定的精神力量。
冥想可以開啟內在智慧,引導人反思自我,實現生命的存在,實現解脫。
不是坐以待斃什麽都不想,大腦的運作沒有關閉。靜坐練習通常從專註開始。雖然大腦的枕葉活動會減弱,但是前腦區域的額葉活動會增強。額葉與人類的智力活動有關,因此人們經常在冥想中產生靈感,產生新的想法和回憶遺忘的事情。長期冥想會讓頭腦變得清晰敏銳。因為冥想的方法不同,開慧和自省的效果也不同。
壹些冥想方法從“停止”開始,訓練頭腦在壹件事情上休息。這種方法可以培養生活的“專註力”。有些冥想方法是從“觀察”開始,訓練心的覺知和敏銳。這種方法可以達到“觀察智慧”。也有使用“思考”的冥想方法,就像《瑜伽經》中的許多冥想方法壹樣,通過冥想把人與太陽、天空、自然、空間聯系起來,感受人與整個現存世界的統壹。
所有這些方法都可以引導人們自省,開啟智慧,實現自我生命與現存世界的關系。清楚地了解冥想的效果將有助於我們提高對冥想的信心。只要每天堅持坐著,這些效果自然會出現。
冥想方法
01?冥想前的準備
(1)最好另外找壹個安靜的房間安靜的坐著。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放在臥室。應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但不宜坐在有風的地方。最好關上門,以免被別人騷擾。
(2)坐或坐在凳子上或床上時,始終以平躺為宜。座椅上要鋪被褥或墊子,使其柔軟厚實,以利於久坐。
(3)在妳坐下之前,妳應該松開妳的腰帶,這樣妳的肌肉是自由的,妳的身體不會受到阻礙。但在秋冬等寒冷天氣,壹定要把腿蓋住,避免膝蓋受風。
02坐姿
1,坐著不動時腿
(1)坐著不動的時候,腿壹定要卷起來。先把左小腿加到右大腿上方,再把右小腿往上拉,加到左大腿上方。這種坐姿俗稱盤腿,也叫雙腿。
因為這種姿勢,雙膝的外側可以緊貼床墊,全身的肌肉就像弓弦的延伸,坐著的時候自然站直,不會前傾後仰。但如果初學者和老年人很難效仿這種坐姿,也沒必要強求,可以采用下面的第二種方法。
(2)坐的時候可以跟著大家的習慣,或者把左小腿加到右大腿,或者把右小腿加到左大腿。這種坐姿俗稱單盤腿,也叫單蹲。
與盤腿相比,有壹些缺點,因為如果左小腿放在右大腿上,左膝蓋外側會失效,不能緊貼床墊,身體容易向右傾斜。如果右小腿放在左大腿上,右膝蓋外側會失效,不能緊貼床墊,身體容易向左傾斜。初學者不會雙板,單腿交叉膝蓋比較好,但是註意姿勢要直,身體不要傾斜,這樣效果還是壹樣的。
(3)如果上了年紀的人連壹道菜都不會做,那就把小腿放下來,這叫下盤法。但是兩個膝蓋都是空的,更容易歪斜,要隨時矯正。
初學的時候會麻木或者酸痛,壹定要有耐心。練久了,自然就漸漸自然了。麻木感難以忍受時,可以上下交換雙腿。如果實在受不了,可以暫時松開,麻木感消失後再穿上。如果妳能非常耐心的聽它極度的麻木,妳就會失去感覺。之後可以反應,自然恢復原狀。過了這個階段,經過幾次,坐下來就不會麻木了。
(4)還有腿有問題的人,連坐都坐不下,只能腳朝下坐。這叫坐下。但是把左腳跟放在右腳背上。叫做“肢體合壹”;或者兩個腳掌都可以平放在地上,但腿和腳掌要保持90度直角。
2.坐姿時的胸部、臀部和腹部。
(壹)胸部可稍向前,使心窩降低。所謂心窩降低,就是橫膈膜放松。
胸部的肺和胃之間有壹層隔膜,就在胸部兩側中間凹進去的地方,叫心窩。剛開始學靜坐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覺得胸膈被堵住了,說明心窩沒有掉下去。這時候可以用下面這壹段調心,讓橫膈膜放松,心窩輕佻,不專註。時間長了可以降下來調整。
(2)臀部要稍微向後突出,以保持脊柱不彎曲。
脊柱的形狀,原本三折如弓,在臀部處略向外彎曲,所以坐著時臀部要略向後突出;但不必刻意用力突出,可以順著自然的姿勢。
(3)腹部下部要放松、平靜。平復小腹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全身的重心。
3.坐著不動時雙手
(1)雙手放在背上,左掌放在右掌之上,兩拇指相疊,放在肚臍之上。
(2)如果右小腿放在左大腿上,那麽右手掌要放在左手掌上。
(3)手這樣放,自然舒服,最能鼓勵註意力集中。
4.冥想時的其他部位
(壹)頭頸完整,但天生不刻意挺直。
(2)兩耳要聾。
(3)眼睛要輕閉。也有人主張眼睛微睜,稱之為掛簾。壹般來說,坐著容易睡著,要用這個方法。
(4)閉上嘴,舌頭頂著上顎,也是筋骨合壹的意思。
(5)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
(6)坐位時,臀部也可擡高壹兩寸,以保證每個人的舒適度,不壓迫腎囊。
(7)身體要挺直,脊柱不能彎曲,要坐得自然、穩,因為身正氣正,氣正心正。
(8)坐好後,起身,先把全身毛孔裏的氣放出來(不然以後坐的時候可能會坐立不安)。然後用徐遐生的胳膊漸漸地出發,搓搓他的手,摸摸他的臉,然後放他的腳,用手按摩他的腳,慢慢地起來。
冥想時的呼吸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的呼吸。
壹、呼吸方法的學習和我們的生命機能有很大的關系。大多數人只知道飲食可以維持生命。不喝不吃,會餓死的。真不知道呼吸比飲食更重要。
但因為飲食不是有錢就能得到的,所以感覺有價值,而呼吸是吸收大氣中的氧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感覺沒有價值。但是,要知道禁食七天是不會死的。如果堵住口鼻不呼吸,很快就會死,可見呼吸比飲食更重要。
學會靜坐和調息是我們重要的努力,也非常有必要先研究調息的方法。我們的呼吸叫做呼吸。呼吸肌有兩部分,壹部分是肋骨間的肌肉,壹部分是膈肌。呼吸運動也由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在大腦下方的延髓中,有壹些神經細胞控制呼吸,稱為呼吸中樞,與呼吸肌接觸。
呼吸機制是鼻在外,肺在內,肺的位置在兩胸。呼吸時,肺的擴張和收縮有壹個自然規律。我們平時的大部分呼吸都無法讓肺部盡可能的擴張和收縮,只用到了肺的上半部分,而肺的下半部分幾乎完全不用,無法盡全力吐碳吸氧,導致血液不幹凈,疾病無數。這都是因為呼吸不能符合規律。
呼吸有兩種方式:自然呼吸和積極呼吸。
第壹,自然呼吸,也叫腹式呼吸,因為呼吸的時候,妳必須壹口氣壹口氣能夠到達小腹。吸氣時,空氣進入肺部,充滿四周,肺底放松,壓下橫膈膜,使空氣下降。此時胸腔空虛,腹部凸出;呼氣時腹部收縮,橫膈膜上推,到達肺部,使肺底濁散。可見,呼吸雖然與肺葉關系密切,但它的擴張和收縮往往依賴於小腹和膈肌的運動,這樣可以符合自然規律,使血液循環通暢。我們不僅要在靜坐時使用這種方法,事實上,無論是走路、生活、坐著還是躺著,我們都應該隨時使用這種方法。
論自然呼吸的調和方法:
(1)呼吸時,臍下腹部收縮,橫膈膜向上,胸部緊窄,肺底濁氣可擠出。
(2)呼吸時,從鼻子慢慢吸入新鮮空氣,充滿肺部,橫膈膜向下,腹部凸出。
(3)呼吸呼吸使之自然並逐漸纖細,達到小腹。
(4)呼吸逐漸變得安靜而稀薄,出入不大。反復練習後,感覺不知不覺時間長了,好像沒有了呼吸。
(5)如果沒有呼吸,那麽沒有呼吸也沒有呼吸。雖然有呼吸機管,但好像沒必要用。氣息似乎從全身的毛孔中進出。到了這壹步,可以說是在調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初學者壹定不要刻意要求,壹定要隨它去吧。
二、積極呼吸,主張呼吸要纖細,要達到腹部,使橫膈膜上下運動,與自然法無異。但是呼吸的時候,腹部的擴張和收縮是完全相反的。因為與自然呼吸相反,所以也叫反向呼吸。
論積極呼吸的調和方法:
(1)呼吸慢而長,臍滿,腹脹,胸空,膈松弛。
(2)呼吸要深而長,空氣充滿胸腔,胸腔擴張。此時肚臍腹部收縮。
(3)肺部充滿氣體向下壓,腹部向上收縮。此時橫膈膜上下按壓,動作更加靈敏。
(4)坐著不動的時候,呼吸以非常輕的呼吸為宜,以自己聽不到聲音為宜。
以上兩種呼吸方法,有的主張呼吸要比呼吸長,有的主張呼吸要比呼吸長,但根據壹般的實驗,長短壹致似乎是合適的。此外,自然呼吸和積極呼吸都是為了移動橫膈膜。積極呼吸是人為地使腹部的擴張和收縮逆自然而行,同時加強橫膈膜的擴張和收縮,使其更容易運動。但由於這種方法涉及人力,並不適合所有人學習,比自然呼吸更好,沒有任何弊端。
呼吸練習要練習,才能使呼吸正常熟練,而且因為我們平時呼吸,壹次只能吸入350立方厘米左右的空氣,所以氣體的交換並不總是足夠的。如果能加強呼吸的深度,每次可以吸入1500到2000立方厘米的空氣,使肺部的氣體充分交換。
但是,安靜坐著的時候,壹定要壹步壹步的無憂無慮。如果妳註意呼吸,妳的心就不會安靜,安靜地坐著的時候,千萬不要深呼吸。所以呼吸練習要在靜坐前後進行,不考慮自然呼吸和積極呼吸。相似之處如下:
(1)盤腿坐和靜坐是壹樣的。
(2)先以短呼吸練習熟練度,逐漸拉長。每次呼吸最長可以用壹分鐘左右,但壹定不能用力,要自然。
(3)呼吸呼吸要慢而細,靜而長,慢慢註入小腹。
(4)呼吸時,用鼻子代替嘴。鼻子是專門用來呼吸的管子,裏面有毛,可以擋住灰塵。嘴不是呼吸器。如果用於呼吸,相當於篡奪了鼻子的功能,可能會逐漸堵塞鼻孔。而且灰塵的入口容易產生疾病,所以任何時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而不僅僅是靜坐的時候。
(5)可以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每天早上練習五到十分鐘。
(6)至於安靜呼吸,每天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