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點是根據太陽每晝夜繞北極壹周的事實,將晝夜的循環分為十二個周期,與天空中經過的十二個方向相對應,並以地支命名,稱為十二點。這十二個時辰是“子、醜、寅、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
十二點對應人體12經絡。氣血依次從印石的肺經、石矛的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胃、心包、三焦、膽經、醜中的肝經,再到肺經,以此類推。因此,古人常根據十二點陰陽變化規律養生,以維持氣血陰陽平衡,達到疏通經絡、預防疾病的目的。具體的十二小時養生法做法如下:
半夜,膽經當令,這個時候能夠入睡,對於肝膽疾病的防治和陽氣的維護非常重要。
雞鳴,肝經當季。這時候睡個好覺可以養肝,否則容易煩躁、焦慮、神經衰弱,老年人容易出現癡呆等精神疾病。
平旦,肺經妥當。肺主氣,調節呼吸,有脈。深度睡眠有助於滋養肺部。所以,肺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不要急著起床,不提倡晨練。
日出時,腸子正當時。早上醒來時,要喝適量的水,有助於大腸的傳導功能正常發揮,預防便秘等疾病。
吃的時候,胃經當季。這時候吃早餐是合適的,選擇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角落裏,脾經當令。脾主四肢,此時適當運動有助於脾運化水谷,清化降濁。
在日本和中國,心經是時令。此時飯後午休,有助於養心安神,保證下午精力充沛。
午飯宜在日晷前吃,此時正是小腸生長的季節,以利於小腸接收營養。
當時正是膀胱經當令。此時多喝水,有利於代謝物通過尿液排泄。
太陽入時,腎經當令。宜按時吃飯,有助於“養先天”;此外,要防止過度勞累,以幫助儲存精子。
黃昏,心包經當季。此時,適度的運動或娛樂,有助於氣血運行,養心養性。
人定,三焦有序。這時,洗洗脫去外衣,準備睡覺,有助於水谷,行氣,調和陰陽,美容長壽。
十二點養生之法,醜子醜,辰巳在午時,沈悠在午時,順乎自然,因緣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