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九天貢覺的九天貢覺傳奇

九天貢覺的九天貢覺傳奇

關於九天貢覺的歷史生平,文獻中最清晰的記載發生在清朝同治十年,即1871:

相傳清朝鹹豐皇帝身體虛弱,膝下無子。1855年,鹹豐帝最寵愛的伊曼(後來的慈禧太後)喜氣洋洋,紫禁城壹片祥和,朝廷壹片喜慶。起初,貴妃伊不幸患上“血證”(非生理性出血性疾病,婦科病壹般為習慣性流產),身體壹天天衰弱,神醫的治療均告失敗。她四處求醫,但治療仍無效。眼看龍胎危在旦夕,鹹豐急得躺在病榻上。時任戶部侍郎的陳宗貴,山東東阿人。他冒著生命危險,向鹹豐帝推薦了東阿阿膠。易貴妃把東阿貢品阿膠熬成汁,連胎氣都省了,治好了“血證”,還讓鹹豐抱了獨子(後來的同治皇帝)。鹹豐帝喜出望外,將東阿阿膠命名為“貢膠”(後人根據工藝特點稱之為“九天貢膠”),送給東阿阿膠人三樣禮物:壹是四級官服黃襖,二是入宮時折疊,三是給東阿鎮阿膠“福”字,使東阿阿膠人折疊入宮,向皇帝獻阿膠。1871年,即清同治十年,同治皇帝專門派四品欽差大臣到東阿縣監督購買純黑健康驢,在獅子耳山上放牧,冬季宰殺,取皮開井煮膠,現場監督制作“九天工藝膠”,並稱之為“九天貢膠”。它被送到首都,呈獻給朝廷...這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34年)阿膠正式成為貢品以來,皇帝第壹次派大官到現場監督制作。

此後,慈禧太後專門給東阿貢膠人畫像,並堅持服用阿膠養生,直至74歲去世。慈禧太後去世後,被授予25字謚號(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孝)。

如今,慈禧太後的專用禦像和當年的折子都在中國阿膠博物館(東阿縣)。當年的存折是羊皮做的,三折組成,上面繡著金絲字。正文共100余字,位於中折,左右折上方分別繡有“長命百歲”“忌辰”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