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在家做飯,常用的鍋壹般分為砂鍋、不粘鍋、生鐵鍋、熟鐵鍋。這幾個鍋看似差不多,其實裏面有很多學問,差別很大。在這裏,我們將從它們的制作工藝、特點、如何選擇、如何開鍋、日常保養等方面詳細介紹這幾款鍋。這裏必須強調的是,想做出好吃的菜,鍋的選擇真的很棒。
陶罐
砂鍋是用粘土、應時、泥土等材料,經高溫燒制而成。砂鍋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金屬雜質,透氣性強。最適合做湯或者燉各種排骨或者肉。砂鍋比較厚,導熱慢但散熱慢。溫度壹旦上來,就能保持相對恒定的溫度,不容易破壞食材。最適合慢燉。也可以說砂鍋屬於比較健康的鍋,可以燉出食材的各種營養。燉出來的食材口感綿軟糯糯,湯汁營養豐富,適合燉煮和煲湯。
不粘鍋
至於不粘鍋,其實是近幾年才流行的鍋。不粘鍋的制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鍋的表面刷上壹層特殊的塗層,這層塗層可以隔絕鍋底的高溫,從而達到不粘鍋的效果。這種鍋壹般是很多家庭主婦的最愛,但是會做飯的人不喜歡。用不粘鍋炒菜人為降低了鍋內溫度,這樣炒菜的時候鍋就聞不到味了,炒出來的菜肯定不好吃。另外,即使是價格較高的那種不粘鍋,時間久了塗層也會慢慢脫落,最後這種鍋看起來不倫不類,非常不好用。所以這裏不建議使用。
生鐵鍋
生鐵鍋也叫鑄鐵鍋。先說壹下生鐵鍋的制作原理。它是將生鐵熔化成鐵水,最後澆註而成,所以又叫鑄鐵鍋。有些人經常分不清生炒鍋和熟炒鍋的區別。其實很簡單。因為生炒鍋是鑄的,剛開始比較厚,稱重就很重。此外,生炒鍋含碳量高,質地脆。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很容易摔碎。因為生鐵鍋是鑄造的,表面粗糙,很容易分辨。生鐵鍋鑄造地點見下圖。
生鐵鍋的特點是鍋體厚實。最常見的是兩耳生鐵鍋。這種鍋在前農村也很常見。有的直接沒有耳朵和把手,或者直接放在爐子上。生炒鍋因為材料厚,導熱慢,保溫性好,燉的還可以,但是炒菜還是不推薦。稍微有點烹飪常識的人都知道,做菜通常講究“快炒快煮”,尤其是炒素菜時,從煮到熟的時間最好,生鐵鍋升溫降溫慢,不宜炒菜。另外,做菜的時候,很多人喜歡稱鍋。生鐵鍋對大多數家庭主婦來說太重了。綜上所述,用生鐵鍋燉菜是可以的,但不要用來炒菜。下圖是邊肖養了好幾年的壹口生鐵鍋,不過平時不怎麽用。
熟鐵鍋
做熟鐵鍋的原理不是澆鐵水,而是鍛造,壹般是用碳含量很少的熟鐵皮。熟鐵鍋壹般分為兩種:壹種是機鍛直接成型,壹般比較薄,重量輕,相對便宜,壹般幾十塊錢;另壹種是手工制作,即在人們手中用錘子反復淬火、錘打。這種熟鐵鍋比較厚,重量也比較重,但是比較耐用。當然價格更高,壹般100元以上。熟鐵鍋耐摔,最多只會變形,不會碎。
上面我介紹生炒鍋的時候也提到了烹飪講究“快而熱的炒”,但生炒鍋並不適合。最適合炒菜的炒鍋是熟炒鍋。熟炒鍋含碳量低,壁薄,傳熱極快,重量輕,最適合炒菜。另外,就算是燉菜,用熟的鐵鍋也是可以的,和生的鐵鍋差不多。所以這裏總結壹下,生炒鍋感覺有點雞肋,不管燉還是煮,壹口好的熟炒鍋就夠了。邊肖提出的口頭禪鐵鍋,如下圖,非常好用。
學會選擇合適的熟鐵鍋
作為壹個鑄造的生鐵鍋,這個區別不大。壹般有耳,壺身很厚很重。而煮熟的鐵鍋有壹只耳朵和兩只耳朵,有的甚至沒有耳朵只有壹個木柄。熟鐵鍋較輕,壹般用機器壓制,較重,壹般用手工制作,無法分辨是不是熟鐵鍋。邊肖在這裏建議,當選擇壹個熟炒鍋時,只選擇較輕的熟炒鍋,它容易拿起和便宜。如果壞了,再買壹個。從烹飪效果來看,和較厚的熟炒鍋區別不大。
如何開鍋及其日常保養
壹鍋煮好了就是好鍋,不僅比不粘鍋好,還能更好的翻炒。生炒鍋的煮法和熟炒鍋差不多,就是放在爐子上使勁燒。越紅越好,到處燒透。唯壹不同的是,燒紅的生炒鍋看不到水,而熟炒鍋可以用水攪拌。燒的時候可以用豬皮擦壹下,抹點植物油。壹般做完飯,鍋洗幹凈後燒,再上壹遍油。看起來油光水色的,以後用的會越來越多。另外,如果平時不註意,鍋生銹了或者汙垢太多了。妳可以按照這個方法重新起鍋,效果是壹樣的。養個好鍋,炒個菜,感覺還是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