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戒”、“定”、“智”是三無遺漏的東西,就是圓滿的學問。現在只要說“是”!“定”是“戒”和“智”的中心,也是所有佛教修行的基礎。換句話說,任何人想學證佛法,都要從“修”開始。
有了“決心”,才能真正做到莊嚴的“戒”體,才能激發“智慧”,達到光明的境界。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以“定”力為基礎,才可以到達菩提果海。任何門派的修行都離不開修定,可見修定是多麽的重要。
然而,所謂的決心並不是特指冥想。在佛教中,人們的日常生活被歸納為四種不同的姿勢,即走、住、坐、臥,稱為四種尊嚴。在四德中,“坐”只是壹種姿勢。如果要固定,不僅要在坐的時候固定,還要能在其他三種姿勢:走、住、躺的時候固定。不過在復習初期,坐著相對容易上手。
坐姿有很多種,其中多達72種。根據佛陀的說法,在所有的冥想姿勢中,蹲是最好的壹種。
在妳用下蹲的姿勢培養了專註力之後,還要註意在其他的走、住、臥三種姿勢中繼續鍛煉,進壹步達到處理壹切事務和說話時都不失去專註力的狀態,這才算是真正的紮實專註力。
用紮實的決心去獲得菩提,就像攀枝取果壹樣,是相當方便、得心應手的;但是,如果洞察不正確、不透徹,修行很容易誤入歧途。
現在我簡單描述壹下佛法修行的要點和概念。要想探索更進壹步的奧秘,需要修習所有經典,尤其是禪宗的經典,如天臺直觀、密宗佛法等,必須詳細學習。現在先說說坐的方法:
毗盧禪佛七足坐法
1.兩足交錯(俗稱雙盤)。如果不能錯開,就用金剛坐(右腳放在左腿上)或者隨意坐(左腳放在右腿上)。
二、雙手三摩地捆綁(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兩拇指輕輕相碰)。
第三,背部自然直立,像壹串銅錢(剛開始不健康的人是不能直立的,所以隨它去吧,練久了就會不自覺的自然直立)。
4.保持肩膀穩定(不要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力)。
第五,頭部閉合(後腦勺微縮,下巴向內收,頸部左右兩大動脈輕輕靠緊)。
第六,舌頭觸碰上顎(舌尖輕輕觸碰上牙根唾液腺中點)。
七、眼睛半閉(即眼睛半睜半閉,如果眼睛容易定,就睜,但不能全開,有收斂的意思,如果眼睛容易定,就可以閉眼,但不能困)。
需要註意的事項
第壹,打坐的時候,所有束縛身體的東西,比如腰帶、領帶,都要松開,讓身體放松,徹底休息。
第二,氣候冷的時候,要把膝蓋和後頸包裹保暖,否則打坐的時候寒氣侵入身體,無藥可治。這壹點要特別註意。
第三,第壹次打坐的人,要註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線太強容易散,太暗容易暈。座位前面三英尺,空氣應該能對流。
第四,壹開始就決定的人,不要在太飽的時候打坐。如果他們覺得困了,就不要勉強坐著。他們應該在坐下之前睡足覺,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安定下來。
五、無論* *開始還是長時間* *,都要把臀部擡高兩三寸。對於* *剛開始打坐的人,妳的腿僵硬了,可以擡高四五寸,時間長了可以逐漸降低(如果臀部不擡高,身體重心肯定會後傾,會擋住妳的氣,也是徒勞的)。
六、下座位時,用雙手* *臉和腳,使氣血活動,然後離開座位,並應做適度運動。
七、微笑著坐著,讓面部神經放松,親切,自然放松。千萬不要讓妳的面部表情僵硬枯萎,變成冰冷,妳的內心會僵硬緊張。
八、最初的* *坐,壹次應少坐,但要多坐幾次。如果妳坐久了,妳會感到厭煩。每天短時間坐幾次比較好。
當妳開始練習冥想時,妳應該特別註意妳的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習慣了就糾正不了。而且對心理和生理都有影響,容易生病。七足坐法有很深的含義,非常符合生理和心理的自然規律,應該認真遵守。
人的壹生有賴於精神的豐裕,所以要達到健康的人生就要修神。要修神,首先要做到的是讓心靈永遠免於妄想,身體永遠安寧;心空了,生理機能就會無止境。能夠生生不息,反過來減少消耗,自然會達到比平時更有精力的狀態。
人的精神隨氣血的衰微而豐或虧。想太多,太累,氣血就會逐漸衰弱。所以可以安身立命,可以養心,不用擔心放棄欲望。也就是說,妳保持身體穩定的狀態,妳的生命就有了根,妳就失去了思想,拋棄了欲望,妳的精神就有了修養。
古代醫學認為,人體的活力是通過氣化而豐富的,氣的運動遵循脈搏的路線。這裏所說的脈,不是血管或神經,而是氣在體內運動的規律路線。這個氣脈理論相當微妙,壹般人不容易理解。
《黃帝內經》所說的奇經八脈,脫胎於古代道家的觀點。道教認為,人體內的“任”、“督”、“沖”三脈對於養生、修仙最為重要。西藏密宗觀念認為,人體內的三脈四輪也是成佛的關鍵。在深奧的版本中,有壹首歌頌深層內在意義的頌歌。與《內經》和《黃庭經》相比,《詠懷詩》中所論述的氣脈理論有其獨特之處。
雖然藏密和道教都主張修三脈,但道教是以任督二脈的前後位為主,而藏密是以左右脈為主。雖然修法不同,但兩個流派都是以中脈(沖脈)為重點。
至於禪坐的姿勢,采用毗盧七足坐法。雖然沒有明確說重視氣脈,但是冥想的效果其實也包括了氣脈的問題。
兩腳坐既能使氣不浮,又能使氣沈入腹部,使氣息平和。這樣,心才能平靜下來,氣也不會四處奔湧,而是逐漸順著每壹個氣脈的流向,回到中脈。當氣脈能回到中脈,達到解心的目的,就能忘我身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堅定的境界。絕對不可能說壹個人的脈搏還沒有平復,而是說他可以安定下來。
當普通人的身體健康正常的時候,心裏就覺得幸福,腦子裏的想法就少了。當他們生病時,情況正好相反。再比如,剛開始安頓下來的人,開始看到空虛的心靈,會感到輕松愉快。那種清爽的味道真是無以言表。可見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影響的,是壹個身體的兩面。
人體內的神經靜脈從中樞神經系統向左右兩側發展分布,它們以相反的方向交叉。因此,在冥想時,雙手拇指輕輕按成圓圈,身體左右兩側的氣血就會有溝通的作用。
人體的內臟和器官都附著在脊柱上。如果在冥想時,背部彎曲,五臟不能保持自然舒適,就容易引起疾病,所以必須挺直脊柱,使臟腑的氣脈舒泰。如果肋骨下垂,也會影響肺部的收縮。所以,保持肩部的平展和拉伸,讓肺活量得到充分的自由擴張。
我們的後腦勺是思維和記憶的中樞,動脈的路線在脖子的兩側。因為動脈的活動,可以把血液輸送到大腦,增加腦神經的活動。冥想時,後腦勺後收,下頜微壓兩側動脈,使氣血運行溫熱,可減少思考,容易平靜下來。
兩顆牙齒的唾液腺之間產生體液,可以幫助胃的消化,所以要把唾液腺和舌頭連接起來,順其自然。
心和眼是心靈的鑰匙。壹個人看到顏色就會被感動(聽到聲音就會思緒散亂),這首先是受眼睛功能的影響。如果妳分心了,妳的眼睛就會不停地轉動。如果妳驕傲,心不在焉,妳的眼睛就會壹直向上看。壹個陰郁若有所思的人,眼睛經常向下看;邪惡陰險的人經常會左右斜視。當妳冥想時,妳可以通過采取半閉眼睛的狀態來停止妳分散的想法。
冥想時放松衣服的束縛,可以使身體舒適;總是微笑能讓妳快樂。這些條件對於禪修非常重要。
因此,冥想的姿勢與氣脈密切相關。冥想雖然沒有特別註意調和氣脈,但是這個調和氣脈的問題已經包括在內了。如果特別註重氣脈的修煉,很容易有“體悟”,會增強壹個人的自我依戀。這種自我依附和身體感知是覺悟的壹大障礙。
坐姿很重要。如果沒有調整好姿勢,妳會彎腰駝背。長此以往,肯定會生病。很多練* *禪修的人,有的氣滯,有的吐血,使身體患上禪病。都是冥想姿勢不正確造成的,所以練* *冥想的人壹定要非常註意自己的姿勢。
如果妳按照正確的方法和姿勢練* *的話,身體的本能活動就會發揮出來,體內的氣自然會流行起來,機能自然會變得活潑起來,所以妳會有壹種大歡喜的感覺,這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摩擦和激蕩所產生的現象。
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不要認真,也不要執著,因為現象就是現象,很快就會消失,成為過去。如果我們堅持現象,我們將進入神奇的領域,即我們將尋求它。
如果妳以正確的方式生活,妳的身心都會受益。比如,如果妳頭腦清醒,機警,目光清明,可以深呼吸入腹,四肢柔軟光滑,即使是簡單的茶點、簡餐也會如山珍海味般美味;如果人生病了,不用吃藥就會恢復,感覺精力充沛。在這個修改階段,要註意減少消耗。如果我們犯了性欲,就會造成氣機阻滯,心身疾病。
——摘自南《修與禪宗》
有人懷疑,坐在腳上不僅對人體健康有害,甚至會因為腳部血管受到壓迫而致病。所以長時間坐著不動,會有麻木的現象。這是壹個誤解。其實人的健康和腿腳有很大的關系。中國古代的道家醫學理論認為“精氣來源於腳底”,這並不容易,也不合理。壹個人的健康長壽絕對和他的腿腳有關。所以嬰兒和兒童的活動都在雙腳上。壹過中年,腰部以下和雙腿逐漸無力,喜歡叉著腳或者踮起腳尖坐著。人的衰老和死亡大多是從腿部開始,逐漸走向軀幹和頭部。
雙腿彎曲坐著不動,感覺到腳和腿的麻木,恰恰說明腳和腿的神經和血管不通暢,證明妳的健康有潛在問題。所以放開腿等著酸麻吧,但是會有妳沒經歷過的。如果妳持之以恒,可以做到氣血通暢的坐在妳的腳和腿上,保證妳的腳和腿上到妳的背部和全身,就會有無比的* *發生,所以妳不想坐下來松開腿。
其次,我們必須明白,人體就像壹株植物。壹棵樹,它的根在泥土下蜿蜒;獲得陽光、空氣、水和土壤養分,讓植物茁壯成長。人在哪裏?但與植物相反,他的根在腦袋裏,他的土壤是空的。人體的腳就像人參的枝幹,把它卷起來就相當於把壹根人參或松枝卷成壹個結,這樣它的生發能力就不會散在外面;返本培元,從而使自身更加健壯。因此,它不僅對人體健康有害,而且從正確的做法來看,對健康和長壽是絕對有益無害的。
根據佛經中的記載,這種七足坐法早已失傳。後來有五百羅漢,修行多年,從未安身。雖然我知道這種坐姿古已有之,但總是不著邊際。有壹次他們在雪山深處發現了壹群猴子。他們用這種方法打坐,但還是學會了* *,從中得到了阿羅漢格羅夫納。這個神話傳說無法考證。總之,是符合生物自然規律的,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個姿勢,總的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親子宮裏的靜止姿勢,安詳安詳。
所謂七足坐法,是指冥想時四肢的七個主要穴位:
①兩足動物的腳(Biped feet)。如果不能雙盤,就用單盤。或者把左腳放在右腳上,這叫壹廂情願的坐著。或者把右腳放在左腳上,這叫金剛坐。當妳開始坐的時候,在單盤不可能的情況下也可以盤腿。
(2)脊柱直立。讓後面的每個關節都像算盤壹樣。但如果身體虛弱或生病,壹開始就不要太死板,也不要太用力。
(3)左右手綁在腹部下(小腹下),平放在髖骨上。掌心向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中央,拇指輕輕靠在壹起。在佛教中,這叫“手印”,這種手勢也叫三昧印(意為固定印)。
(4)左右肩微* *至平坦適度,不能沈肩。
(5)頭部挺直,後腦勺微微後縮。前頜內收(不降低),頸部左右動脈導管的活動可稍受抑制。
(6)眼睛微睜,似閉似開,似半閉半閉。隨意看桌子前面七八尺,或者壹尺二。(比如平時用眼工作的人,冥想開始時最好先閉眼。)
(7)舌頭輕微地舔上顎,就像壹個還沒有長牙的嬰兒睡著時的樣子。
附帶註意事項:
(1)安靜坐著的時候,壹定要放松全身的腦神經和肌肉,不能有緊張感。最好微微壹笑,因為人在笑的時候,神經會自然放松。
(2)初學者吃完飯不要打坐,以免幹擾消化。同時,也不要在餓的時候打坐,以免分心。
(3)冥想時空氣必須流通,但風不能直接吹向身體。
(4)靜坐時,光線不宜太暗,否則容易頭暈;光線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5)氣候寒冷時,保暖包裹膝蓋和後腦勺。即使在熱天打坐,也不要露出膝蓋。
(6)初學者不宜靜坐時間過長,以短時間多次數為原則。
(7)剛開始* *靜坐,大多不能有兩套,最好是單套。上菜時,必須墊好臀部。坐墊的高度取決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始終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墊子太高或太短;會讓妳緊張。至於坐墊的硬度,也壹定要適中,否則會造成身體不適,影響冥想的心情和效果。
“雙蹲”描述:
(1)兩腿兩板坐是最正規的七腿坐法。
(2)坐的時候也要加個坐墊,要氣脈完全貫通才能做。
(3)初學者大部分情況下是坐不住的,所以酌情使用以下其他坐姿。
“單板坐”的描述:
(1)坐墊約兩三寸。根據每個人的舒適度進行調整。
(2)如果壹開始兩腿坐不住,就用單盤。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可以自由選擇金剛坐或隨心所欲的坐。
(3)如果妳不能獨自坐著,或者妳想繼續努力學習,妳可以使用以下任何壹種姿勢。
“其他坐姿”的描述:
(1)坐在危險的位置壹直是儒家使用的靜坐姿勢。
(2)佛教徒提倡的吉祥睡姿。如果孕婦用單盤對腹部施壓,可以改用吉祥臥位,也可以隨意為自己選擇更舒適的坐姿。
——摘自南懷瑾《靜坐修道與永生》。
小心,不要隨便學打坐。我問妳,妳看過我的書,我的書告訴妳冥想有多少種姿勢。96種。那麽佛經上是怎麽說七足坐法的呢?釋迦牟尼佛不是宗教,是科學家,是大哲學家。他說歷代有很多佛成佛,每次災難都有很多佛。上次的災難叫莊嚴的災難,現在這個災難叫賢者的災難。佛壹千,釋迦牟尼佛第四,彌勒佛第五。大藏經顯示中國有幾尊佛,阿富汗有幾尊,印度有幾尊,諸佛皆有預言,妙不可言。所以壹般來說,學佛的時候,在家出家是不讀佛經的。妳只是看了壹點佛教書籍,以為自己懂佛教。
釋迦牟尼說,這種七足禪法是末世末世,也就是科學發達,文化衰落的時候失傳的。所以佛陀佛法終了,五百阿羅漢無法在山中修行。後來搬了500只猴子。是卡亞佛時代的羅漢變成猴子,在山上打坐示威。這500個修行的阿羅漢,是看到了才學會打坐的;他們得道後才知道那不是猴子,而是壹個開悟的羅漢,故意給他們看的,於是就學會了這個七足坐法。
第壹個分支,所謂的分支是什麽?分支是最重要的意思。第壹個分支是兩條腿。絆倒的時候,如果坐好了,不需要坐墊,身體就能起來(老師可以雙手托起全身),瑜伽學習者就能跳起來,所以腿是盤著的,手就跳過去了。這就是雙坐法,就是左腳放裏面,右腳放外面。反之,把右腳放在裏面,左腳放在外面,也是同樣的交換。單腿需要用墊子,左腳下,右腳上;或者右腳向下,左腳向上。當妳坐下來審視自己時,妳會感覺到。如果右腳向下,身體在這裏傾斜,影響左腦;左腳下右腳上怎麽辦?它又向另壹邊傾斜了。請感受壹下。這是壹種體驗!學習!不聽!這是科學的,也就是說左右腦神經受到的影響不同。這是坐著。
但是個人的身體關系,喜歡這壹邊,不喜歡那壹邊,妳就知道身體的結構已經偏向那壹邊了。所以,妳要挺直身體。看看大家,我昨天嘲笑他們是因為他們當慣了和尚。每個人都是不正直的,沒有壹個是正直的。如果是雙碟,左腳在內,右腳在外,叫金剛乘魔坐法;如果右腳在內,左腳在外,這叫幸運坐。看佛像,學密宗。像這樣坐起來(老師背對學生),從尾部開始到第七節,所以要直立。這七個關節很重要。
抗戰階段,在成都遇到壹個老道士,說他是和尚,看起來不像和尚。他穿著長袍。我去看他,給他磕頭,他就罵我,叫我不要磕頭。何必呢?我們聊了很久,最後離開了。我說,老師,妳怎麽現在精神這麽好?他已經七八十歲了,我才二十多歲。他只是笑,送我到門口,說:“現在我註意屁股上面第七節的骨頭。”我說,師傅,這是什麽意思?“哎!沒事沒事!去吧!”他把我趕了出來,再也沒見過他。
直到五十多歲以後,我才意識到這句話。人老了,這裏很重要。臀部尾骨上的第五至第七節是對應腹部的地方。老人在這裏彎腰,男女都壹樣。其實他只是跟我說以後會遇到這個問題。可能我也沒看懂。他先告訴我的。我的因緣真的很好,這個要註意。
兩條腿壹定要交換,壹定要安排好,這對身體是那麽重要。看密宗佛像腰細臀大胸大。腰挺得筆直,胸挺得筆直。所以昨天我嘲笑他們,大家都弓著背。現在我站起來,身體沒有妳彎。我可以不戴眼鏡看報紙,還能帶領他們搬這些東西。
我在書上跟妳說過,沒有雙份要約,可以分手。散的時候不要蹺二郎腿,這樣身體會傾斜、扁平。換腳的話也要放平。但是我小時候學佛,杭州有個和尚跟我說盤腿很重要。他說有壹個和尚,晚上在外面修行,打坐上墳,坐在雙盤裏,直到後半夜,突然聽到唧唧喳喳的聲音。當他看著它的時候,壹些鬼魂跪下來崇拜他。“哦!這裏有菩薩!金光。”後來他坐累了,雙盤變成了單盤。那些鬼說不對,變了,亮不亮,金塔變成了銀塔,差不多了。等他又坐膩了,就會坐在壹個盤子裏,那些鬼就朝他扔泥巴,說這是什麽?這裏有壹堆泥。他壹聽,趕緊把腿翹起來,鬼鬼又來拜了。這是我當年在杭州聽到的故事。
況且人老了腿先死。如果老了這條腿動不了,那就不行了。生活來自下面。然後妳說八仙的鐵拐李仍然壹瘸壹拐的。當然也是可以修復的。是因為氣,全身都要通。這是第壹條,也是最重要的壹條。
第二個書脊要直,不要刻意,像壹串銅錢壹樣直。以前的銅錢都是用直串串起來的,要註意從尾骨到腰部有五到七個結。尤其是去練武的兩個地方,這個返老還童關系到胃和心,壹定要坐得住。這個姿勢不對,身體不好就不要說了。
妳看現在這些中年人,背都駝到這裏了,還那麽勾心鬥角的打坐,完全衰老了。比如我這樣坐的時候,眼睛直視,可以看到兩邊;把頭轉平,可以看到後面壹點,這邊也可以。把臉完全轉到背後。我還沒做。我再多活幾年也許能做到。脖子這裏應該很柔軟。這意味著背骨應該是僵硬的,第二個分支。
第三個肩膀。重點是保持肩膀平坦。妳像這樣坐起來。現在看著我!肩膀像這樣繃平!不要刻意站起來!如果妳再把它加寬,它就會變平。手短怎麽辦?這個手印不用紮。妳可以像這樣把手放在胡子上,如果太長也可以把手放在膝蓋上。
第四個有手印。剛才說了長短,然後又說了中醫的解剖、生理和氣脈。這個講座很長,我們基本上要把這個做好。
第五個講眼睛,最好閉上。古人講半睜半閉,我的書卻堅持閉眼,因為這個時代的人用眼太多了,所以方法要改。
第六舌抵腭,第七頸椎伸直。上顎在哪裏?妳用手指觸摸妳的嘴。上面有壹個凹陷,那就是所謂的上頜骨。所以我告訴妳舌頭碰到了上顎。如果碰到上牙齦的後根,就不對了。妳得進去壹點。這個凹就是* *經,針刺這個* *經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叫上顎。這叫七腿坐。
談談七坐法和禪定的出現。不要以為聽了就明白了。還遠著呢!至少仔細看看我的《禪定長生》這本書,把上面說的七種坐法的要點研究清楚。
——摘自南懷瑾《禪宗與生命認知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