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黃芪是補氣生津的良藥,具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黃芪是補氣生津的良藥,具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中藥黃芪,古稱膜莢黃芪,還有代囊、白本、健芪、二人調等別稱,是豆科草本植物黃芪的根。據說有個叫戴三的老人,為了救孩子掉下懸崖,死了。壹種能補中益氣的中藥長在了他的墓前。為了紀念這位老人,人們把這種中藥叫做“戴三”。

羌是古代對老年人的尊稱,頭戴黃臉,尊稱為黃芪,成為古人公認的中醫名稱,後演變為黃芪。

中醫很多經典都把黃芪稱為補氣的活命藥。事實上,它還具有很強的補血作用,具有健脾、滋補三焦、利尿消腫、固表斂汗、消瘡消腫等多種保健功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保健品之壹。

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溫,入肺、脾、肝、腎四經。其藥性為陽中之陽,益補全身。

據說很多老師因為經常講課,經常感覺很累,說不出話來。用黃芪泡茶,使他們精神飽滿,聲音洪鐘,可見其強大的補氣功效。

很多名老中醫研究黃芪後,認為氣是無形的,血是有形的,氣為血帥,造血速度慢。只有借助氣才能使血量充足,而黃芪則能有效地生血。如果配合當歸使用,補血效果會更好。

健脾補三焦肺膚,理氣,黃芪補氣,調理肺膚病,有補焦之功。黃芪色黃,入脾土,能補益脾胃之氣,對脾胃虛弱引起的壹切體虛都有很好的療效。所以中醫說黃芪有補中焦之功,黃芪也入腎經,能補腎利尿,疏通下焦之氣,所以黃芪有補三焦之說

黃芪的止汗發汗是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陽氣弱的人很難控制體表的衛氣,容易引起頻繁出汗,導致身體較弱。黃芪能補肺脾,富衛氣,封肌膚,起止汗作用。

傷寒患者由於中氣虛弱,內熱積聚,無法通過出汗散熱。黃芪能補中氣,使人有發汗散熱的能力,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