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白露”後,晚上會覺得有點冷。俗話說“十八盆暑,不露身於白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夏天還是熱的,每天壹定要用壹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千禧年,不要赤膊裸身,以免著涼。白露也是養生的重要節點。應該如何進行白鹿養生?
千禧年節氣生活小貼士:禦寒納涼。
千禧年是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大便幹燥、皮膚皸裂等現象。預防秋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適當多吃壹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可以選擇壹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母等,對緩解秋燥有很多很好的作用。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和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捂春凍秋是養生的經典要訣。當然,秋凍並不適合所有人。比如糖尿病患者局部血液供應差。如果血管壹下子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就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壹步減少,容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此外,常伴有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冷空氣刺激更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肌梗死。因此,糖尿病患者秋季最好不要受凍。此外,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千禧年之後,氣溫逐日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天氣忽冷忽熱,“秋冬八月隨便穿”的現象十分突出。捂春凍秋是養生的經典要訣。之所以要註意秋凍,是因為秋冬過後,天氣變冷,人的毛孔要閉合,以防感冒。如果過早穿上厚衣服,毛孔會因為熱而張開,突然降溫帶來的寒冷很容易通過毛孔傷人。
我國有“薄衣禦寒”的悠久歷史,其中明確指出“薄衣之法,當從之秋始”。也就是說,秋天不要太快加衣服。這樣就避免了體熱出汗、汗液蒸發、陰液津液流失、多穿衣服導致的陽氣外泄,符合秋季藏陰養陽的健康需求。所以秋凍要合理、及時、健康。秋凍必有度。《黃帝內經》指出:“故智者之養生,必適寒暑”;他還說“從中得到的,經不起苛責,違背了就要吃虧。”古人壹般不會說天熱就“蓋”,天冷就“凍”。俗話說“壹場秋雨壹場寒”,天氣突然轉涼,就要適當添加衣物;否則不僅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來災難,制造疾病。
白露不冷就容易拉肚子。
千禧年時節已經是典型的秋季氣候,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因為飲食不當或者外感風寒而出現急性腹瀉。因為這種腹瀉往往伴有發熱、水樣腹瀉(壹天排便兩次以上)、進食量減少、體力下降、無精打采、怕冷等癥狀,幾天後人就會瘦很多。因為這種腹瀉的病因是中焦寒,也就是脾胃寒,防治首先要避免脾胃寒氣的侵襲。
千禧年後,晝夜溫差加大。如果這個時候貪食怕冷,很容易使脾胃功能失常。隨著立秋的加入,脾胃的功能並沒有從夏季的虛寒狀態發生改變。這時候如果貪食怕冷,果蔬會損傷脾胃,引起腹痛腹瀉。
除了涼性水果,蘋果也不宜多吃。中醫認為蘋果酸、甜、涼。食用得當,既能生津止渴潤肺,又能中和飲用燒酒或黃酒後的熱毒。少吃蘋果可以止瀉,但是吃多了或者身體虛弱都有可能導致腹瀉。
要防止脾胃受涼,最重要的是腹部保暖。千禧季節有壹個重要原則,就是不要穿暴露的衣服。露背裝和露臍裝都過時了。特別是老年人,衣服要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要選用柔軟、柔軟、保暖的材料。晚上還要註意保暖,不蓋被子或者被子做得太薄也會拉肚子。
壹般來說,急性腹瀉是壹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急性腹瀉發生並發展到壹定程度後,可以自動停止,逐漸恢復。所以對於急性腹瀉的患者,壹般都是先拉兩天肚子,把腸道裏的壹些寒氣排空後,身體會自行恢復。但在此期間,要註意補水。可以在米湯中加入少量的鹽,也可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量的鹽和壹勺白糖,以補充體液的流失。如果腹瀉沒有好轉,甚至加重,出現頻繁嘔吐、休克或其他嚴重並發癥,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白露養生可以試試,茶和米酒缺壹不可。
綠茶
說到千年節氣,秋意漸濃。說到白鹿原,愛茶的老南京對“白鹿原茶”情有獨鐘。此時,茶樹正處於酷暑過後的絕佳生長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也不像夏茶那樣幹澀苦澀,卻有壹種獨特的甘甜醇香,特別受老茶客的喜愛。而且家裏存放的‘春茶’已經基本‘消耗’完了,此時正在接白露茶,所以在白露前後,有茶客托人買壹些白露茶。
米酒
資興興寧、三都、遼江壹直有釀酒習俗。每年到了白露節,家家都會釀酒,接待客人時都會喝“土酒”。其酒溫辛辣,微甜,故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極品是“澄酒”,因用澄江水釀造而得名。程酒,古代的貢酒,享有盛譽。《水經註》記載:“陳縣有壹回水,流至縣東山西北,流至雷,折向南,縣有壹酒館在山腳下釀造,名曰‘成酒’,奉同。”魯酒是代代相傳的。晉書。武帝紀:“舉薦,太廟中魯”,可見程酒不亞於魯。《九域記》也說:“成水在今郴州興寧縣,發源於程響來也。此水釀酒,故名‘成酒’,與酒不同。”程響就是今天三都和遼河壹帶。南宋至民國初年資興稱興寧,故稱郴州興寧縣。除了取水,選節氣,白露米酒的釀造方法還挺獨特的。
先釀造白酒(俗稱“土燒”)和糯米酒糟,再將白酒按1: 3的比例倒入酒糟中,裝壇飲用。比如工藝酒,必須摻入適量的水(水煮),然後密封在壇子裏,埋在地下或地窖裏,或者埋在新鮮的牛棚汙泥裏,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拿出來喝。埋藏數十年的成酒,色澤棕紅,入口易,清香,後勁強。清光緒元年(1875)編纂的《興寧縣誌》中說:“色綠醇香,愈久愈香”,“可釀千日,回家必醉”。《水經註》還記載,南朝梁朝的壹位文學家和他的朋友聊天時說:“任說說,‘酒有千裏,何為空談?’他說,‘桂陽程響有千裏酒,在家喝醒也是榜樣。’南梁時,興寧屬桂陽縣。還有老南京釀造白露米酒的習俗,來自蘇南和浙江。舊社會,每年白露到江浙農村,家家釀酒待客,經常有人帶白露米酒進城。白露酒是用糯米、高粱等糧食釀制而成,微甜,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的酒店裏還有零份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