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石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月有沈浮。這件事在古代很難完成。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
原話
月亮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我從遠處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也不知道幾月幾時。我願乘禦風回天,我怕在細玉的樓閣裏,經不起九天寒氣。跳舞去發現陰影在地球上是什麽樣子的。
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
翻譯
明月何時出現?(我)拿著杯子問天空。天上仙宮不知是何年何月。我想乘著微風,回到天空(好像我本來就是從天空下來到地球的,所以我說“回家”)。我怕來了玉制的美麗月宮,受不了天上的寒氣(據說月中的宮殿叫廣寒宮)。在想象中,對月起舞,影隨人清,仿佛乘雲逆風,身在天上,哪裏比得上身在人間!
月亮轉過猩紅色的閣樓,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上,照在沒有睡意的人們身上。明月本不該對人有什麽怨恨,可親人走了為什麽又圓又亮?人有喜怒哀樂的變化,月亮也有晴天雨天的變化。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很難全面。只希望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他們相隔千裏,但他們可以欣賞這美麗的月亮。
擴展數據:
寫作背景
“明月幾時有?”寫於1076的中秋節。此時,蘇軾和弟弟蘇轍(子遊)已經四年沒有見面了。先秦有詩:“唐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情壹點也不像手足之情。”更何況蘇軾父子政見相同,互相支持。早年他和子遊有壹個約定“退休了,晚上下雨。”當時蘇軾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不和,於是要求自己認識密州,說自己仕途飄渺,心中有壹種壓抑,用千言萬語說出來。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這壹天的月亮最大最圓。人們把它視為家人團聚的象征。但寫這首詞時,蘇軾在密州工作。那天晚上,蘇軾喝了壹夜的酒。借酒消愁。用毛筆寫下了這句不朽的名句。官場失意詩人不說蕭瑟,只說只要大家健康的活著。雖然人與人相隔千裏。依然是同壹個月亮照耀著我們。不僅表現出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並且利用月亮來談論事情。很符合中秋節的大背景。可謂是情景交融。
詞的欣賞
在自然風光中,月亮是非常浪漫的,它能激發人們的藝術聯想。壹彎新月會使人想起初生的萌芽;滿月會讓人想起美好完整的人生;明月會讓人想起光明磊落的人格。人類很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都集中在月球上。月亮簡直詩意!蘇軾是壹個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人。中秋之夜他喝醉了酒,望著團圓美好的明月,思緒仿佛長了翅膀,在天地間自由飛翔。體現在文字上,就形成了豪放灑脫的風格。
作者簡介
蘇軾(1037 ~ 1101),著名文學家,字子瞻,字仲中,號東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他和弟弟蘇轍雙雙考上了進士書院,被封為鳳翔府判官簽書的福昌縣令銜書,直呼史館。公元1079年(神祐元豐二年),得知湖州,被貶為欽差禦史。次年被貶為黃州團練使,在東坡建房,在此出家為俗人。
公元1086年(哲宗元佑元年)回朝,為中國書法家,翰林學士,知識分子專利。公元1094年(邵聖元年),再次被貶為第壹王朝,被貶至徽州、儋州。公元1100年(傅園三年),他被召回北方,次年死於常州。
蘇軾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是北宋文壇繼歐陽修之後的領軍人物。詞作340余首,社會內容廣泛,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拓展到詞學領域,壹掃晚唐五代以來詞學的傳統風格,開創了與婉約派並列的豪放派,拓展了詞學的題材,豐富了詞學的意境,突破了詩與詩的界限,為詞學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作品現在包含115卷《東坡全集》。詞有東坡樂府等。
百度百科-祝人長久,千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