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曾國藩的回信(13)

曾國藩的回信(13)

曾國藩年輕時身體虛弱。30歲左右得了肺病,61歲中風去世。在短短60年的時間裏,曾國藩幾乎沒有健康的歲月,但他幾乎壹個人做了兩三件事,而且在團隊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面做得相當不錯。被贊立功,剛正不阿。

曾國藩用自己孱弱的身體肩負了巨大的壓力,完成了那麽多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可以說,他的養生之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據說清朝那個時代人類的平均壽命是33歲,曾國藩活到60多歲,在當時也算是長壽了。

曾國藩的養生方法,是他自己親身經歷,反復努力改進出來的。他的家書和日記大多也提到養生,用現代方法總結為三個字:身、心、神,分別代表身體的調養、心理的情緒和精神的能量。

第壹,健身的方法

曾國藩年輕時身體不好。直到1845逃離肺病,他才開始認真恢復,研究養生之道。

曾國藩從自己的經歷中了解到“壯士如富翁,因戒奢而富;體弱者和窮人壹樣,應該自救。”曾國藩顯然是後者。而他的健身方法是:“睡覺吃飯不斷,每晚睡覺洗腳,兩餐後走3000步。"

保健始於養生,身體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和載體。如果身體保養不好,做出成績是奢侈的,但也要留著肉體的痛苦。

毛澤東非常喜歡讀曾國藩的書信。他在《體育研究》壹文中提到,他還學習了“曾的睡後洗腳走千步法,受益匪淺”。

二、養心法。

克制怒欲是曾國藩養生秘訣中養心的方法。

心不是心,是人的心理,情緒的外在表現也是智力的表現。

“心”是人體感覺系統將信息匯集到中樞神經系統的綜合反應和感受。

“心”會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來調節身體。

曾國藩把憤怒、欲望、固執區分得非常清楚,三種情緒往往混在壹起,現代人很難區分。貪婪和憤怒的背後是固執。只有保留固執,去除憤怒和太多的欲望,才能達到建功立業的目的。

君子懲惡揚善,克己復禮,保留倔強,是曾國藩養生與做事的完美結合。

現代人普遍浮躁,嘴上說,手上做,壹刻也不能閑著。如果妳不確定,即使妳已經找到了桃花源,妳仍然無法體會到桃源的樂趣。

第三,養神的方法。

曾國藩在養生養心的基礎上,繼續精益求精,提出了另壹種養生之道:“久坐不動”。通過靜心、默想來培養“神”,培養浩然之氣,是曾國藩的方法。

神是壹種氣場,壹種能量,或者說壹種境界。在現代知識中,它是壹個人潛意識的思想和想法,會直接控制人的思想,是壹種隱藏的精神能量。潛意識的本能是壹個人的“神”。

曾國藩48歲時寫了壹副對聯:“養活壹個春天,養活兩個窮骨頭。”用來鼓勵自己,也是對自己修養的總結。這副對聯的意思是精力充沛,頭腦清晰;同時,人要有骨氣,要有野心,去實現自己的野心。

第三,人生哲學體系。

身、心、靈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生命哲學體系。在對養生的認知和恢復過程中,曾國藩逐漸將身、心、神三個層次融為壹體,寫出了《養生要言》:“心欲定,神欲定,身欲定。”意思是人只有內心穩定,精神才能穩定;精神穩定了,身體才能穩定。

不管軍務多忙,戶部多繁華,曾國藩都會在業余時間練字下圍棋。這兩個愛好成了他安心的最好方式。

曾國藩的養生之道雖好,但也有無奈。壹代重臣在無奈中死去,是他的解脫,也是那個時代最悲慘的結局,但他以“身、心、神”養生的哲學,無疑值得後人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