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公元145-208)人物阿芳,沛國橋縣人,東漢末年名醫。
華佗、董楓、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年輕時留學,行醫遍布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學醫不求上進。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手術。並精通內科、婦科、兒科、針灸。晚年被曹操懷疑,在獄中折磨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大師”、“外科鼻祖”。後人習慣稱他為神醫華佗,也以“華佗轉世”、“元輪回”稱贊他是醫術超群的醫生。
華佗對醫學生有以下五個影響。
壹、華佗的醫學成就
經過幾十年的醫療實踐,華佗掌握了養生、驗方、針灸、手術等治療方法。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診斷準確,方法簡便,療效迅速。他被稱為“神醫”。他發明了麻飛散,開創了世界麻醉藥品的先河。歐美對全身麻醉手術的記載始於18世紀初,比華佗晚了1600多年。《世界藥學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醉劑可能是從中國傳入的,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擅長此術”。
二、麻沸散的發明對醫學的影響
華佗最早采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鼻祖”。他不僅精通方劑學,而且在針灸方面也令人欽佩。華佗到處看了很多醫生,收集了壹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加工,他終於試制成功了這種麻醉劑。他還把麻醉劑和熱葡萄酒混合在壹起,讓病人服用後失去知覺。然後剖開腹腔,切除潰瘍,洗凈腐壞,用桑葚線縫合,塗上藥膏,壹個月就好了。所以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散。
據日本外科醫生華鋼青州考證,麻沸散由洋金花壹升,草烏、當歸、白芷、川芎各四元,炒南星壹元組成。
他使用的“馬飛散”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麻醉劑。華佗用“馬飛散”進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河。這次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
第三,華佗提出的醫療體育對醫學的影響
華佗也是中國古代醫學體育的創始人之壹。他不僅擅長治病,而且提倡養生之道。他曾對弟子烏普說:“人體欲功,而用其極耳不當,搖之則俗氣,血行則不生,戶樞則不朽。”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聖人不能自醫,未病先治”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壹套健美操——“五禽戲”,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動物的體態。
第四,華佗開創的外科學對醫學的影響
華佗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開創外科學的專家,也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麻沸散和針灸治病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馬飛散為外科醫學的發展開創了壹個新的研究領域。他的發明成功比發明乙醚麻醉的美國牙醫莫爾頓(1846)早1600多年。
華佗當時已經可以進行腫瘤切除、胃腸縫合等外科手術。他的外科手術受到了幾代人的高度贊揚。明代陳嘉謨的《本草綱目》引用《歷代名醫圖贊》中的壹句詩來概括:“魏設瘡部,以去骨治病,多有奇效”。可見,已故佛祖華佗是名副其實的“外科鼻祖”。
動詞 (verb的縮寫)華佗《內經》精神對醫學的影響
華佗生活在東漢末年,三國初期。當時軍閥混戰,水旱災害肆虐,疫病流行,百姓水深火熱。看到這種情況,華佗痛恨惡毒的封建豪強,同情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拒絕做官,寧願保衛金箍棒,四處奔走,解除人民的苦難。
華佗不為癥狀所惑,用藥節制,深諳身心互動之道。華佗不吸毒。華佗重視預防保健,“治人未病”,觀察自然生態,教人調息,和諧相處。但對於絕癥患者,不加針灸,坦誠相告。
華佗不求名利,這使他能夠專心研究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