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夏天養生,吃喝,講門道

?夏天養生,吃喝,講門道

導讀:四季的變化是自然規律,每個季節的天氣特點都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註意什麽?

講門道的三個原則

說說門道

養生不是壹朝壹夕的事,壹年四季都要註意。烈日炎炎,酷熱難耐,晝長夜短。與其他季節相比,人們在飲食方面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熱天出汗失水會加速人體內蛋白質代謝,進而增加氮的排泄,從而使人體處於負氮平衡狀態。因此,人們在夏季壹定要註意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多吃豆制品、雞蛋、綠豆、銀耳、海蜇、海帶、芝麻醬、牛奶、魚、蝦、雞肉等。這些食物蛋白質含量高,分量少。氣溫升高使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大量出汗,導致耐力和抵抗力下降,出現乏力、頭暈、口幹、食欲不振等癥狀。因此,人們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產熱較少的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飲食。多吃西瓜、西紅柿、莧菜、豇豆、大白菜、黃瓜、小米、瘦豬肉、動物肝臟、雞蛋、牛奶、綠豆,可以補充營養,增加體力。但不要壹次喝太多、太快或太多的水。多次少量飲水。夏天,腸胃功能受到暑熱後會減弱。老年人過多食用生冷水果和冷凍食品,會加重心臟負擔,損害消化功能。為了保證腸胃功能的正常,要選擇營養滋補、抵禦暑熱侵襲的食物,如西紅柿、黃瓜等。成年人每天吃大約克的西紅柿,基本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黃瓜不僅能清熱解暑,還能降血脂,而且鮮黃瓜中的丙二酸還有減肥的作用。

多吃點苦

夏季高溫高濕,常使人精神萎靡,疲倦乏力,胸悶頭暈,食欲不振,身體消瘦。這個時候吃點苦就好了。苦味食物具有清熱解暑、健脾祛濕、除煩、提神健胃的作用。

3.補益應該有益於氣

中醫有個“補氣防暑法”,就是夏季進補要選擇壹些補氣的藥物,分幾次服用,以便扶正。常用的滋補品有西洋參、黃芪等。將五味子3克搗碎,代茶煎服,可治氣虛、口渴、多汗。

總之,夏季飲食清淡、新鮮、易消化,少吃高脂厚味和辛辣上火的東西。做菜要講究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喝水或各種有益的飲料。也可以自己做壹些涼性的食物,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紅豆糕、酸梅湯、菊花茶等。還可以吃壹些新鮮的涼拌,加壹些醋、蒜泥、姜末等調料,既能消暑祛濕,又能健脾補腎,還能抑菌防病。此外,在飲食養生上也要註意衛生,不能暴飲暴食或暴飲暴食,否則會傷及腸胃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瀉、菌痢。

在日常生活中有知識

1.早吐早起

夏天日出早,應該早睡早起,深呼吸。夏季萬物生長,是壹年中補陽的最佳時機。另外,晝長夜短,氣候悶熱。早上五六點是起床的最佳時間。

適當午睡

午睡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之壹。炎炎夏日,午睡尤為重要。午睡的時間壹般為30 ~ 60分鐘。它產生的效果是肯定的,不僅可以彌補必要的睡眠時間,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盡快恢復神經功能,還可以大大增強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通常經過短暫的休息,人的精力會很快恢復,所以有人把午睡稱為“工作中的加油站”、“生活中的調節器”。但不宜在陽臺、樹下、露天或有直通氣流的大廳午睡,不宜在冰冷濕滑的水泥地上午睡,也不宜穿無肩帶、無領、緊身或透氣性差的衣服。最好穿經濟實用的棉制品,既透氣又吸汗。

3.避免潮濕,保持室內幹燥通風。

在雨季或高溫天氣,空調可以用來除濕或冷卻房間。如遇雨天涉水,可喝姜汁驅寒祛濕。如果有頭重身熱等癥狀,可以服用解表祛濕。如果衣服有汗味,要及時洗澡換衣服。雨季過後,衣服和被子壹定要晾幹,以驅走潮水,消除黴變。出汗的人不要突然進入空調房吹風。建議進屋前把汗擦幹,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有利於健康和節能。

降溫是有竅門的。

1.掛窗簾

在陽光直射的房間裏,必須掛窗簾遮擋陽光。窗簾應選用吸收熱量少的淺色材料,並搭配遮光布。

2.室內“制冷”

在房間裏放壹些冰塊或者幾壺水,或者在地上灑壹些水,或者到處擦,都有助於吸收熱量。

每天洗幾次澡

壹天可以洗幾次澡,尤其是早晚洗溫水澡,對防暑降溫非常有利。有些人出汗後渴望涼快,喜歡洗冷水澡,但沒想到大量出汗時,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溫度突然下降,血管急劇收縮,對誰都不好,甚至會引起癲癇發作或肌肉關節不適,導致體溫調節紊亂。即使壹天洗幾次澡不方便,用自來水洗幾次手也是有益的。

4.適度冷卻

電風扇和空調是每個家庭夏季必備的降溫設備。但電風扇和空調都不能直接給身體降溫,而應采取“迂回戰術”,用“微風”、“搖頭”或“回頭風”(直接對著墻壁吹,然後讓風回頭)。尤其是睡覺後,即使是年輕人也無法調整到高擋位直吹,以免受寒面部、腰腹、關節等。所以降溫要盡量溫和,老人小孩都要搖風扇降溫。空調溫度應設置在25℃~ 27℃之間,室內外溫差不超過65438±00℃。1 ~ 3小時後關閉,保持室內自然通風。

在夏天,妳應該註意健康和飲水。

夏季是陽氣最高的季節,氣候炎熱,生機勃勃。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為外,陰為內,血液循環相應旺盛,活躍在體表。所以夏天養生很重要,但也要註意喝水。只有正確飲用,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不渴就喝水。

妳不能等到妳口渴的時候。口渴是妳身體輕微脫水的跡象。夏季每天補充水分0 ml左右,滿足人體需要。

渴了也不能喝太多。

口渴和暴飲會使體液中的水鹽失衡,引起劇烈的胃腸疼痛,危及生命安全。

多汗要補鹽。

夏天大量出汗後,要適當喝點淡鹽水。

出汗後少吃冷飲。

事實上,冷開水中大部分水分子處於聚合狀態,不易滲透到細胞內,而熱開水中單分子較多,能快速滲透到細胞內,使缺水的身體及時得到水分補充。

不宜多喝純凈水。

因為在制造純凈水的過程中,不僅去除了壹些有害細菌、有機物等雜質,還去除了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

夏天中暑經常泡腳。

暑常濕,脾最怕濕。當濕阻於脾胃,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嗜睡、精神不振等表現。夏天,人體陽氣最強。用溫水泡腳(足浴)能更好地* * *經絡,搞活人體臟腑功能,有助於消暑祛濕,預防感冒,使人神清氣爽,增進食欲,促進睡眠。脾胃不好的人比較適合。從經絡的角度來說,腳是最密集的部位之壹,每個臟腑都有對應的反射區,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絡都穿過它。泡腳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經絡的傳導達到臟腑的功效。

睡前泡腳比吃補藥好。

泡腳也很有講究。“睡前洗腳不如吃補藥”。睡前用40℃左右的溫水(踝關節被水淹沒)泡腳,每次20 ~次(期間可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泛紅更好,也可以用手、腳趾、腳底。壹般來說,每晚壹次足浴就能達到保健的目的,而且最好是洗後半小時內上床,或者早晚各兩次(壹般早上1次,晚上睡前1次)。每次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但對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高血壓者,可適當延長。具體時間要根據年齡、性別、病情、泡腳後的感受逐步調整。

不同的中藥對足浴有不同的適應癥。

夏天還可以用廣藿香煎湯泡腳。取藿香30-5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用武火煎40分鐘,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後加2000ml水煎至1000ml。將兩次煎液放入盆中,泡腳。藥水的程度就是已經泡到妳腳踝了。同時在泡腳和洗腳的過程中。

不同的中藥湯劑足浴有不同的適應癥,如頭暈、頭痛、失眠、耳鳴、感冒、濕疹、腳氣、風濕性關節痛、足跟痛、腰痛、坐骨神經痛、高血壓、糖尿病等。要請有臨床經驗的中醫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開中藥泡腳。

家庭足浴也是禁忌。

家庭足浴也要註意以下幾點:飯後不能馬上足浴,以免影響消化;泡腳時室內環境要安靜舒適,室溫要適中,不要直吹,放松心情;水溫要保溫,太冷容易引起感冒等不適,太熱會灼傷皮膚,尤其是糖尿病人。患有燒傷、膿皰病、水痘、麻疹、足外傷者,不宜足浴;皸裂的足部皮膚水溫不宜過高,浸洗後塗凡士林。冬天要用大毛巾蓋住膝蓋保暖,足浴後立即擦幹雙腳,註意腳部保暖;泡腳過程中註意觀察。如有神誌不清、面色蒼白、冷汗等異常情況,立即停止,並通知家屬及時處理。

另外,夏天很多人喜歡用冷水洗腳,以為這樣可以降溫消暑,感覺更舒服。其實這樣是不利於下肢血液循環的,長期下去對身體有害,應該避免。

結論:夏天天氣幹燥,體內水分特別容易蒸發。在這個季節,壹定要做好保暖和防暑降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