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喝茶的人,妳在喝什麽?

喝茶的人,妳在喝什麽?

當我們開始喝茶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想知道茶是什麽。但除了關註茶,我們更應該思考茶對我們來說是什麽。

只是我在這裏講的那些和茶有關的東西,只是略述皮毛,泛泛而談。我不學習,只是聊天。

小時候父親教過我:滿酒敬客,滿茶趕人。原因是什麽?原因很多,最明顯的大概就是茶太燙了,太飽了,不好吃。自然是對客人的不尊重。酒呢?很有說服力,很直白,很有氣質。所以又有茶是七餐八飲的說法。這些都是數百年來民間日常生活中的習俗沈澱,是中國民間文化的壹個終結。

讓我們回到與茶有關的話題。

談茶先認識茶。現在有很多種茶,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有很多種茶。但是在古代,當茶聖的陸羽寫《茶經》的時候,只有壹種茶,綠茶。今天,人們用《茶經》來刻板地談論茶道,有點不合時宜,因為連喝法都不壹樣了。現在除了綠茶,還有紅茶、黑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綠茶)、花茶。嚴格來說,花茶不是茶,因為它不是茶。這樣的分類主要和茶葉的發酵程度有關。

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吳韻、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中國人喜歡數字歸納,合理不合理。不要太死板。五嶽之外還有很多真正的山。名茶評價也是如此,是65438到0959全國評選的結果。現在不知道怎麽說了,也有人對它不服氣。

邊聊邊泡。所謂茶藝,就是泡茶的“藝術”。茶人總結了很多技巧和程序,於是就成了茶藝,比如泡壹杯綠茶,準備壹個茶盤,隨意泡,裝杯,賞茶荷。程序如下:燒開水,等待;用少許熱水洗杯,轉動杯體加熱均勻,將洗水倒入茶盤;甩水,套杯身三分之壹;品茶,茶荷(又稱茶則)飽滿,觀察形狀顏色,激發對茶的熱愛;拋茶,用茶導(也叫茶撥)將茶葉放入玻璃杯中;搖香,左手右手持杯,輕輕搖醒茶水;沖,鳳凰點頭沖高(嫩茶要沖低),到三分之二的高度,看茶葉翻騰和茶葉活化;奉茶時,姿勢如搖香,服侍客人喝酒;聞壹聞味道,聞壹聞香味再喝,心情定了,就可以優雅地喝了。這壹系列程序夠了嗎?接近?盯著弦尖有什麽意義?英?哎?深呼吸,喝吧。兩者有什麽區別?前者以敬茶為前提,他們在意的是心情、氛圍、生活情趣。後者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解渴。

武夷巖茶用碗沖泡,潮汕單樅功夫茶風格更為精致,有十八式二十四式,也有壹套優雅的說辭,如紫泥遇春雨,烏龍入宮,飛升三江等等。這些命名過程呈現了對茶文化的總結和認知。

壹口茶就這麽寒酸精致?妳很驚訝。明朝有壹個張岱,他喜歡美食,擅長茶道。他能辨別泉水的來源、茶葉的種類和制茶的各種過程。在《陶安之夢》中的“閔老子茶”壹節中,他逐壹講述了這個故事,嚇壞了他的主人閔文水,壹位70歲的茶客。

喝茶壹定要這麽講究嗎?不壹定。堅持這些範式,人們不是喝茶,而是喝茶。有了鐵板壹塊的程序,人的精神就不復存在了。陸羽在《茶經》第九章“九觀”中也說過,在壹些特定的場景中,有些過程完全可以省略,不要太老套。但他認為,在壹個富裕的家庭,這是壹個不可或缺的過程,因為他們有貧窮和精致的條件。《茶經》中說,泡茶用的水是“山川之上,河中之水,井下之水”。有對聯為證:“長江水,蒙頂山茶。”總之,井水成了最差的水質。在古人眼裏,我們現在的自來水簡直就是給豬喝的。但是,古今有別。那時候,這條河很清澈,沒有人打擾它。井水天天打,自然有區別。如今的江河,誰還會用它們來泡茶?我連魚都喝不下,還變白了。所以我們讀古書,要能進能出,或者叫泥古書,冬烘。

我們邊喝邊聊茶,聊茶藝。至此,我們差不多談到了茶道。茶道的意義很難解釋,大概在古代就有了。《茶經》(陸羽)、《茶譜》(陸通)、《茶記》(蔡襄)、《大觀茶論》(趙霽)都是唐宋時期的茶經,期間也有不少茶詩、茶詞、茶畫,深受文人墨客喜愛。茶與詩人、詩人、僧人也有密切關系。到了元代,茶道沈寂了百年,到了明代又重新興盛起來,現代制茶方法由此誕生。日本遣唐使帶回的茶道在這個島國得到了發揚光大,尤其是對茶禪意境的挖掘。我讀了葉先生的《日本文化史》,對森野裏雄的“曹庵式空茶”印象特別深刻。曹安茶館裏的壹切都很簡單,粗糙的茶碗,墻壁裝飾,壹軸水墨畫,樸素的花瓶插花和昏暗的燈光。“將軍進茶館,必須把劍從腰間取下,才可以跪拜進入,可見茶人地位平等。這些描寫淒涼、寂靜,反映了日本禪宗中的“虛無”,透析了日本“和、敬、寂”的茶道精神。我們說“文以載道”,這裏指的是“茶以載道”。

現在的茶書那麽多,各種“壹體制茶”,各地茶協雜誌,茶年鑒等等。這些雜書和上面說的禪寂茶道沒有任何關系。他們是針對普通大眾的,教我們壹些喝茶的禮儀和保健。這是壹種流行的茶文化。壹本這樣的書就夠了。但是,壹些以茶為題材的有崇高思想的書,不妨收藏幾本來讀。例如,我手中的岡倉天心的《茶經》在西方世界影響很大。是壹座以茶道為主題的東方文化“流動的山”。其字典雅精致,古語得心應手,可作為文學書來讀。

快到喝茶的時間了。閑暇之余,不妨擺弄壹下自己的茶具,接觸壹下茶道六君子(茶筒、茶則、茶針、茶匙、茶夾、茶漏),享受壹下泡茶的生活。壹點書,壹杯香茶,不足以外人自娛。

最後記錄兩首有趣的唐人茶詩,以供娛樂。

壹:路桐《七碗茶詩》(節選)

壹碗喉吻滋潤。

兩碗破碎的孤獨。

三碗搜腸斷,只有五千卷字。

四碗光汗,人生不順,散到毛孔。

五碗無筋無骨。

六碗仙靈。

七碗都吃不下,但是感覺腋下有風在吹。

第二:元稹的寶塔茶詩

茶,

芳香的葉子,嫩芽。

詩人愛和尚。

磨雕白玉,羅誌紅紗。

炒黃芯色,碗化成塵花。

邀夜後伴明月,晨前點朝霞。

洗去古今不知疲倦的人,醉了也誇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