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孟子民本思想與西方民主思想的區別和聯系

孟子民本思想與西方民主思想的區別和聯系

關於孟子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的關系,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壹種觀點認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同於民主思想,而屬於專制思想的範疇。比如陳獨秀說“人比人重要,民主政治絕不是壹回事”...又如李認為,必須在實行和鞏固宗法專制的前提下理解“人比人重要”這句名言。這樣才能正確理解“為王”是根本,保民是手段,王為民是主人。持相反觀點的人認為“民比君貴”屬於民主思想。比如哲學家張岱年提出孟子的“民本更可貴,可以說是民主思想”。筆者認為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不能混淆也不能對立。正確的態度是在厘清二者區別和聯系的基礎上,挖掘孟子民本思想的民主本質,充分發揮其在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的區別是“主權在民”實現“多數統治”的國家形式,不同於封建專制。民主作為壹種國家制度,是國家和政府的統壹,其基本含義是:(1)主權屬於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當然,在不同的民主制度下,人民的概念和外延是不同的。比如在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下,“人民”主要是指資產階級,其民主本質上是資產階級的。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下,人民是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包括壹切勞動者和壹切擁護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壹的愛國者。社會主義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治理國家,人民當家作主。(2)國家官員產生於人民。由人民選舉產生。(3)國家重大問題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由民主決定。(4)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他們選出的官員。(5)人民是國家發展目標和成就的最終使用者。(6)實行法治。作為民主思想,至少應該包括上述內容,但孟子的民本思想沒有。(1)孟子的民本思想反對封建專制和濫用。孟子只反對封建專制和政治濫用,不反對封建帝制。他在支持封建帝制的前提下,主張自己的民本思想。這可以從孟子的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印證。孟子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論證了君主政體的合理性。孟子曰:“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壹人有萬全之備。”努力的人治理人,努力的人治理人。“無君子,不可醫野人,無野人,不可養君子。”(孟子?在孟子看來,君主統治百姓家,人民受君主統治,擁護君主,這是天經地義的,因為那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孟子的社會分工理論沒有錯,是進步的。但封建專制絕不是社會分工,所以基金項目】本文是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4ZXBO13)。【作者簡介】譚鳳蘭(1966 I),女,青海西寧人,江蘇科技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呂文碩(1947 I),男,黑龍江海倫人,江蘇科技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學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簡單並不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這反映了孟子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2.贊美先王(堯、舜、禹、商湯、),認為先王的施政是最完美的君主政體。崇尚先王之法,認為“遵循先王之法者,壹無所有。”(關於離婁)3。反對“無君”。墨家的兼愛是沒有父親的。沒有父親和君主,它也是動物。(藤文公下)4。雖然他主張“民重於君”,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孟子在君民關系上主張“民重於君”。他說:“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全心全意》)更何況,“人民”是國家主人的意思。有人說:“孟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點在於他的民權思想。孟子極力主張重民輕君...孟子的“民比君貴”理論有兩大含義:壹是皇帝必須取得人民的同意,這證明人民擁有最高權力;第二,國可民改,證明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是孟子民權思想最充分的體現。“這個評價明顯太高了。”民為重,國為次,君為光。所以,是天子因民...“無論如何,不能得出‘人民擁有最高權力’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結論。”這件事應該由人民來做。“不是說皇帝的統治是人民賦予的嗎。“得民心,得天下”的核心是“得民心”對“得天下”的重要性,並不涉及誰賦予皇帝權力的問題。黃仲景先生說:“孟子主張君權而非民權,主張君權統治而非民主政治。這個基本思想孟子非常清楚。他的其他說法,只有與此不矛盾,才能成立。“我認為這很合理。5.孟子主張“君臣皆義”(《藤芥》,則臣視君為敵。”(《離婁·夏》)強調君臣要互相履行義務。雖受君主約束,但“盡心盡力”,“待臣如手足。”維護君主制度。(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張君主應由“天”立,而不是由人民選舉產生。孟子民本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天命觀。在孟子看來,“天也是為不為之者;到達那裏的人註定要失敗”。(萬章壹世)命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不容違抗。“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離婁壹世)他引用了《詩經》中的話:“書日:‘天降於民,民將為王,那麽‘君’或呢?”君”和“老師”幫助上帝愛和保護普通人。可見“君”是上天安排的,不是“人”選的。雖然孟子認為“天子不能以人制天下”,認為賢君(如舜)是“天以其人也”(萬章),因為”。周樹?泰誓》),而是孟子對如何從“天”來理解和把握“民”,聽“民”如何向“天”表達自己的願望的看法。孟子沒有可操作的制度設計,所以“人與它”沒有落實。孟子之所以講“天人之和”,是為了說明民意和民心的重要性,勸諫國家。不要因為失去人心而失去世界。這當然體現了孟子對人民的重視,有壹定的民主因素,客觀上也是有利於人民的,但並不等同於民主選舉。所以不能說孟子有民權民主思想。(3)孟子的民本思想雖然主張用人、殺人、殺人都要考慮“中國人”的意見,具有壹定的民主因素,但民眾並沒有最終決定權。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屬於孟子這個君主。在回答齊宣王的問題時,“我為什麽要放棄他的才華?”他說,“如果不得已,君主會讓妳卑微卑微,但妳不能粗心大意。“左右皆智,不可為也;所有的醫生每天都是聰明的,他們不可能是;中國人天天有智慧,然後觀察;見賢者,然後用之。別聽它的。醫生不能天天做,不要聽;中國人不可能天天做,然後觀察;看到看不到的,再走。殺雙方,然後審之;看到什麽就殺什麽,然後殺了它。所以,中國人會殺了它。所以,妳們可以做人民的父母。”(在惠亮國王時期)有些人認為孟子已經有了民治的原則。許先生認為這段話“意思是說,選人、去人、殺人的權利,不應該由君主決定,而應該由人民決定。”其實這段話講的是選人的原則。還是君主本人,而不是人民。因此,這裏沒有民治或民權,只有君主制。(4)孟子民本思想主張人治和民主離不開法制和法治。民主由法制確定後,必須由法治原則來保障;如果有法律制度而不堅持法治原則,民主就會被摧毀。因此,現代民主和現代民主都伴隨著法治原則。堅持法治原則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特征之壹。法治是由同壹批人統治的相反原則。為了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封建君主采取人治原則。雖然也有“君犯法,民同罪”的說法,但真正執行的卻很少。絕對的真理是“皇帝金口玉牙”。因此,堅持法治原則還是人治原則,是判斷壹個國家是民主國家還是君主國家的壹大標誌。雖然孟子也主張國家要有法制,如他所說“不循規蹈矩,不成方圓”,“不循六律,不成正”。“遵循先王法律的人壹無所有。”但他補充道。光靠自己依法辦事是不夠的。”法令必須由“仁慈的”自我意識來執行和遵守。所以孟子主張“唯仁者位高,不仁者位高,是傳播其惡而眾。”(離婁壹世)基於這種認識,孟子進壹步認為,治理國家的關鍵是要有壹個仁者王,因為“仁者無情,義者義也。”從以上可以看出,孟子並沒有否定法律的作用,但他主要堅持的是人治。他的性善論和“反己”的修養方法,都是為他的聖人政治,即人治的立論。因為每個人都有向善的可能,君主在實踐中只應該是“做不好的人”。孟子的“人治”思想具有壹定的積極意義。比如,尚賢提出的“唯仁者位高”、“尊賢使能,當道當道”,說明孟子充分認識到君臣道德品質對治國的重要影響。但是孟子把治國完全寄托在賢者身上是不靠譜的。因為,第壹,很難保證所有的國王都是“仁者”,“身居高位”的都是“仁者”;第二,榜樣的作用很大,但不壹定對任何人都管用,所以說“君子無情,小人有義,小人有義”就太理想化了。再次,人性是多變的,“仁”在壹定條件下可能會變成“仁”;第四,缺乏監督機制。君主等“位高權重”的人如果“沒心沒肺”,誰來監督?沒有監督,權力很容易導致腐敗。只有法治才能克服“人治”的上述弊端。看來孟子提倡“人治”也是符合其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5)孟子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或宗旨是為君而不是為民服務。孟子的民本思想雖然壹再強調“民為貴”,但號召君主“保民……‘富民’,‘教民’,‘控民財’,‘以民為本’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民,而是為了君。正如孟子所說,“保民為王”,“保民”的目的是為了君主“治天下”,“保民”不是目的,而是君主”。如何從“得天下”的角度來談“人貴”?其“民本”主張無非是“控民”、“治民”、“牧民”之術,是維護君主專制的壹只手,與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有本質區別。第二,孟子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的聯系不同於民主思想,但它們並不是絕對對立的。但是,有聯系。這種聯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兩者有壹定的兼容性。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都非常重視人民在國家中的作用,盡管重視程度不壹。(民本思想只是把人民作為治理國家的工具、要素和價值主體;民本思想既重視人民作為價值主體,又重視人民作為國家的權力主體,國家的主人重視。)這就決定了二者在“人”的問題上有壹定的壹致性和兼容性。孟子愛民、護民、富民、教民、得民的民本思想與我們黨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用權為民、利民為民的思想有關。只要被賦予新的階級和時代內容,它仍然可以用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徐克謙先生在談到孟子的“天人合壹,人與人”時說:“孟子強調的還是‘人與人’。這裏的“人”顯然不是指姚,而是指人。‘人與人’實際上是人民授權的。所謂‘天人’,其實就是通過‘人與人’。在孟子看來,只有得到“民意”認可的人才能掌握世界政治權力,因為權力屬於人民。這壹概念完全符合民主政權屬於人民的思想。“徐克謙先生的觀點不無道理。(2)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民主思想的基本民主,人民當家作主,必然以民為本。如果連治國理政要以民為本都不知道,怎麽談真正的民主?民主思想不是從世界上掉下來的,它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文明發展的道路。它是在以人為本的思想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認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僅適用於古代,也適用於當代。他說,“孟子曰:‘民為重,國為次,君為光’。此古今之意。”(畢涵)他把孟子的“民重於君”的理論作為論證資產階級民主的基礎。陳獨秀說得更明白:“國家,而不是民主,將與人民是立國之本的理論背道而馳。”這說明民主思想與“民為立國之本”的理論是壹致的,具有歷史繼承性,民本思想是民主的。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人民是立國之本”,或者只是口頭上承認心中的“人民是立國之本”,我們在行動上當然不會重視人民,當然也不會踐行真正的民主。(3)民主思想是民本思想的升華,它包括民有、民享、民權、民治等內容。其中,民治最為重要,因為只有有了民治,才能保證民有民享。在國家中,人民的所有權和人民的享受將得不到保障。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張“控制人民的財產”,“使人民保持健康,死而無憾”,涉及人民所有、人民享受的內容,但缺少民權、人民治理的內容,這是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的根本區別。梁啟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評價中國傳統民本思想說:“漂亮的林肯之言。人民,被人民,還是為人民?1.我國的理論是建立在0f和f0r的意義上的,而且很詳細很詳細,但是對by來說是獨特的...這種不參與政權的民本原則效率如何?我國政治理論的最大缺點在於……”這段話指出,我國傳統民本思想包含“of people”(“為人民”)和“forthepeople”(“為人民”)的含義,但沒有“bythepeo”的含義。派”(“由民”),並指出這是其“最大的缺點”。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如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其中包括民權和民治的內容。近代中國* * *生產者的新民主主義,目的是徹底推翻帝、官、印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了,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享有比資產階級民主更廣泛的民主。所以,無論是資產階級民主還是社會主義民主,都是相對於民本思想(包括孟子的民本思想)而言的,都是質的飛躍,是質的提升。這種升華是必然的,因為儒家的民本思想(包括孟子的民本思想)與君主專制相結合,既維護了封建君主專制,又把人民作為社會和國家的價值主體,其中包含著矛盾。在這個矛盾中,有從民本走向民主的種子。也就是說,民本思想的無限發展必然趨向於民主、自由、權利的要求。當封建君主專橫跋扈,不以民為本,危害人民時,當其禍害達到人民悲慘不堪的地步時,人民必然會不滿被奴役的地位,揭竿而起,爭取自己應有的民主權利。在這種情況下,進步的思想家會考慮用更適合新時代要求的新思想取代民本思想。這個新思想就是民主。任何民主的形成(無論是資產階級民主還是無產階級民主)雖然都有當時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但並不會排斥前人奠定的文化基礎,都是在前人創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民本思想)的基礎上繼承下來的。第三,孟子民本思想對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借鑒意義。判斷歷史人物的思想是否進步,不應該看它是否達到了今天人們所達到的認識和思想水平,而應該看他的思想在當時提出了哪些比他的前輩或同時代人新的、更有價值的東西。不同階級思想家的思想體系具有不同的等級性質和政治目的。但也不排除他們采取相同或相似的原則、方式、方法來達到不同的目的,可供不同階級或不同歷史時期借鑒。正如我們可以吸收和借鑒西方資產階級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人類社會創造的壹切文明成果壹樣,我們可以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服務。黨的十六大報告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時,強調“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孟子生活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在那個時代,更不用說不可能提出資產階級民主、無產階級民主思想。其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也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其民主本質對我們建設社會型民主具有借鑒意義。比如,學習孟子的“保民為貴”、“保民為王”、“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思想,有助於我們升華民主觀念,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增加生活質量。學習孟子的“管人之財”和“養人之健而喪”的思想,有助於我們重視民生,搞好物質文明建設,為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奠定物質基礎。借鑒孟子的民本思想,有助於深化對“以人為本”的理解,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和發展解決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中的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進程;學習孟子的"教人"思想,強調"善教"和"善驅",有助於我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搞好精神文明建設,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創造精神條件。學習孟子放寬政策,使民、商、遊、農、民“皆大歡喜”的思想,有利於我們進壹步改革開放,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創造性,創造壹個生動活潑的民主政治局;借鑒孟子的“寡、寡、獨、孤”思想,有助於我們關愛社會弱勢群體,實現社會安寧和正義,使每壹個人民真正平等地享受到國家主人的待遇,享受到社會主義的溫暖,從而凸顯社會正義制度的優越性;借鑒孟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思想,有助於建設壹支清正廉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使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得到組織和保障。總之,孟子民本思想中的“民本”作為壹個總的原則或形式,可以服務於不同的政治內容,只要剔除封建糟粕,與時俱進地賦予新的時代,完全可以服務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