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療法是以拔罐為工具,借助熱力使火罐吸附在待拔穴位或部位的皮膚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壹種治療方法。所謂瘀血,是拔罐時內外壓力差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妳體內有大量垃圾。有些拉血淤的人素質不高。用針紮患者時,基本都是用酒精消毒,容易造成患者傷口感染。關於拔罐,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要求還是很多的。
“拔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也稱“拔管”或“吸管”。所以很多疾病都可以用拔罐療法來治療。比如人到中年,肌肉酸痛很常見,按照中醫的解釋,多為風濕。拔火罐時,火罐口可罩住患部,可緩慢吸出病竈內的水分,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緩解疼痛、恢復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關節痛、筋骨酸痛等不適。
拔罐可以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有壹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拔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頭暈、眼腫、咳嗽、哮喘、腹痛等疾病,並且可以同時進行多次拔罐。
既然是專業治療,拔罐當然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壹,自己在家拔罐,很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拔罐事故也很多。如果隨意塗抹穴位,有時會適得其反。首先要註意選材。中醫用竹筒。如果找不到,可以用玻璃瓶、陶瓷杯,但口壹定要厚,要光滑,以免火罐口太細,傷到皮肉。底部最好是寬的半圓形。
1.拔罐區皮膚要平整,肌肉要豐滿。最好先洗幹凈晾幹。
2.如果用棉簽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體酒精,不要用太多酒精,燃燒時註意不要加熱壇口,以免灼傷局部皮膚。
3.拔罐壹般不適合骨性突出的部位,血管豐富的部位,以及心尖搏動、乳房等部位。4.拔罐可以機械地刺激皮膚,反射性地影響大腦皮層,激活經絡。拔罐的種類有充血性拔罐(拔罐後皮膚潮紅)、瘀血性拔罐(拔罐後皮下出血,皮膚上有紫斑或斑點)、感冒頭痛的太陽穴拔罐。支氣管炎和哮喘可以在背後的舒菲點杯狀。
5.根據拔罐的情況,壹般是輪流取穴,壹次不宜過多。當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在原位置重復拔罐。
6.拔罐過程中,不要移動體位,以免拔罐脫落。
7.拔罐時註意保溫,防止在風中著涼。
8.防止燒傷或燙傷。如果有局部燒傷,可以塗抹龍膽紫等藥物。出現局部水皰時,小的不需要處理,可以消毒包紮;對於大的,消毒後用無菌空針吸出積液,保留水皰膜,再塗清涼油,或覆蓋凡士林紗布和敷料包紮,或用大黃、地榆、芒硝等份,* * *研成細面,用香油塗抹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