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記者:有報道稱妳學歷涉嫌造假,妳和妳父親都是普通工人,質疑妳是中醫世家的身份?張悟本:當我將來有機會談論這些問題時,我會開壹個會說出真相,然後我們會看到誰在說謊。事實勝於雄辯。記者:現在能簡單說壹下嗎?張悟本:不需要。有意思嗎?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以後再告訴妳。但網上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為了核實信息的真實性,記者於5月10進行了電話采訪。北京醫科大學現隸屬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負責學籍管理的馬老師詢問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1981年沒有這個學校的畢業生。在1981註冊的學生中沒有找到叫張悟本的人。對此,壹位熟悉的編輯告訴記者,張曾告訴她,自己還沒畢業就輟學了。記者致電北師大繼續教育學院求證時,無獨有偶,壹位女老師告訴記者,“昨天有人來幫張悟本辦畢業證,說他原來的那個沒了。”這位女老師告訴記者,2000年,北師大繼續教育學院確實開設了中醫專業,確實有壹個叫“張悟本”的學生。但是當時這個專業國家不承認學歷,而且是函授,不需要全日制。主要是自學和開卷考試。吾本堂網站發布的張悟本簡介,學歷1981年,曾就讀於北醫臨床醫學系。2000年,他在北京師範大學學習中醫。2004年,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張悟本自稱來自中醫世家。他6歲隨父學醫,有20多年的臨床經驗。父親張寶陽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生。北京大學醫學部招生辦的工作人員也聽說過張悟本的名字。“好像不是北醫的。”負責學生註冊驗證的馬老師說,他是從1981到1989在臨床醫學系學習。“不可能,時間不對,也沒有這麽長的學制。”衛生部職業鑒定司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職稱都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來評定,衛生部不會給專家評定。衛生部曾經組織過壹兩次營養師考試,但只考了初級。“只能滿足就業問題,根本達不到專家水平。”那麽,張悟本成名之前在做什麽呢?據透露,他是北京針織三廠的員工,該廠已並入銅牛集團。記者致電銅牛集團,“電視上的張悟本?他已經退休,不是我們的員工了。”總機的接線員回答道。記者隨後向該集團相關部門詢問了張悟本的情況。20世紀80年代,朱先生碰巧和壹起在第三針織廠工作。在張悟本的眾多大名中,有壹個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首席食療推廣專家”。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主頁搜索,找不到任何與之相關的新聞。中醫科學院的壹名工作人員說:“他不是中醫科學院的人,是中醫科學院下屬公司聘請的在職醫生。”
背後的利益:湖南衛視為什麽選擇張悟本?
百科是湖南衛視以脫口秀的形式打造的壹個欄目,將綜藝節目與健康類節目相結合。出品人李表示,百科全書全說的嘉賓選擇會綜合考慮。“和張悟本壹樣,我們從出版界的朋友那裏得知他的書銷量不錯,還有觀眾建議邀請他演講。我們會對嘉賓進行了解和溝通,確定他是否符合節目的要求。”李說:“曾在節目中說,每個人都應該少吃發酵食品,因為酵母可能含有鋁和鉛。後來我們核實合成酵母粉應該含有這些成分,就讓他在後面的節目裏再解釋壹遍。”
北京電視臺壹度拒絕了張悟本。
2009年初,《養生堂》是BTV科教頻道的品牌欄目,也獲得了多位“養生大師”。幾期節目下來,很多嘉賓壹票難求,前來看病,出版的養生書籍也經常成為暢銷書。養生堂的制片人李悟也感受到了張悟本的人氣。李悟告訴記者,許多人向他打聽張悟本,甚至想用張悟本的名字委托他。他只能向別人解釋說,張悟本從未被邀請參加他的專欄,他也從未與張悟本有過私人關系。李悟說,早在去年下半年,張悟本的經紀人就曾聯系過他,希望能在養生堂出版。詳細了解相關情況後,吳拒絕了對方的要求。李悟說,已經有很多出版社主動找上門來,希望推薦自己的暢銷書作者做嘉賓;也有壹些保健品的廠家帶著錢上門,希望能幫他們宣傳。“他背後有壹家文化公司在運作。”“按照目前的表現,張悟本背後應該有文化公司在幫他運作。”北京壹家不願透露姓名的文化公司負責人表示,除了制作團隊,很多電視節目背後還有壹個投資團隊負責商業運作。“很多文化公司在和目標對象談合作的時候,都希望有壹個‘身份’,也就是說,文化公司需要鏈接壹個欄目才能更有說服力。”“在壹些大電視臺做養生類節目,嘉賓壹般都要給電視臺付費,這就像真人秀壹樣。壹個節目的價格壹般在10萬到20萬之間。”據負責人介紹,這位嘉賓通過電視走紅,他的貢獻很快就會翻倍。文化公司會幫他策劃後期出書等活動,收取不菲的策劃費。“老百姓買單的熱情很高,電視臺、嘉賓、文化公司都從中受益。”
張悟本的書很賺錢。
在北京王府井書店,張悟本的《吃出病來》被陳列在最暢銷的書櫃裏。該書於2009年6月首次印刷,第二版於2009年4月印刷。據某出版社工作人員介紹,出版社與作者簽訂的合同有兩種,壹種是版稅合同,壹種是壹次性付款合同。“壹般作者的版稅合同只能拿到8%,非常知名的人甚至可以拿到15%的版稅。”這位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壹筆賬。如果按照他書中註明的百萬冊銷量來計算,每本書的價格是35元,再加上版稅,出版這本書的利潤真的很可觀。現在據說銷量已經超過654.38+0萬張,他能得到的利益就更大了。
透視張悟本的突然成名。
三四個月前,壹斤綠豆在4.8元,現在批發市場的綠豆已經到了10元壹斤,其迅猛之勢將之前風頭正勁的大蒜PK下去。冬春之交,綠豆價格火熱的同時,壹個“綠豆湯能治百病”的謠言不脛而走。今年2月1,湖南衛視百科播出壹期《張悟本談養生》,讓張悟本壹夜成名。他的書《把病吃回去》成為各大書店和網站的黑馬,書皮上寫著“上市四個月突破1萬冊”。從張悟本口中,綠豆湯、長茄子的理論幾乎到了包治百病的地步,還拋出了“80%的糖尿病被誤診”、“降壓藥會引起腦梗塞、腎衰竭”等令人震驚的說法。現在,張悟本的五本堂診所已經很難找到第壹診所,診所的銷售小姐推薦那些無法獲得號碼的患者購買張悟本的光盤和書籍。
神化的綠豆
“喝:綠豆湯!當初我告訴妳,過去中國的人也有腫瘤。為什麽會逐漸消失?用的方法是綠豆湯。綠豆湯是養肝涼血。肝臟是幹什麽用的?西醫叫解毒,中醫認為肝的主要功能是散和理氣。行氣不是受阻了嗎?所以要用綠豆湯養肝,達到調理氣機的目的。”這是張悟本《吃了之後的病》中的壹段話。被很多粉絲稱為“中醫食療第壹人”。在張悟本的“吃出病來”,無論是治療近視、高血壓還是癌癥...藥方裏沒有靈丹妙藥,白蘿蔔、綠豆、長茄子缺壹不可。他聲稱曾多次使用它們治愈肺癌、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肺炎等數十種常見病和疑難病。綠豆在張悟本被神化後,價格開始飆升。
“壹年前我就覺得他不靠譜”
昨晚,家住西單附近的瑪麗(化名)被媽媽命令騎自行車把20斤綠豆扛回家。“這是排隊才買的,家裏的綠豆消耗太快了。”自從在電視上看了張悟本的節目後,馬利的家裏每天都有煮綠豆的味道。“這樣的胡同有好幾個,家裏天天像個大醬廠。”壹回到家,我媽就拿著馬利的綠豆,抓了幾顆扔到鍋裏。她擡頭看了看時間,合上了蓋子。馬利搖搖頭,走出了廚房。“我媽媽有點高血壓。這次很好。看完節目,喝綠豆湯和喝水是壹樣的。我不聽任何勸告。”馬利的媽媽以前是個很節儉的人,前兩天不忍心把剩菜扔掉。“現在她每天都要倒掉兩三斤煮綠豆,壹點都不含糊。”我媽在廚房站了五分鐘,關了火,水變成了深綠色。她在屋外對馬利喊道:“妳晚上也應該喝點酒。老師說喝這個對身體好。”"我在去年年初就聽說了張悟本."馬利回憶說,他在家裏發現了壹張光盤,包裝紙上寫著中醫講師的名字是張悟本。對醫學非常感興趣的馬利看了十分鐘,然後扔掉了。“CD太粗制濫造,拍攝也很差。主要是他說的有些話不對。他連中醫和西醫對脾的區別都不知道,混淆了很多概念。我當時就覺得這個人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