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袁奎榮教授的學術和科研成就

袁奎榮教授的學術和科研成就

1,隱伏花崗巖預測與深部找礦(袁奎榮等)。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2.中國觀賞石(袁奎榮、鄒等。),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

3.青海錫鐵山隱伏鉛鋅礦預測(袁奎榮,肖垂斌,陳如青等。).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6。

4.華南部分地區隱伏花崗巖分布及預測圖(1 ∶ 1萬)。桂林:桂林冶金地質研究所,1986。

5.花崗石及石材開發(袁奎榮、鄒)。桂林:桂林冶金地質研究所,1988 1,花崗巖構造、物化探特征與圍巖的關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84.33388+0 ~ 6 53687.86666866667

2.華南隱伏花崗巖預測與地體構造的關系及其找礦意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0 ~ 1.12.

3.個舊-大廠及其外圍地區錫礦成礦條件、找礦方法及找礦前景研究。六五國家重點項目(參與和領導),191 ~ 1985。

4.東準噶爾富堿花崗巖的地質意義及含礦遠景研究。國家三五計劃(與劉佳媛等。),1992 ~ 1995.1,《普通巖石學簡明教程》(俄羅斯)(翻譯部分)。作者祖布科夫。

2.輕金屬冶金(俄羅斯)翻譯集(部分翻譯)。中南礦冶學院資料室。

3.外國磷礦(俄羅斯)作品集(部分翻譯)。北京:地質出版社。

核原料地質調查(英文)。作者奈爾·格爾。發表在第二機械部。1湖南省定寧灣偉晶巖與稀有元素成礦的關系(內)。36860.66666666661

湖南望鄉花崗巖與稀有元素成礦的關系(國內)。36860.68868688666

湖南千裏山花崗巖與有色金屬礦床的成因聯系(內部)。36860.68868688666

廣東省角閃石斜長石煌斑巖與鈾礦化的關系(國內)。39860.68868688686

廣東省花崗巖與熱液鈾礦化的關系(國內)。39860.68868688686

某鈾礦床(國內)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誌46860.68868886661

華南花崗巖和鋯石變異的初步研究(與林少彪合著)。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62。

中國南方地窪花崗巖的特征。全國巖石和礦物會議錄,1963。

廣西姑婆山花崗巖的時代與平桂地區錫礦的成礦時代(與吳正陽合著)。冶金部地質研究會:錫礦集,1966。

10廣西姑婆山花崗巖特征及成因(與何百安合著)。冶金部地質研究會:錫礦圖冊,1966。

11巖漿區斷裂構造特征及識別標誌。中南309隊專題報道,1973。

12不同成因花崗巖類的特征及工作方法。中南309隊專題報道,1973。

13巖組分析基礎。二機部230研究所專題報告,1974。

14廣東省海南石路鐵礦地質特征及成因(與李公石、梁金成合著)。華南富鐵礦匯編,1976。

15鄂東南壹條富鐵含礦斷裂帶的初步研究(與王祖宣、陳、侯廣漢、易合著)。地質力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4)。參見:巖石組分析方法集。北京:地質出版社,1977。

16巖組圖的制作方法。巖石組分析方法集。北京:地質出版社,1977。

17海南石碌鐵礦成因及富鐵礦與構造的關系(與侯廣漢、李公石、梁金成合著)。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77 (3)。

18海南島西部海西地槽的發現及其對鐵礦的意義(與梁金成、朱敏達、李公石、侯廣漢合著)。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77,(3)。另見:冶金部地質司冶金地質研究成果匯編(摘要),1978。

19新疆阿勒泰鐵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問題(與陳等合著)。冶金部專項科研報告,1979。

新疆阿勒泰20套海相火山巖及其與鐵礦的成因關系(與易合著)。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79,增刊。另見:冶金地質礦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1979。

21從海南石路鐵礦六、七層構造分析談石路鐵礦的幾個地質問題(與梁金成合著)。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79,(3)。另見:全國鐵礦研究研討會論文摘要,1979。

再論海西地槽與海南島和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鐵礦找礦(與梁金成、朱敏達合著)。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80,(3)。

23 .姑婆山裏松花崗巖原始形態的恢復及其形成機制的探討。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1,(1)。另見:南嶺花崗巖學術會議資料,191。

24.海南島西部陽起石-變質火山巖的原巖復原(與李公石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1,(2)。另見:湖南地質學會會報-礦物巖石專輯,1980。

《海西期花崗巖的初步研究》(與楊欣怡、梁金成等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1 (3)。在花崗巖地質與成礦國際會議上宣讀(南京:1982)。

25′華南海西期花崗巖的初步研究。1982.

姑婆山花崗巖地基結構分析。第壹屆全國微結構與組構會議資料。參見:南京國際花崗巖會議論文摘要,1982。

26′古普山似盤花崗巖的結構分析。1982.

27.花崗巖中斷裂構造的初步研究。第壹屆全國微結構與組構會議論文集。另見: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2,(2)。構造地質學系列,1985,(5)。

28.華南花崗巖類中I-S型與磁鐵礦成礦系列-鈦鐵礦系列的不穩定關系(與楊欣怡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2,(3)。另見:南京國際花崗巖會議,1982。

28′華南I型- S型與磁鐵礦系列-鈦鐵礦系列花崗巖的不確定關系。1982.

華南花崗巖斷裂帶中熱液型銀金礦床的若幹地質問題(與梁金成、、盛雲臺、張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3,(3)。另見:冶金部黃金信息網:銀金礦精選(二),或成都:第三屆全國礦床學會議論文,1988。

華南花崗巖在錫礦化中的作用(與楊欣怡合著)。南寧:錫礦地質國際研討會交流。另見:錫礦國際研討會紀要,1984。

30′花崗巖在華南錫成礦中的作用。1984.

31斷塊構造對華南花崗巖內生錫礦的控制(與楊欣怡合著)。北京:首屆全國斷塊構造學術討論會交流。參見:斷塊構造理論及其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32華南花崗巖的構造環境和內生錫成礦作用。榮和,希臘:地殼,1985。

花崗巖中的33片麻巖取向結構及其成因。希臘:地殼,1985。

大陸邊緣地體增生構造的多期活動——華南含錫花崗巖的大地構造成礦環境(與楊欣怡合著)。澳大利亞:IGCP-220第三屆國際研討會,1986。

34′大陸邊緣地體增生構造的多期活化-華南含錫花崗巖的大地構造成礦環境。1986.

華山巖組成巖成礦特征在華南中生代花崗巖錫礦化演化中的意義(與金躍群、楊欣怡合著)。瑞典:第六屆國際礦床會議,1986。

35′華山巖群的成礦成巖特征對華南中生代花崗巖錫礦化的意義。1986.

36廣西大陸邊緣地體和花崗巖類增生與成礦的關系(與楊欣怡合著)。南京:大陸邊緣地質學國際研討會摘要匯編。另見: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8,(3)。

廣西大陸邊緣地體和花崗巖的36′增生與成礦作用。1988.

個舊-大廠地區37個隱伏花崗巖及其找礦意義(與王、、合著)。桂林: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地質學術委員會鎢錫礦會議交流。另見:桂林冶金地質研究所30周年紀念論文集,1986。

廣西花崗巖的若幹地質問題(與劉勝合著)。廣西地質學會年會資料,1986。

花崗巖與圍巖內部結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特征的關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研究報告,1987。

廣西隱伏花崗巖預測及錫礦找礦意義(與王、、合著)。桂林:在第四屆IGCP-220工程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1987。

40′隱伏花崗巖的預測及其在廣西地區尋找錫礦的意義,1987。

41大陸地體增生演化對花崗巖構造環境和特征的制約(楊欣怡、沙連坤合著)。廣州:花崗巖成巖成礦國際研討會,1987。

41′大陸地體的增生和演化對中國東南部花崗巖的構造背景和特征的控制。1987.

42隱伏花崗巖與礦床預測和地體的關系(與楊欣怡合著)。南京:第四屆環太平洋地體構造國際研討會論文,1988。

42′巖層與隱伏花崗巖的關系及找礦預測。1988.

二疊紀以來中國主要陸塊的漂移特征(與郭福祥合著)。南京:第四屆環太平洋國際研討會,1988。

二疊紀以來中國主要陸塊的43′漂移特征。1988.

花崗巖隱伏“體內體”預測及其深部找礦意義。四川眉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年會論文摘要,1988。

45“頂帶”隱伏花崗巖綜合模型與深部找礦。南京:隱伏有色金屬礦床學術討論會論文,1988。

隱伏花崗巖與深部找礦(與王、、、合著)。華盛頓:第28屆國際地質大會論文,1989。

46′隱伏花崗巖與深部礦床勘探。1989.

花崗巖和石材開發(與鄒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9 (1 ~ 4),1990 (1 ~ 2)。

地形構造對中國金礦成礦特征和規律的制約(與楊欣怡、劉勝合著)。沈陽:國際金礦地質與勘查研討會論文集,1989。

48′地體構造對中國金礦成礦特征和規律的控制。1989.

廣西廣西隱伏錫礦預測及找礦效果(與劉、合著)。西寧:第四屆全國礦床學會議論文,1989。

“頂帶”在隱伏花崗巖預測和深部找礦中的意義。西寧:第四屆全國礦床學會議論文,1989。

51花崗巖及石材開采(與鄒合著)。西寧:第四屆全國礦床學會議論文,1989。

巖漿侵位的構造分析——預測隱伏含錫花崗巖的重要方法(與劉合著)。南京:IGCP-282項目第壹次國際會議,1989。

52′巖漿定位構造分析:隱伏含錫花崗巖預測研究的重要方法。1989.

平桂地區花崗巖漿侵位位置特征及隱伏花崗巖預測(與劉合著)。南寧:廣西地質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1989。

廣西花崗巖石材資源特征及開發前景初探(與劉合著)。南寧:廣西地質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1989。

中國北方隱伏花崗巖預測與深部找礦(與、鄒合著)。沈陽:首屆北方花崗巖會議,1989。

56尋找隱伏花崗巖和盲礦體(與鄒合著)。地質找礦的新進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公司礦業信息網,1990。

花崗巖的固體侵位與隱伏礦床預測(與陳如青合著)。礦床地質和地球化學研究的新進展。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0。

華南隱伏花崗巖預測與地體構造的關系及其找礦意義。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報告,1995438+0。

論我國觀賞石資源的特點及發展前景(與劉、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91,(增刊)。另見:全國有色冶金巖石成礦研討會報告,1991。

歐洲珠寶業概況及發展趨勢(與尹宗烈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95438+0,(增刊)。

61隱伏花崗巖預測與深部找礦的進展與展望(與鄒合著)。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92,(3)。

廣西珠寶教育與科研。廣西珠寶,珠寶科技,1994,(補充)。

玉皮顏色和賭石的預測(與陳智強合著)。中國寶玉石,1996,19 (1)。

翡翠的礦物組成與賭石預測(與陳智強合著)。礦床地質學,1996,15(補充)。

中國觀賞石產業前景預測(與鄒合著)。礦床地質學,1996.6438+05(補充)。

華南中生代隱伏花崗巖成礦與基底地體的關系(與楊欣怡、陳如青、郭福祥合著)。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1996,8。

華南中元古代隱伏花崗巖的66′成礦作用及其與基底地體的關系。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1996,8。

玉皮顏色和賭石的預測(與陳智強合著)。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1996,8。

翡翠的67′殼色與硬石預測。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1996,8。

對我國觀賞石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與周軍、顏淵合著)。中國地質,1998,(1)。

翡翠賭石的地質預測(與陳智強、顏淵合著)。雲南地質,1998,(3,4)。

觀賞石的評價(與周軍、顏淵合著)。中國奇石盆景根藝花卉大觀。新華出版社,1999,1。

71藏石風格的東西方人(與周軍合著)。中國奇石盆景根藝花卉大觀。新華出版社,1999,1。

大力培育觀賞石市場(與周軍、合著)。中國奇石盆景根藝花卉大觀,新華出版社,1999,1。

中國觀賞石(與鄒、劉合著)。中國奇石盆景根藝花卉大觀,新華出版社,1999,1。

74X鏡質體分析在中國珍珠組構中的應用(與鄧彥華、馬紅彥合著)。中南工業大學學報,1999,30 (5)。

優質翡翠與顯微結構的成因聯系(與鄧彥華合著)。桂林工學院學報,2001,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