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氣虛與體質養生調身法――氣虛旺。

氣虛與體質養生調身法――氣虛旺。

“人活壹口氣”,這是我們生命的能量,是我們身體的加油站。沒有汽油的人就像沒有油的汽車和沒有電的電腦。

氣虛表現為三種癥狀:

首先,氣虛表現在上焦心肺。

氣虛表現在心裏(心氣)的人,通常會感到全身疲憊。他們稍微動壹下就要休息壹下。他們總覺得上氣不接下氣,不愛說話,或者說話很無力,總覺得心慌,怦怦直跳,好像心都要跳出來了。老是出汗,舌質淡胖,脈弱。

氣虛表現在肺(肺氣)的人,通常表現為經常感冒、多汗、腿無力。沒有精力,無精打采,不愛說話,說幾句就覺得上氣不接下氣。

第二,氣虛表現在中焦的脾胃。

這類人的典型癥狀是,吃完東西後,不管吃多吃少,總覺得脹脹的,難受的。大便不成形,排便等待時間很長。面部看起來蠟黃無光,舌體肥大,舌側有齒痕。

第三,氣虛表現在下焦腎。

這類人會出現頭暈、視物模糊、耳鳴、腰膝酸軟、夜起頻繁、睡眠質量差。

同時,有些氣虛體質的人會出現味覺偏食、高鹽食物、頭暈、記憶力差、健忘等癥狀。

氣虛體質是怎麽形成的?

首先,有先天因素。我們體內的“氣”壹部分來自大自然,是父母給的。如果我們的父母懷孕時年齡較大,胎兒出生時父母腎氣不足,這就標誌著氣虛體質的形成。

第二,源於後天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過度節食減肥。我們體內的氣應該由我們消化和吸收食物後產生的微妙的水谷來補充。如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精微物質不足,就會逐漸形成氣虛體質。或者被生活的壓力搞得過度勞累。過度疲勞是對氣的透支,“疲勞導致耗氣”。過度勞累會損害我們的氣,如果氣耗盡,生命就會終止。

每天睡覺可以避免疲勞嗎?我也不能。氣之所以能轉化為能量,是因為它在運行。沒有身體的運動,氣也能正常運行。氣虛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愛運動,所謂“久臥傷氣。”長時間壹動不動地躺在床上,會使氣的運動變慢,使營養物質到達身體各個部位的速度變慢,所以經常有人說:我都睡了壹天了,為什麽還感覺很累?同時,如果長期不運動,四肢的功能會下降,也會影響脾臟的功能。如果妳的脾的功能受到影響,自然會影響氣血的生成,傷害妳的氣。所以,適度的運動也是必要的。

既然氣虛會給健康帶來這麽多問題,那就有氣虛。應該怎麽調整?

氣虛者應遵循養生原則:飲食宜益氣健脾,起居不宜過勞。

運動要溫和緩慢,心情要樂觀。

首先我們來看看氣虛的人是怎麽吃的。

脾是氣血的生化之源,氣主要通過脾不斷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食物而轉化為氣。

所以氣虛的人要多吃具有補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白扁豆、香菇、大棗、桂圓、粳米、雞肉、牛肉、鰻魚、花生等。水果方面,可以適當多吃櫻桃和葡萄。少吃消耗氣體的食物,如空心菜和生蘿蔔。另外,氣虛體質偏肺氣虛的人可以多使用黃芪。經常服用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感冒。如果配合黨參、太子參或人參服用,補氣之功更佳。

氣虛偏脾胃氣虛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些山藥。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壹味補脾胃,是藥食兩用之品。

如果妳想補氣,妳也可以吃人參,也被稱為草藥之王,它可以大大補充妳的活力。對於氣虛的人來說,無論是偏心肺氣虛,還是偏脾胃氣虛,還是偏腎氣氣虛,都可以適量選用,但壹定要用對。人參可以燉,可以嚼,可以磨,可以咽,可以泡茶,可以泡酒。但需要註意的是,食用人參後,加工時不能吃蘿蔔、喝茶、使用五金炊具,否則人參的功能會受到損害。而且人參也不要亂吃。過量、長期服用人參可能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征”,出現失眠、神經衰弱、震顫、高血壓、腹瀉、水腫,甚至精神錯亂。

如果想更容易補氣,服用中成藥也是壹種可取的方法。偏肺氣虛的人,尤其是經常身體虛弱,聲音低沈,經常感冒出汗的人,可以選擇玉屏風散。內臟脫垂或脫肛的人適合補中益氣丸。消化不好,容易腹脹的人;吃多了,就是不胖的人都是脾胃氣虛型,可以選擇沈淩白術散或者六君子丸。

(透露壹下,胡哥本人屬於脾胃氣虛,之前吃了半年的沈淩白術粉)

經常用腦過度、耗氣血、氣虛的人可以用歸脾丸。

吃完飯,我們來看看氣虛的人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

氣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適應季節的變化。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脾為濕所困,會使脾生化、氣血虛弱。長夏、炎熱的夏季和潮濕的季節濕度最大。所以夏天不宜過於貪吃。不要讓室內外溫差太大。老幼體弱者,慎用冷水洗澡。同時,順應自然規律,晚睡早起,中午午睡。冬季氣虛者要保持三暖——暖頭、暖背、暖腳,“早睡晚起”。

適當的運動也是改善氣虛體質的好方法。但是需要註意的是,氣虛的人,精力和氣不足,只能選擇壹些溫和的傳統健身運動,比如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等,都是非常適合的。

(胡哥之前走了很多彎路,氣虛還在大力鍛煉。跑了五年,他越來越瘦,還好他及時“改過自新”。)

剛開始運動量要小,以後逐漸加大。講究“堅持不懈”,選擇合適的運動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穴位按摩對補益元氣也大有裨益。(穴位按摩見效慢,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感受到效果。)具有補氣功能的穴位很多,最常用的是鐘山、足三裏、銀谷。

鐘山點位於胸部,在目前的中線,第四肋骨和兩個乳頭之間的連線中點之間。選定穴位後,病人可以坐直或仰臥。我們可以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壓此穴1次,每次15分鐘,每分鐘15次。此穴位適用於氣虛易心肺氣虛的人。

足三裏是滋養元氣的大穴。主要功能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經常按摩足三裏可以大大補充元氣,因為足三裏是胃經上的壹個穴位,所以足三裏適合氣虛和脾胃虛弱的人。

氣虛體質偏向腎氣不足者,多汗者,可選用陰谷穴。坐位或仰臥位,陰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關節內側上方約5厘米處。陰谷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既能補腎益氣,又能指壓此穴,對治療多汗癥也很有效。

今天有很多內容。如果妳真的去做,妳壹定會受益匪淺。可以收藏起來反復看~

~~~~~~~~~~~~~~~~~~~~~~~~~~~

本文節選自王琦的《九種體質使用手冊》,結合自己的經歷做了刪減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