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家裏可能有豐富的調料,有中式的,也有西式的,甚至有韓式的,但經常用的食用油可能只有壹種。尤其是父母,往往會趁著超市打折,囤幾大瓶,回來慢慢用。
壹般來說,家裏常備什麽食用油取決於兩個方面:
油脂
油的脂肪與營養價值有關。壹般來說,動物脂肪的食用油飽和脂肪較多,常溫下壹般為固體,如黃油、豬油等;植物油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壹般為液態,放入冰箱後會有壹部分呈半固態。
脂肪的重要性,絕大多數的油是人體三大基本營養素之壹的脂肪,而且是熱量最高的壹種(1g = 9千卡,蛋白質和碳水是1g = 4千卡)。但是不要因為熱量高就選擇“無油無脂”的飲食。健康的脂肪不可或缺,甚至可以幫助身體減脂。我們大腦重量的60%是脂肪;我們的身體需要脂肪來儲存能量,產生激素,吸收溶解在脂肪中的營養物質。
脂肪的分類
-不飽和脂肪:被認為是健康的脂肪,在室溫下為液體,可能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緩血栓形成,增加體內有益膽固醇的水平。
不飽和脂肪包括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它們壹般同時存在於同壹種油中,只是比例不同。例如,鱷梨油含有7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30%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壹般認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品質好,對人體有益的ω-3和ω-6都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不適合高溫烹飪。
-飽和脂肪:這種分類更復雜,也更有爭議。
肉的油花(也就是脂肪的白色條紋,英文叫大理石花紋)屬於棕櫚酸,是最需要避免的飽和脂肪。壹直以來都說飽和脂肪對心血管系統不好,但近年來的研究逐漸將飽和脂肪的名聲重新擺正,比如椰子油中的中鏈飽和脂肪和巧克力中的硬脂酸,據說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糟糕。黃油或酥油中的飽和脂肪是短鏈的,逐漸被認為是“超級食物”,可以修復腸道,提供能量。在老莊看來,不應該完全避免飽和脂肪,而應該在飲食中主要消耗不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避免反式脂肪酸!
它存在於許多加工食品中,如人造奶油、人造黃油等。本身是植物油,但為了讓人造黃油在常溫下呈固態,把它的化學結構改成“反式”,容易引起身體炎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油的煙點
油的煙點和使用方式有關,所以油是適合高溫還是只能涼拌也在這裏。很多人會大致分為兩部分:中國的油適合高溫,外國的油適合涼拌,有道理,因為外國的高溫烹飪基本不流行了。
這兩年醫療保健的風潮持續吹起來,很多年輕人也加入了這個陣營。為了適合他們的興趣,商家們相繼推出了各種相對不同的新油,如茶籽油、牡丹籽油、亞麻籽油等。其實仔細看,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根據上面說的選擇原則,妳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