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中學生物教學重視生命教育。
從世界範圍來看,當前人類生命意識的缺失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愛護動植物的生命。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失衡、生活垃圾、能源危機、核戰爭等壹系列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活。65438-0999年中國百年罕見的洪澇災害,以及近兩年北方的沙塵暴,都是植被破壞嚴重的後果。第二,青少年殺人和自殺現象嚴重。近年來,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暴力、自殺和殺人現象非常嚴重,中國也不例外。張是北京的壹名大學生,由於考試失利,他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用錘子殺死了他的父親和祖母。壹個名叫肖丹的14歲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認為是差生。他覺得辜負了父母的期望,覺得活著沒有價值,自殺了。某校大二學生周,因發現自己的寵物狗被送人,吃了40多片安眠藥自殺。這壹令人震驚的事實反映了壹些學生對生活越來越冷漠甚至冷酷。
以上事實表明,加強人的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重視他們的生命教育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生物學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壹方面,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只有認識和掌握生命的規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和關愛生命。另壹方面,在20世紀,生命科學出現了壹系列劃時代的研究成果,其科學理論和方法對其他學科產生了重大影響。生命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國家頒布的《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因此,我們應該在生物教學中重視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二、中學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就是讓學生認識生命,引導他們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1.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生物學是壹門研究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教師要教給學生生命的孕育、發展和活動,同時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生命。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在自然界的艱難,生命對於壹個生物個體來說只有壹次,從而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其次,讓學生正確看待生命現象,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崇高以及生命的渺小和脆弱;第三,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生命的內涵。生活不僅僅是同性戀,還充滿了獨特性和差異性。也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每壹個生命的存在價值,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引導學生欣賞自己的獨特性,發現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生命積累。
2.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中生命的種類、形狀和色彩。在講授生物形態與結構時,讓學生感受形態與結構之美:通過對生物結構與功能的統壹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物與生物、自然的和諧之美,最終讓學生感受或體驗到生命之美,從而欣賞生命。
3.期待學生尊重生命。當學生認識了生命,了解了生命的奧秘,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就會去欣賞和贊美生命,進而逐漸形成尊重生命的信念。通過生物與環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和關註壹切生命賴以生存的環境,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這樣學生才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時也尊重和關心他人的生命。
4.鼓勵學生珍愛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珍愛生命”。要真正付諸行動,就要從珍愛生命做起,教育學生不要攀折花木,不要踐踏草地,不要挖鳥巢,不要欺負小動物,不要吃珍稀動植物,不要浪費動植物做實驗材料,不要浪費資源,不要過度消費,讓他們形成珍愛生命的習慣,在生活中真正體現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第三,利用生物學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生物學的優勢,引導學生懂得生命是最奇妙、最迷人的自然現象,懂得人必須與其他生命和諧相處,懂得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從而培養學生尊重和關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1,引導學生知道生命是偉大的,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生命是通過無數年的自然進化而來的,這個過程是艱難的。生命出現後,單細胞生命經歷了漫長的進化,出現了更復雜的生命形式。終於出現了具有高度智慧和高級情感的人——這進壹步體現了人類的偉大。我在講授“生物多樣性”這壹節時,向學生介紹了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和“動物語言”等生命現象,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從而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
2.引導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在本世紀之前,人們還沈浸在另壹個地方挖掘越來越多財富的興奮中,但當他們壹夜醒來,突然發現地球並不是壹個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許多不可再生的資源已經壹去不復返了。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和保護自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是自然的壹部分,自然永遠是養育人類的母親,是人類發展的最後邊界。我在講授生物與環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時,指導學生調查周圍的生態環境,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物的感情。
3.引導學生理解人類生命的短暫,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每壹個生命對個體來說都是獨壹無二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個人去愛。當我講授“生物的繁殖、發育和遺傳”這壹節時,我讓學生們意識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壹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每壹個生命總是包括出生、成長和死亡的過程。這壹生的歷程短暫而珍貴。我設計這樣壹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人生短暫,壹個人如何發揮自己的人生潛能,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實現人生的價值?通過熱烈的討論,大家認識到,只有關心他人,珍惜時間,學業有成,為國家做點事,人生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第四,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生物教學只有更新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更好地培養他們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能力。我在生物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1,實施開放式課堂教學。首先是教學內容的開放。在生物教學中,我不僅依靠課本引導學生學好課本內容,更註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課本內容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態環境緊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生物和環境的認識。二是教學形式的開放。在講授“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壹節時,我帶領學生們走進了黃綠色的空間。學生們走進壹望無際的綠地,耳邊是清脆的鳥鳴,眼前是鮮花和多葉植物。他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可愛。通過實地觀察和欣賞,讓學生認識到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強烈意識。
2.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我指導學生利用課後和假期學習生物的內容,根據周圍的生態環境和自己的興趣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首先,研究項目可以自主選擇。學生選擇的題目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如“豆芽的生長條件”“蚯蚓的生活習性”等等。第二,自主設計研究活動,自主安排研究過程;三是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學生通過親身觀察和調查撰寫論文,將生物知識與周圍生態環境緊密結合,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培養熱愛生命的情感。
3.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關愛生命的活動。壹、抓住社會廣泛關註的事件,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報紙刊登了“清華大學壹學生熊傷人事件”和“壹大學生把狗放進微波爐觀察事件”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和人們討論的中心話題。我抓住這類動物傷害事件,先組織學生閱讀相關報紙,再討論這類事件。很多同學說有壹次我的手被開水燙傷了,疼的受不了。這只熊怎麽能忍受硫酸浸泡的食物呢?多殘忍啊!有同學說,熊也是生命,我們要善待它們。通過讀報和討論,喚醒學生的生命良知,喚起他們對生命的關懷和熱愛。二是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節日活動,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熱愛生活的習慣。“3.12”植樹節、“4.22”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愛鳥周”都是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的好機會。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這樣的周日活動。
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未來公民的需要。因此,每壹位生物教師都應該不斷豐富生命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死觀,將生命教育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與學生分享妳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活力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