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和分類
暴力是導致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
①胸腰椎骨折的分類。
單純楔形壓縮骨折:是脊柱前柱損傷的結果。這種骨折不損傷中柱,但脊柱仍保持穩定。
穩定性爆炸骨折: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損傷的結果。脊柱的後柱不受影響,所以仍然保持脊柱的穩定性。但破碎的椎體和椎間盤可突出於椎管前方,損傷脊髓,產生癥狀。
不穩定性爆炸骨折:是前、中、後柱同時受傷的結果。由於脊柱不穩定,會出現創傷後駝背和進行性神經癥狀。
Chance骨折:椎體水平撕裂傷。這種骨折也是不穩定骨折,臨床上比較少見。
屈曲-牽引損傷:曲軸在前縱韌帶後屈曲。前柱受壓縮力破壞,中、後柱受拉伸力破壞。後縱韌帶因中柱部分損傷斷裂;後柱部分損傷表現為椎體關節囊破裂、關節突脫位、半脫位或骨折。這種損傷通常是潛在的不穩定骨折。
脊柱骨折-脫位:又稱運動損傷。椎管的排列已被完全破壞,脊柱在損傷平面沿橫切面移位。通常三根柱子都被剪切破壞。
受傷的平面通常穿過椎間盤,所以脫位的程度比骨折重。當關節突完全脫位時,下關節突向下壹節椎骨的上關節突前方移動並相互阻擋,稱為關節突互鎖。這種損傷極其嚴重,脊髓損傷不可避免,預後差。
②頸椎骨折的分類。
屈曲破壞:是前柱受壓,後柱受拉的結果。臨床上常見的有:
前部半脫位(過屈損傷)是脊柱後柱韌帶斷裂的結果,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兩種。雙側椎間關節脫位是由於過度屈曲導致中後柱韌帶斷裂;單純楔形(壓縮性)骨折更常見,常見於骨質疏松癥。
垂直壓縮造成的損壞。
第壹頸椎雙側前後弓骨折:又稱傑弗遜骨折。在x光片上很難找到骨折線。CT檢查可清楚顯示骨折部位、骨折塊數量及移位,MRI檢查可顯示脊髓損傷。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爆裂性骨折:是下頸椎粉碎性骨折,多見於C5和C6。破碎的骨折塊不同程度地突入椎管內,因此癱瘓的發生率很高。
過伸性損傷。
過伸性脫位:常見於高速行駛的汽車。急剎車或撞車時,頭部因慣性過度伸展,繼而過度屈曲,對頸椎造成嚴重損傷。前縱韌帶斷裂、椎間盤水平斷裂、上椎體前下緣撕脫骨折、後縱韌帶斷裂。這種疾病的特征是前額和面部有外傷痕跡。
受傷的椎弓骨折:這類損傷的暴力來源於前額,使頸椎過度拉伸,在樞椎後半部形成強大的剪切力,引起樞椎椎弓垂直骨折。以前多見於被吊死的人,所以也叫吊死骨折。
其機理尚不清楚的骨折。齒狀骨折可分為三種類型。1型,齒狀突尖端撕脫骨折;2型,齒狀突基部、樞椎椎體上方橫向骨折;3型,樞椎椎體上部骨折,累及樞椎上關節突,單側或雙側。
L型穩定,並發癥少,預後較好。2型較為常見,此處血供差,常出現骨不連,需手術治療;3型骨折穩定性好,血供好,預後好。
③根據骨折的穩定性,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單純壓縮性骨折,椎體壓縮不超過原高度1/3,腰部4 ~ 5以上的單純附件骨折不易移位,為穩定性骨折。單純壓縮性骨折、壓碎性壓縮性骨折、頸椎1號骨折脫位、前脫位或半脫位、腰椎4 ~ 5號椎板、關節突骨折,復位後易移位,為不穩定骨折。
(2)臨床表現
(1)有重傷史,如高空墜落、重物擊打頭、頸、肩或背部、潛水傷、滑坡事故中被泥土、礦石掩埋等。
②胸腰段損傷後,患者出現局部疼痛,背部肌肉痙攣,無法站立,翻身困難,腰部無力。由於腹膜後血腫對自主神經的刺激,腸道蠕動減慢,常出現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
頸椎受傷時,頭頸部疼痛,無法活動,明顯壓痛。傷員經常雙手抱頭。脊柱檢查時可發現中線局部腫脹和明顯的局部壓痛。頸椎受傷時腫脹和後凸畸形不明顯,但有明顯壓痛。胸腰椎損傷常出現後凸畸形。
③ X線表現X線檢查對明確診斷、確定損傷部位、類型及移位、指導治療有重要意義。
以胸腰椎骨折為例,X線表現為:側位片上,椎體前上部有楔形改變,或全身變平。椎體前緣骨的連續性中斷,或有碎骨碎片。當骨折被擠壓時,椎體後部可向後突出成弧形。合並脫位時,椎體間有前後脫位,關節突間的關系發生了改變,或有關節突骨折。
順行片上可見椎體變平,或壹側呈楔形,兩側骨骼連續性中斷,或有側向移位。也可能有椎板、關節突、橫突骨折。
(3)急救處理①用木板或門板搬運。
(2)先使傷員兩下肢伸直,兩上肢也伸直於側邊。木板放在傷員壹側,2 ~ 3人幫壹個隊員的軀幹卷成壹個整體,搬到木板上。小心不要扭曲樹幹。或者三個人同時用手扶著傷員直上木板。禁止摟抱或擡高頭和腳,因為這些方法會增加脊柱的彎曲度,加重椎骨和脊柱的損傷。
(3)對頸椎損傷的傷員,應有專人托住頭部,沿縱軸略拉,使頭頸部隨軀幹滾動。或者用傷者自己的雙手托住頭部,慢慢移動。嚴禁隨便用力移動頭部。睡在木板上後,在脖子兩側墊上沙袋或疊好的衣服固定。
(4)脊柱骨折的治療①胸腰椎骨折的治療。
單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椎體壓縮不超過1/5者,或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復位固定者,可仰面躺在硬床上,骨折處墊厚枕頭,使脊柱過度拉伸,3天後要求其開始背部肌肉鍛煉。2個月後骨折基本愈合,第三個月可以下地稍微活動,他還是臥床休息。3個月後,逐漸增加野外活動時間。
脊椎壓縮高度超過1/5的青少年或中年受傷者,可用兩表法減量。復位後,應使用過度拉伸的石膏背心將其固定在該位置。石膏固定期間,鼓勵患者下地,每天堅持做背部肌肉的功能鍛煉。固定時間3個月左右。
雙髁懸吊也可用於復位。
爆炸骨折的治療:對於沒有神經系統癥狀的爆炸骨折,如果CT證明沒有骨塊擠入椎管,可以采用雙髁懸吊復位。對於有神經癥狀,骨塊擠入椎管者,不宜復位。對於這種骨折,宜經側前方入路取出椎管內的骨折塊和椎間盤組織,然後進行椎間植骨融合,必要時置入前路內固定。後柱損傷必要時需要後路內固定。
Chance骨折:脊柱屈曲-牽引損傷、活動期骨折-脫位患者,需要前後路復位內固定。
②頸椎骨折的治療。對於頸椎半脫位的病例,急診時往往很難分辨是完全撕裂還是不完全撕裂。為了防止後期並發癥,這種隱匿性頸椎損傷要用石膏頸部固定3個月。前路或後路脊柱融合可用於晚期頸椎不穩和畸形的病例。
對於穩定性頸椎骨折,輕度壓迫患者可采用仰臥位頜枕牽引復位,牽引重量3kg。復位後頭頸部胸部貼石膏3個月。對有明顯壓迫和雙側椎間關節脫位的患者,可采用持續顱骨牽引復位,頭、頸、胸石膏固定。牽引重量3 ~ 5 kg,必要時可增加到6 ~ 10 kg。X線確認復位後,牽引2 ~ 3周,3個月左右即可固定頭頸部和胸部石膏。四肢癱瘓和牽引失敗的患者需要手術復位。必要時可切斷關節突以獲得良好復位,同時必須安裝內固定。
單側小關節脫位的患者可以沒有神經癥狀,尤其是椎管較大的患者。可先應用持續骨牽引復位,牽引重量逐漸增加,從1.5kg開始,最長牽引時間8小時左右。牽引時不宜手法復位,以免加重神經癥狀。手術適合復位困難的患者。必要時可切除上關節突,加頸椎融合。
原則上,有神經系統癥狀的爆炸骨折患者應早期手術治療,通常采用前路手術、骨碎片取出、減壓、植骨融合和內固定。
對於過伸性損傷,多采用非手術治療。特別是極少數創傷性樞椎椎弓根骨折患者伴有神經系統癥狀,無移位者可保守治療,牽引2 ~ 3周後在頭、頸、胸固定3個月;有移位的患者應行頸椎前路椎間融合術。
非手術治療壹般用於中央管周圍脊髓損傷患者。
椎管狹窄或脊髓受壓的人,壹般在傷後2 ~ 3周進行椎管減壓。
對於無移位的L型、3型、2型齒狀突骨折,壹般采用非手術治療,用枕帶或顱骨牽引2周後可貼頭頸部及胸部石膏3個月。
2型齒狀突骨折,如果位移超過4mm,愈合率極低。壹般來說,主張手術治療,可采用前路L ~ 2螺釘內固定,或後路Ct植骨鋼絲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