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什麽是沙、砂、礫石、石子、石屑、石粉、骨料?

什麽是沙、砂、礫石、石子、石屑、石粉、骨料?

在采石場加工礦石時通過最小篩孔(通常為2.36mm或4.75mm)的石屑,也稱為篩屑(交通部新規範)和人工砂。

1,石屑表面比砂粗糙,棱角分明,含較多粒徑小於0.16mm的石粉;

2.石屑既包含大顆粒,也包含粉末顆粒。這種級配混合料強度高,與水泥有良好的粘附性。

3.在石屑采石場加工的礫石。

石粉是由石灰石等堿性石材研磨而成,粒徑小於0.075毫米。

1,石粉的粒徑小於石屑,因此,管溝回填時,石屑不能用石粉回填;

2.水泥和石屑混合成5%的水泥石屑。由於其級配良好,成型後強度較高。但如果使用水泥石粉,由於級配簡單,水泥與石料之間的粘結性會降低,從而降低其整體強度。

廣義的石頭是指白色石頭、彩色石頭、黑色石頭、碎石、礫石、卵石等。,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壹般白石、彩石、黑石粒徑較小,用於裝飾工程,而碎石、礫石、卵石適用於構築物、市政、公路、鐵路。

符合工程要求的礫石是按照壹定尺寸開采加工而成的有棱角的粒狀材料。礫石是混凝土的必要材料。壹般混凝土的粒徑是分級的,5-25mm。

級配碎石是由細集料、粗集料、石屑按壹定比例組成的混合料。當其顆粒組成滿足密實級配要求時,稱為級配碎石。級配碎石是壹種柔性材料。作為基層,具有抑制反射裂縫、改善上下材料溫濕度、易於養護、成本低的優點,但作為松散材料,具有剛度低、整體性差的缺點。壹般只適用於車流量較少的公路基層或重交通公路的墊層。

1,級配碎石壹般由幾種(如四種)粒徑不同的碎石組成。

2.級配碎石也可以由未篩分碎石和石屑制成。未篩分的碎石,只控制最大粒徑(只通過規定目數的篩子)後,用碎石機碾壓。石屑是指礫石場中孔徑為5mm的篩下篩渣,其實際顆粒組成往往為0-100mm,具有良好的級配。石屑不足時,也可加入細礫石或粗砂,但其強度和穩定性不如石屑級配碎石。

3.級配碎石墊層的原材料主要由粗集料和細集料組成。粗骨料的質量控制指標主要是碎石的壓碎值和顆粒組成。壹般粗骨料壓碎值不大於30%,針狀顆粒含量不大於20%。細骨料主要是控制顆粒組成、含泥量和石屑用量,保證級配連續。

級配骨料是由不同粒徑和不同粒級的骨料組成的混合物。當其顆粒組成滿足技術規範中密實級配的要求時,稱為級配集料。

1.級配骨料,包括級配碎石、級配碎礫石(碎石和礫石的混合物,通常粉碎後形成帶礫石的碎礫石)和級配礫石(或級配礫石),粒徑組成為0-100 mm。

2.級配集料基層結構是根據密實混合料原理修築的,其強度是由集料之間的摩擦力和細粒土的粘聚力形成的,是壓實連接的。為了保證這種結構具有足夠的強度,必須使組成混合料的集料具有最佳的級配和良好的顆粒形狀。充分攪拌後,各級骨料均勻分布並壓實,否則會影響結構層的強度。

3.級配集料可用作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層和底基層,也可用作路基改良層,特別是在潮濕多雨地區。

沙石按壹定比例混合,也叫級配砂。壹般用於地面墊層、基礎墊層和道路墊層。

石渣是電石與水反應制乙炔過程中排出的淺灰色細粒礦渣,即壹種或多種不同規格的殘余石塊,主要呈粉末狀,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

1.電石渣主要來源於電石法生產PVC和醋酸乙烯。每生產1噸PVC約需耗電1.45噸,每噸電石水解產生1噸電石渣,因此每生產1噸PVC需排放電石渣2噸以上。電石渣量大,堿含量高,含有硫、砷等有害物質。如果不處理就排放,會堵塞下水道,淤積河床,危害漁業生產。在陸地上堆放會占用土地,汙染環境。

2.砂漿制作:電石渣的化學成分符合二級低鎂石灰標準,可與水泥、砂混合形成砌築砂漿,稱為電石渣水泥砂漿。其抗壓強度、抗凍性、粘結力和軟化系數均滿足規定要求。

3.水泥生產:首先通過水洗除去電石渣中的矽鐵塊,然後通過沈降除去上層的清水,下層的濃漿含水量約為66-70%。將煤、黃土和鐵渣按16:16:5的重量比送入磨漿機,研磨時不斷加水,制成含水量為54-98%的漿料。然後將電石渣和泥漿均勻混合成含48 1%氧化鈣的料漿,經脫水、幹燥、粉碎後,成型為壹定大小的球,送入立窯煆燒、粉碎,再粉磨成水泥。

壓載,即同壹材料的尺寸和規格在規定範圍內。在工程建設中多用作回填。

碎石:巖石、煤等的碎片。

鐵路上,用作路基的小石子。傳統的鐵路軌道通常由兩根平行的鐵軌組成,固定在枕木上,底部是用小碎石鋪成的道碴。道碴和軌枕都起到增加受力面、分散列車壓力、幫助鋼軌承受荷載的作用,防止鋼軌因壓力過大而陷入土中。

碎石,壹種不成形的石頭,開采後處於自然狀態。

1.碎石是爆破後形狀不規則的巖石。形狀不規則的叫隨機毛石,兩個面大致平行的叫平毛石。碎石形狀不規則。壹般要求石材中部厚度不小於150mm,長度300 ~ 400 mm,質量20 ~ 30 kg左右。其強度不應小於10MPa,其軟化系數不應小於0.75。

2.碎石和礦渣的主要區別是前者大,後者小。

地瓜石是矩形或不規則的石灰巖、花崗巖等常用作墊層的巖石,規格從100 mm到200 mm不等,是矩形或不規則的石頭,如石灰巖,用於墊層和鋪設路基。鋪設時,將它們垂直插入地下並鋪好,在上面澆上混凝土,振動壓實,地瓜石的裂縫就鋪好了。

綴飾石(也叫條石)是由致密砂巖、石灰巖和花崗巖制成的規則六面體石頭,用於建築。

1.根據加工形狀的規律性,可分為原石、粗石、半細石、細石四種。

2.按形狀可分為條石、方石、拱石。

3、原石:外觀大致呈方形,壹般不加工或稍加調整。石材的寬度和厚度不應小於200mm,長度不應超過厚度的4倍。搭接面和接合面的凹陷深度不大於25毫米,抗壓強度不小於30兆帕。

4.粗骨料石:規格尺寸同上,搭接面和接合面凹陷深度不大於20mm;外露表面和周圍表面的凹陷深度不超過20毫米

5.細集料石:精加工後,規格尺寸同上,搭接面和接合面凹陷深度不大於10mm,外露表面及周邊凹陷深度不大於2 mm..

註:接縫周圍的表面是指搭接面、接縫面和暴露面相交的20~30mm範圍內的部分。

礫石,是砂和礫石、卵石和漂石(壹種被水或天氣侵蝕的巖石)的混合物,也叫礫石,密度大,穩定性好,常用於道路基層鋪設。

沙礫是指沙礫的松散混合物。地質學上,粒徑在0.074~2mm的礦物或巖石顆粒稱為砂,粒徑大於2mm的稱為礫石或角礫巖(兩者的區別在於圓滑程度不同)。如果礫石中的礫石大部分是礫石,就叫礫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人把砂巖稱為砂巖。

1,砂:壹個總稱,微小的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

2.沙子:土壤術語,主要由應時或礦物顆粒組成。滲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差,礦質養分含量低。

3.砂礫:壹個地理術語,指沙子和礫石的混合物。比巖石顆粒小,比淤泥粗糙。粉末顆粒直徑在0.06-2.0mm之間,由巖石風化侵蝕形成,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

4.礫石:工程術語,指砂和礫石或卵石和巨礫的混合物(壹種被水或天氣侵蝕的巖石)。直徑超過2毫米,比碎石的直徑還大。可用於鋪設道路基層。

5.沙子(主要是二氧化矽)大多是人工制造或人工拋光的壹些石頭。顆粒相對更大,飽滿感更強。拿在手裏能明顯感覺到顆粒的存在。

1,礫石,砂礫石,最大,直徑大於2mm;

2、沙子,其次,直徑小於2mm;

3、淤泥、淤泥,第三,直徑小於十六分之壹毫米;

4.粘土(clay),最小,直徑小於256分之壹毫米。

石粉和河沙的區別在於,石粉是石頭加工而成,而河沙是天然的。抓壹把河沙,如果手上有白色的石灰石粉,就可以判斷河沙中含有石粉。

粒徑為0.25-0.35毫米的砂為細砂,粒徑為0.35-0.5毫米的中砂,粒徑大於0.5毫米的粗砂;石粉的細度可以隨意改變,取決於球磨機的研磨細度。(常見的是蘇打的碳酸氫鹽)變成CaCO3,滴加鹽酸時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劇烈反應產生氣泡。石粉不透明,白色至藍灰色,呈立方體。河沙半透明,不規則(需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有條件的話檢測鈣含量是最科學的。純石粉的鈣含量是35-38%,河沙幾乎是0%。

由於石粉砂與天然河砂在級配、細度模數等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施工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石粉砂混凝土的攪拌、運輸和澆築要求與天然砂混凝土施工相同。

2.采取措施保證石粉砂的質量穩定,加強對石粉砂的級配、細度模數、石粉含量、MB值的定期檢測。

3、石粉砂堆放、轉運時應註意防止混土。

4.設置待檢倉庫,根據質量情況適當調整比例。

5、加強石粉砂混凝土拌合物的攪拌,與河砂混凝土相比,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30s~60s。

6.定期校準測量設備,嚴格控制劑量精度。

7.防止漏振、欠振和過振。

8.加強早期保健,適當延長保健時間。

在預拌混凝土生產中,壹般不宜單純用石屑(制砂機生產的人工砂除外)代替細骨料配制混凝土。

通過試驗對比分析,石屑在混合砂中的最佳摻入範圍為30-40%,對於中砂不宜超過40%。對於細砂,為30-50%。可見,中砂采用石屑與砂30:70的比例較為合適;對於細砂,最好采用(30-35): (70-65)的石屑砂比。

石屑混凝土使用石屑和沙子來攪拌混凝土。壹方面充分利用了石屑與水泥漿附著力好、強度高的優點;另壹方面利用了沙子的保水性和良好的滑爽性,兩種材料相輔相成。

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含有石粉和泥粉的石屑放入透明容器中,加水攪拌,加水保證石屑能在水中自由沈降。沈降30分鐘後,底部是石屑,頂部是石粉,泥粉漂浮在水中。

石屑是添加礫石的副產品。由於受到外力的碾壓,其強度會低於碎石,其片狀含量和雜質(如石粉、土等。)會高。不規則的顆粒形狀和明顯的棱角降低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天然砂壹般指河砂,其潔凈度壹般比石屑高,強度也較高,顆粒形狀較圓,有利於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砂巖風化形成原始山砂,被雨水沖刷、搬運、碰撞形成河砂,是天然砂。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天然砂的成分比較簡單,個體結構少,雜質少。所以它的孔隙率大,自身強度高,比水泥多。在同等條件下,混凝土的強度更高。石屑是碎石時篩下最小的部分,成分多樣,有土壤等多種雜質,也有許多個體結構。它們的孔隙率小,強度小,其比例小於水泥。相同條件下,混凝土強度低。

在C30混凝土生產中,需要通過試驗確定石屑代替天然砂的比例。用石屑制作混凝土有缺點,但可以通過增加水泥的配比來減少石屑的缺點,增加混凝土的強度,從而達到C30混凝土的標準。

水泥穩定碎石以級配碎石為集料,用壹定量的膠凝材料和足夠的砂漿體積填充集料的空隙,按照嵌擠原理進行攤鋪壓實。

水泥穩定碎石材料主要由粒料和砂漿體積組成。顆粒材料為級配碎石,砂漿體積包括水和膠凝材料,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組成。

混合材料可分為兩類:活性和非活性。活性物質是指粉煤灰等能與水泥中析出的氧化鈣發生反應的物質。非活性材料是指沒有活性或活性很低的人造或天然礦物材料。對這類材料的質量要求是精細,無有害成分。

所以要用石粉作為混合料來填充,也可以適當加入壹些石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