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健康樁漫談

健康樁漫談

我國養生歷史悠久,但書籍少,無文字記載,偶有紙片,殘缺多。根據我們祖先的傳記和很多參考資料,我個人認為古代人類應該是從與毒蛇猛獸搏鬥的經驗中積累進化而來的,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萬人參與了研究和討論。相傳2000多年前,有壹本叫《內經》的書,是中醫的寶庫。有許多關於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的記錄,其中壹篇名為《蘇文》的文章致力於養生。原文是:“照顧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保持精神獨立,肌肉為壹。”文章雖然簡單籠統,但意義深遠。先賢在《黃帝內經》中將其列為,壹方面將其視為預防疾病的養生之術;另壹方面,根據這個道理,讓患者進行運動和調理,並作為壹種運動醫療,與靈樞相輔相成,其主要內容是養神,即“養神獨立”。

東漢以前,很多文人兵士都會休息,站、坐、躺都可以努力,成為壹種普通的健身技術。梁武帝之後,達摩在漢朝教遊(此時達摩已六十七歲,是天竺王三子之子,見高僧傳、梁武帝傳、聖旨、祭文),有洗髓舒筋等法。在唐代,有兩個派別,即林佶和密宗。十八羅漢——印度統壹叫阮吧,然後還有分叉教派,教派很多,不勝枚舉。外行多,標新立異,五花八門,方法很亂,眾說紛紜。所以這種技術並沒有發展起來,而是被分化了。早在500年前,它就已經形成了。

宋以後改為靜心待法,也是壹個有同有異的門戶。而且坐法不夠自然具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僅《法師傳》全軍覆沒,我們古代聖賢的遺產被拋棄,優秀的學術被無形摧毀。很遺憾。

日本接近這種手法的人不少。在努力學習之前,他們首先專註地站立冥想,他們得到了各方面的提倡和支持。他們確實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去深造,但也是支離破碎,只有鱗片和爪子。

我壹直對祖國的遺產感興趣——養生、拳擊、特殊愛好(這和我小時候生病有關)。在得知青年時期的養生之道後,他壹方面請老師訪友,努力學習,另壹方面閱讀古籍,認真理解,同時根據老師朋友的指導和《內經蘇文》書中所包含的道理,夜以繼日地練習。雖然受限於個人知識和其他條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他50多年的經驗證明,他不僅有健身防病的功效,對很多慢性病也沒有效果。養生樁是壹項學術和醫學運動。參加這項運動的人不分年齡性別,不分體力,沒有限制。有病的人治病,沒病的人防病。運動的時候不註意姿勢,也不註意姿勢的先後順序。他們主要是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四肢得到適當的鍛煉,即靜中生動,動中寧靜。

這種運動可以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發揮內燃,加強各系統的新陳代謝,因此可以調整、恢復和加強人體各器官組織的功能,對維護健康和治療疾病有明顯的作用。50年來,沒有壹個人被濫用,90%以上有效。

這種運動可以加強人體的吸收和排泄。古人雲:“取其精華,洗其糟粕。”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壹種自力更生的運動,也就是說,它對人體及其部分身體有著無窮無盡的作用。比如,弱者可以通過運動讓自己的身體變得強壯,如果人體的某個系統或器官出了問題,可以通過運動消除問題,健康者可以更健康,容易體驗到無窮的利益。

這種運動不同於壹般的運動。它是壹種運動與休息相統壹的運動,是壹種在運動中、休息中鍛煉的方法。因此具有調節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的功能,使人體各部分在高級中樞神經的控制下密切配合。養生樁既是健身治病的運動,也是鍛煉意誌的壹種功夫,所以學習養生樁的人壹定要重視這種運動。粗魯、浮躁、憤怒、焦慮、後悔、患得患失和僥幸心理都是缺乏修養的表現,讀書人必須避免。

對於治病的人來說,學養生樁的大多是久病的人,藥石刀針不好使。但是,他們不應該氣餒,應該積極鍛煉,積極治療,精神煥發,有韌性,時刻做好反復鬥爭的準備,從而戰勝疾病,恢復健康。如果他們悲觀、失望、憤怒和焦慮,不起床,如果他們暴露在寒冷中,這將不起作用。醫生常說,病人要心情愉快,學健康樁的人首先要心情愉快,虛心理解站樁的意義,耐心堅持鍛煉,讓精神煥發。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以自己擺脫疾病。

練養生樁,壹定要心態平和,排除雜念。“神不溢,力不銳,意不顯,形不破。”神態要輕松,刻意深刻蒼勁,力度要穩。雖然是壹個平易近人的道理,但是初學者不容易理解,而且主要是依據天意,而不是片面的形式問題,意在整體和內在。不要對整體的統壹做出局部的破壞,也不要讓外部的行動影響內部的推敲,而是要全部結束。第五是要恭敬、謹慎、用心、和諧。對人對事要恭敬謹慎,有慎重實際的意思,任何事情都不要說硬話,不要做軟事。這才是壹個讀書人內心和外表應該具備的養生條件。從個人角度來說,他應該是善良的,最好拿孩子的行為來說。從壹個父母的內心到人,在修行方面,就是“只要他精神飽滿,就不想看起來像個骷髏”。這才是修行的應有之義。

健康崗是根據病情設計的,其相關的神經和肌肉系統自然也是因人而異的。患者的生活條件、習慣、修養、氣質等特點也與設計有壹定的關系。根據這些不同的情況,壹定要考慮合適的姿勢,運動和休息的時間長短,身體負擔的輕重。教師要充分了解情況,妥善安排,學者要重視。修養不夠的人,剛學的時候往往會有幻想,隨意的活動或者死板的堅持,所以壹定要仔細體會,在實驗豐富後才能解決。主要原因是他們應該從過去吸取教訓,而不是從過去吸取教訓。他們不要聰明,不要愚蠢,要開朗,要努力。離開身體,別無所求,而執著身體,是壹種錯誤。力量是從外部獲得的,思想是無意中被操縱的。如果妳本著以上所述去努力,去仔細體驗,不難得到無窮的變化和奇妙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