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閱讀114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6億,占總人口的18.7%。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過早步入老齡化社會必然會帶來壹系列重大社會問題。
對於老年人來說,如何過好晚年生活,是壹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這裏我想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如果子女不應該輸在起跑線上,相對來說是老人的人生旅程。他們不應該止步於大多數人生命的“終點”(即平均壽命),而應該努力超越平均壽命,結束自己的日子,也就是說,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健康長壽,無病無災地離開。為此,老年人要懂得科學養生,註意調整生活方式。其中很重要的壹個方面就是改變生活的姿態和節奏,放慢腳步,過壹種悠閑優雅的自由慢節奏的生活。
為什麽老年人活得太慢?
壹,只有慢才能好。俗話說“十年磨壹劍”,“慢工出細活”。雖然這是壹門手藝,但用在老年也不是不合適,而是合適。因為,壹個人如何不僅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尤其是老人如何活得優雅瀟灑,進而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完美形象,其實和創作壹部藝術化的影視作品是壹樣的。也要求我們要有工匠精神,慢工出細活,精雕細刻,才能圓滿完成我們壹生工作的收尾工作。
第二,只有慢慢才能安全。簡單來說,就是說,要想晚年過得好,就得慢慢過。畢竟人體的衰老和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已經不允許我們做太“出格”的動作,比如壹些相對迅速快速的動作。
?Tik Tok壹位女醫生講過壹個例子:壹位老太太因為突然彎腰去拿東西導致心血管破裂而死亡。所以我們老年人應該盡量避免這種危險的動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慢慢蹲下來撿東西。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太多了。壹個看似簡單的舉動,卻足夠致命,可見慢對於老年人的重要性,至少可以降低風險,保護自己。
第三,只有慢才能優雅。老年人想要得到人們的尊重,行為舉止不壹定要瀟灑,但壹定要優雅、從容、文明、得體,所以只能慢悠悠。如果遇到事情動作太快,會很沒面子,對別人很沒禮貌。
?前段時間有壹個中國大媽搶自助餐的視頻。他們不顧壹切地往前沖,不停地往自己的大盤子和碗裏盛著各種食物,看起來就像絕望的流浪者和乞丐。她們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她們不愁吃穿的“淑女”身份,以及這樣高檔的消費場所和文明的用餐形式,更不用說她們應有的教養和氣質。
第四,只有慢才是長。說白了,長壽就是比別人走得慢。長壽的人在生命的盡頭是慢悠悠的行人,他們不急著回家。
?“暴風雨永遠不會結束”。在人類語言的概念中,慢通常與持續時間相關聯,而快通常與簡短相關聯。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現實中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節食有助於健康長壽,吃得少可以長壽。這無疑說明,我們吃飯要盡量慢,就是要用更長的時間來消化生活中的食物總量,不加節制,壹會兒沈溺於美味,壹會兒吃得太快太多,會損害身體健康,大大縮短壽命。
當然,老年人的慢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從居家生活、消費購物、運動健身、出國旅遊、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等等。,甚至我們老年人的日常坐臥,都要遵循“寧慢勿快”的原則。下面的蹲下和站起來不要太快太猛。醫學上的道理大家可能都懂,但往往是在妳頭暈目眩的時候,妳才真正不再年輕。
可見,老年人應該盡快進入適應自己身體的慢生活狀態。
?那麽,老年人如何才能及時進入慢生活狀態呢?
?首先,要認老服老。“老馬臥虎,誌在千裏;烈士的晚年是充滿勇氣的”,曹孟德吟詠誌願軍的英雄詩詞可以說是老年人“心不老”的寫照,壹直被肯定為老年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種拒老的心態固然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如果忽視和否認老年人身體受限的客觀事實,作為老年人生活的指南,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第二,要快速撤退。壹個人老有所養,晚年事業蒸蒸日上,社會上有很多感人的典型案例。比如壹位藝術家、企業家或政治家,在高齡時仍有不俗的表現,做出了足以為後人樹立好榜樣的成就。但是,這些具有特殊稟賦、處於特定歷史環境中的傑出人物,並不足以成為普通大眾晚年的榜樣。原因很簡單,就是無論我們怎麽努力,都達不到別人的高度和境界。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好處,就是任何時候在任何位置上迷失自己都沒問題。反而是“死屠夫,不和豬壹起吃豬。”作為壹個普通的老人,他退休了,回到了自己的家庭,種花養鳥,娛樂孫子,打太極,練字,唱歌,跳舞,去野外郊遊,或者和誌同道合的朋友壹起從事他壹直渴望卻無暇顧及的有益健康的活動。
第三,我們應該為所欲為。生活告訴我們,我們絕不是萬能的上帝,但我們壹定可以有所作為,尤其是在晚年。退休後可以去老年大學繼續充電,但不是為了晉升職稱和加薪,只是為了彌補早年失去的深造機會;也可以去深山古剎聽經,聽法,打坐,不是為了將來死在極樂世界,而是沐浴甘露,凈化靈魂。
除此之外,妳甚至可以漫無目的地閑逛。累了可以躲在書房裏,壹邊喝茶,壹邊悠閑地看壹本容易讀懂的書;或者去山腳下壹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下坐坐,聽聽鳥兒唧唧喳喳的蟬鳴,看看藍天白雲,呆壹會兒,閉上眼睛打個盹……
總之,放開身心,放飛自我,親近自然,無憂無慮,深深體味歲月的靜謐,慢慢享受生活的快樂!
?怎樣才能在老年過上慢生活?
?首先,保持簡單。暢銷書《分手》提倡人們過極簡主義的生活。我們老年人不壹定要趕這個時尚,走高端。我們要過簡單的生活,但不刻意追求什麽。
過簡單的生活,就少吃點,穿舒適的衣服,幹凈整潔,慢慢坐下躺下,寬容別人,寬容那些不在乎的人,不跟別人爭壹會兒,盡量避免斤斤計較,爭壹分,寬容別人的極端心態。
生活簡單了,就不會因為很多雜事而疲於奔波,就會有更多的閑暇和自由。
第二,傻。這就是古人“難得糊塗”的意思,意思是不要太聰明,有時候糊塗壹點比較好。說白了,妳應該學會裝傻,即使妳知道妳有時會遭受壹些損失。因為在古人的智慧裏,吃點小虧往往占大便宜。如果被惡人欺負,包容是最明智的選擇。否則,妳選擇和惡人鬥,要麽輸了受傷住院,要麽贏了坐牢,跟忍讓比起來,未必有什麽好處。
古人的智慧其實是假的糊塗卻是真的聰明。
糊塗和愚蠢可以簡化很多復雜的人際關系。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沒有利益糾葛很難有利益沖突。友誼不壹定會得到升華和提升,但至少不會變質甚至分手。
輕交流,越走越近,越來越了解對方,逐漸加深友誼,會讓我們成為知心朋友或者誌同道合的朋友,以後的人生也不會是壹個人孤獨的旅程。因為有人陪我們玩得開心,有人安慰我們緩解我們的抑郁,我們的內心會在友情的滋養下變得越來越豐富,充滿陽光。
壹兩個知己,三五個親友,或壹杯茶,聊聊天,或壹壺老酒,喝著笑著...
?第三,要勤奮。老年人的慢生活狀態不是懶人的生活狀態。沒有勤奮作為前提,生活無論如何都很難慢下來,這體現了辯證的人生觀。
勤快似乎和我們提倡的慢生活相矛盾,其實不然。因為慢生活意味著老年人生活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從容自如,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老年人凡事勤勤懇懇,早做打算,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才不至於手忙腳亂,節節敗退。這對於健忘的老人來說尤為重要。
勤快也是要求老人量力而行,不要冒充別人,這樣老了可以照顧自己。農村很多老人去世前壹直生活自理,得益於長年累月的辛苦和手腳麻利,而不是像城裏老人那樣養尊處優,長期臥床,拖累親友,被人嫌棄!
勤快無疑包括照顧好妳的妻子。這是為了讓自己再忙壹點,再累壹點,讓自己的另壹半放松壹點,開心壹點。畢竟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妳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