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構建完美曲線第1課

構建完美曲線第1課

打造完美曲線第壹課寶寶出生以來,身體狀況變化很大,壹直很難恢復曼妙的身材?針對女性深受困擾的浮腫問題,我們邀請專業中醫從傳統醫學的角度教妳如何塑造下半身,輕松打造優雅完美的曲線!妳被水腫困擾很久了嗎?其實只要能找出惱人浮腫背後的真正原因,加上正確的飲食和恰當的穴位,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難!

生理性水腫V.S .病理性水腫女性常見的水腫原因基本可以分為“生理性水腫”和“病理性水腫”兩種:

(1)生理性水腫:生理性水腫的患者是今天討論的主角。有這種問題的女性,有時會出現短暫的腳部水腫,大多是因為飲食失調(吃的太鹹),或者久坐、久站導致的下肢循環不暢。也可能是懷孕、生理周期、服用避孕藥、註射排卵針等原因造成的。此外,當身體過於疲勞,工作方式晝夜顛倒時,也會阻礙體內水分運動,引起水腫。好在只要改善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這些現象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

嘉禾中醫診所總裁羅明宇說,現在很多20-50歲的育齡婦女,在月經來潮前1-2周就感到腫脹不適,範圍從腳踝到小腿,甚至伴有面部和手部水腫,壹段時間後隨著月經來潮逐漸消退。這是女性內分泌失調的常見預警信號,壹定要特別註意。

(2)病理性水腫:病理性水腫長期不能改善,有時是身體壹側水腫,但也可能合並其他癥狀。例如,輕度活動(走路或爬樓梯)的患者容易氣喘籲籲,甚至出現高血壓、蛋白尿等問題。這時候建議去醫院詳細檢查,確認是否患有心、肺、腎、甲狀腺等疾病,對癥下藥。

(3)其他:更年期女性可能因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而出現莫名其妙的全身性水腫,癥狀由輕到重交替出現,甚至持續數年或數十年,但通過檢查未發現異常。所以醫生把這種沒有確切原因的水腫稱為“特發性水腫”。

此外,在妊娠晚期,很多孕媽媽會出現下肢水腫,尤其是下午,休息壹夜後早上醒來,但如果水腫長期不消退,則稱為“妊娠水腫”。

改善水腫穴位的4個步驟* * *無論是穴位* *還是針灸,其原理都是通過由外而內對經絡施加* * *來進壹步達到調理身體的效果。羅明宇醫生解釋說,如果關註水腫的問題,可以將下肢稍微擡高,從腳背沿著小腿到大腿混合進行按、壓、推、捏等手指動作。只要對穴位有正確的按壓和推動,水腫的問題很快就會得到緩解,如果能長期堅持,對徹底消除水腫是有幫助的。

步驟1推揉凹陷的谷穴

穴位位置位於腳掌第二、三趾骨向腳背方向延伸的凹陷處。

* * *用拇指指腹按壓揉捏凹陷處,每天由輕到重反復用力至少5分鐘,有助於消除癥狀,對改善面部浮腫和足部腫痛有很好的效果。

打開太溪穴的壓力

穴位定位太溪穴位於內側踝尖與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 * *坐著擡起壹條腿,左手的手指按在右腳的太溪穴上,深壓5秒,然後慢慢放開。重復30次後,換腳旋轉,每天早、中、晚至少各壹次(左右腳各30次)。

第三步3點按三陰交穴。

穴位位置三陰交穴位於足內側踝尖上方4指寬處。

* * *方法* * *與太溪穴相同。深按5秒鐘,然後慢慢松開。重復30次後,換腳按,每天早上、中午、晚上至少壹次。可以幫助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下肢水腫,調節月經、激素分泌等婦科問題。

第四步按壓水孔。

穴位位置水穴位於肚臍上方1寸處。

* * *模式單手劍指按壓水穴,深呼吸,把空氣吸到腹部做穴位* * *,呼氣時用力按壓水穴5秒,然後放松,每天至少重復30次。

功效按壓水穴可以促進水分代謝,幫助排除體內多余水分,改善腹瀉、水腫等問題。

刮肝經,肥腿拜拜~ ~最近流行的“刮肝經”運動,就是借助外力將* * *塗抹在穴位上,主要目的是* * *下肢血液循環,幫助氣血運行順暢,特別適合久坐、壓力大的人。

什麽是“肝經”?肝經,又稱“足厥陰肝經”,主要掌管三大功能,即散化情誌、蓄血(蓄未用之血)、調筋(男性生殖問題)。

肝經位於雙腿內側,從大腳趾沿腳背、小腿、膝蓋、大腿根呈壹條線運行。這些部位肥胖的原因可以理解為肝臟工作效率差,所以積累了很多身體無法代謝的廢物。肝經與自主神經有關,但實際上與肝臟炎癥無關。

註意事項:孕婦、月經前後的人、感冒和腸胃炎的人不適合刮肝經。

這樣做的方式是每天不限次數。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單向按壓肝經(不要上下來回)。妳也可以使用輔助設備來幫助。

肝經壹側正確位置有13個穴位(兩腿* * *,共26個穴位),從下到上依次為:大敦、行間、太沖、中峰、郭利、中都、膝關、曲泉、銀豹、足五裏、銀聯、漳門、祁門。下面,羅明宇醫生講解肝經中的四個關鍵點:

(1)太沖穴:位於大拇趾與第二趾之間的趾縫上,1寸。揉太沖穴對抑郁情緒有導瀉作用,能給心臟供血。與另壹側的穴位壹起按壓會有更好的效果。

(2) Interrow點:位於大拇趾與第二趾趾縫之間。用太沖穴向行健穴方向按壓,可以消除肝郁,幫助肝血源源不斷地供給心臟。

(3)郭利穴:位於足內踝上方5寸處。可用於治療女性瘙癢、白帶不規則、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

(4)掌門穴:掌門穴位於肋骨邊緣。如果手掌貼在臉頰上,肘部自然下垂,肘尖對應肋骨的位置叫掌門穴。敲打章門穴可以疏肝健脾,調節五臟協調,預防婦科病,減肥,特別適合肝臟排毒功能差,肝炎,大腿內側脂肪堆積較多的人。

敲膽囊去除大腿外側的鞍肉!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或者寶寶出生後,很多女性都不自覺地在大腿外側長了壹塊“鞍肉”!羅明宇醫生說,如果想消除這種厚厚的鞍肉,敲膽囊可以提供壹些幫助!但是敲膽經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下半身減肥,而是為了幫助身體臟腑的氣血和骨骼更加通暢,起到保健的作用!

什麽是“膽經”?膽經又稱足少陽膽經,壹側有瞳孔會厭、聽會、上官、頜惡等44個穴位(雙腿88個穴位),其中四個穴位主要是叩診環跳、風城、中瀆、膝陽關。膽經位於大腿外側的褲線處。敲膽經不僅可以幫助血液流動,還可以促進膽汁的分泌,使所吃的食物得到更好的分解和利用。

註意事項(1)晚上11之後不要敲:白天敲膽經比較合適,因為晚上11到早上1(午夜)是氣血進入膽經的階段,所以這個時候膽經要好好休息。

(2)保持冷靜:敲膽經會使人體氣血上升。如果氣血處於旺盛狀態,再次上升,就會像火上澆油壹樣,使人感到不適。羅明宇醫生提醒,情緒的起伏會沖擊內分泌。所以保持情緒的平和穩定也是保持健康的壹小步。

(3)月經延遲:有些女性本來月經量就少,敲肝經後血氣增加,肝火下降,所以月經會稍微延遲,之後月經會逐漸恢復正常。

(4)忌月經:月經來時建議少敲或暫時不敲膽囊。

(5)不適合孕婦:敲肝經可能會帶來壹點疼痛,不適合孕婦。另壹方面,我又擔心疼痛會引起宮縮,影響寶寶的安全。

(6)其他:不適用於感冒、腸胃炎、皮膚病患者。此外,老年人不宜過於頻繁地敲打膽經,因為血液上升過快也會加快體內的調節速度,老年人容易出現不適。

做法是坐在床上或椅子上,雙腿保持壹定高度,用指關節敲環跳、石豐、中渡、膝陽關四個穴位,每天至少敲全部四個穴位50次。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由於腿部肌肉和脂肪很厚,敲膽經要稍微用力才能有效點穴。

天樞穴+水道穴,告別小北坡!現代人久坐,下半身的肌肉很少有機會運動。* * *天樞穴、水道穴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促進腹部脂肪代謝和血液循環。

天樞穴正好是人體的中點,常用於治療胃腸疾病。位於肚臍至左右三指寬處,主治便秘、腹脹、腹瀉、肚臍周圍疼痛、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至於水路穴,是位於肚臍下四指並攏的地方,然後三指從中線並攏。對腸道蠕動有雙向調節作用,還能改善便秘和腹瀉,並能隨著腹部收縮幫助消除腹部水腫。

註意事項(1)不適合懷孕,月經前,感冒,吃飽飯後。

(2) ***模式:每天不限次數,每次按5 ~ 10分鐘。但由於腹部穴位有重要的胃腸器官,所以特別不適合飯後按壓。

促進腹部脂肪代謝和血液循環

雕塑完美曲線的貼心提醒,每天持續規律的運動,加上健康營養的飲食內容,才是雕塑曲線的不二法門。

建議女性無論多忙,壹定要養成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的習慣,可以幫助大腿和臀部的肌肉從相對溫和的站定、快走、慢跑、擡腿、拉伸,再進階到有氧體操、遊泳、騎自行車等。

羅明宇醫生也提醒,產後的媽媽們不要急於減肥來恢復身材,而是想塑造自己的身材或者消除水腫。除了運動,她們還要註意飲食的營養均衡和熱量控制,多註意澱粉、糖和脂肪的攝入,補充優質蛋白質,配合適當的運動,才能有效改善下半身的曲線,找回往日的婀娜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