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中國人慶祝春節。不知道能不能說壹會兒。我們現在把春節當成春節,春節也很好,因為它概括了中國所有節日的概念。其實世界上只有中國人過節,西方人沒有。為什麽西方人不慶祝這個節日?聖誕節和復活節不是假期嗎?不是這樣的。節日是什麽意思?指節氣,二十四節氣。我把時間分成二十四段,壹段壹段,每段都有不同的陰陽變化,所以這就是段的概念。西方稱之為“紀念日”,紀念某壹天。我們現在經常把節假日和紀念日混為壹談,其實不然。對於中國來說,節日只是壹個與天地四季相合的過程。春節在這是最重要的,壹年的開始,壹年的開始。所以壹年的開始,所以它包含了幾個意思。第壹層含義是生命,即整個世界都是生氣的,有創造力的,生化的。如果說天地之德,天地之德叫“命”,天地之德叫“命”,人要以天地為榜樣,有無限的創造力量,那麽這個時候就應該說“命”。於是春天來了,也是宇宙充滿生機的時刻。所以,以前大家都會說,春天,春天來了,不能挖鳥巢,不能砍樹,不能砍樹。妳不能在植物生長的時候砍掉它們。這就是“養”養我們的生意。所以第壹,春節要和天地結合,要養精蓄銳。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2.春是統壹的開始,要維持生命的莊敬是其次。春天被稱為統壹的開始,是壹年的開始。儒家特別強調“元”和“始”的概念。元,“元亨利貞”,始於元。“元”代表壹個開始,從這個開始我們要特別謹慎。壹年之始,象征著我們對壹件事慎之又慎,關註其終的精神。在這壹年裏,我們都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談“敬”和莊敬。這是春節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現在說春節,只是把重點放在春節回家探親和家人團聚的意義上。這個意義其實是其次或者另外的。剛才說的這兩點恐怕是我們現在應該更加重視或者還原,提供這樣壹個角度給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2.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先生談論春節的文化和禮儀。
彭林:事實上,歷史發展可以說是沒有起點,沒有終點,也沒有盡頭。但它是分階段的,大的是社會史或歷史的發展階段。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壹個作為舞臺的熱帶年。我們的地球繞著太陽轉。古人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所以太陽繞地球的軌道,我們叫它北回歸線,太陽繞地球的軌道叫北回歸線,所以它是圓的,所以它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我們習慣以冬季的至日為起點,回到冬季的至日,稱為回歸年(回歸年)。現在我們可以以正月初壹為起點。
其實這個回歸年是我們地球壹年四季變化的壹個循環,也是以前農業社會的壹個循環,從播種、耕作到收獲、秋收、冬儲。所以在每壹個周期結束的時候,我們都需要裝修,甚至壹個家庭都需要團圓,同時也要規劃未來,明年怎麽樣。所以過了壹年,全家或者壹家人聚在壹起慶祝我們的成就,豐收,思想和生活等等。同時,我們都有壹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求好運”。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態,對來年有壹個好的期待。這時,經過休息,壹股新的活力迸發出來。
因此,春節的文化,我們仍然是壹個主題:統壹,萬象更新。所以圍繞這壹點,我們習慣了困難的時候穿新衣服,就像年輕的時候,壹開門什麽都是新的,就有這樣壹種文化心理。
1,春節最重要的文化內涵就是寫春聯。其實我們春節壹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寫春聯。我覺得文化氛圍極其重要。我們通過春聯來說壹下去年和明年,也就是迎接辭舊迎新。以前覺得春聯最集中,現在很少自己寫了,都買了。買了春聯,大家甚至把春聯當成兩張紅紙,有點喜慶。我還是主張家家都自己寫春聯,用自己的知識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如果每家每戶都能做到這壹點,並能互相觀察和學習,我想社會的文化水平會很高。
我上中學的時候,記得走在大街上,家家戶戶都自己寫春聯。我還記得有些甚至是用篆書寫的,有些是用隸書寫的。寫得好的春聯甚至可以讓妳壹輩子忘不了。那時候粉碎四人幫,我看到有些人的春聯叫“易”——周易的易——“易說“幹坤定”——動亂後天下定,“詩雲聲如鼓,樂在其中”,用在《詩經》裏。我覺得春節最重要的是把春聯拿出來。春聯是大家在語言和表達上期待的未來。這是壹件極其豐富的事情。當然還有鑼鼓。我覺得這個比較水平沒那麽高。
2.拜年要註意禮節和輩分。其實拜年就是互相祝賀。中國人特別講究論資排輩,也就是晚輩和老壹輩。現在我們說“新年快樂”,其實就是說“新年快樂”!新年快樂“祝妳新年快樂,這叫新年快樂。事實上,它必須拜年。晚輩和老壹輩之間,不能用同輩的禮儀。看到對方就能打個招呼,對同齡人來說就夠了。但晚輩必須向長輩低頭,尤其是在家裏,在兒孫之間,在父輩和祖輩之間。因為表達尊重需要壹定的儀式,不同的儀式表達不同的尊重。同事從晚輩到老壹輩都不壹樣,所以現在只有農村還是這樣。壹年365天,有壹天,我用這種最莊嚴的方式向長輩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我覺得這個東西還是要慢慢恢復的。
我覺得這樣更好。中國人民是壹個有道德的國家,所以道德不能成為無道德的。而且現在好像也沒有賀年卡了,今年只收到過壹兩張賀年卡。其實賀年卡有很多語言。拜年時註意稱謂是很重要的。在我們那裏,我小的時候,大年初壹見到長輩不打電話。長輩們很生氣,甚至認為大年初壹第壹次遇見妳是不吉利的。為什麽妳連個頭銜都沒有?太粗魯了。因此,每個人都非常重視春節,每個人都希望年初有壹個好的開始。如果他們弄來壹個沒大沒小,沒上沒下,說話沒深沒淺的人,老人會很不高興。這個標題現在已經成為壹門學問了。以前不想學,但是天天喊。
3、過年,拜天地,拜祖宗,做人,不要忘了這個,這種東西叫“天地”。據我所知,《大戴笠書》裏有壹篇文章叫《禮記三書》,裏面說禮物很多,但是最原始的有三個。壹個是天地,“天地為性之本”。這個“性”——性別“性”應該解釋為“命”,即沒有天地。所以它是生命的基礎。那麽為什麽要敬畏天地呢?太神奇了。另壹個是祖先,是“階級的基礎”。妳姓韓,我姓彭,他姓張。我們是怎麽傳下來的?就這樣代代相傳。“君與師”——君與師——是“治之本”。妳總要靠管理者來治理國家,也有有學問的人。所以古代的“天、地、君、親、師”祭祀,後來被壹些人簡化為牌位。其實我覺得不應該。因為我們拜老師,所以現在有教師節,或者有孔子生日。這個時候,我們去拜老師。然後,在這壹天,很多人更註重祭拜天地。壹個元初,壹個是祭祖,因為畢竟是按照壹家壹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