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與五行密切相關。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肝屬木。根據自然法則,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可見,心與脾、脾與肺、肺與腎、腎與肝、水木、肝與心之間存在母子關系。心功能調養,養脾;脾的功能是調養、滋腎。腎功能是調養,養肝;肝功能調養,滋養心臟;這是壹個相互發展,良性循環的過程。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護脾。
春夏交替,夏日精神與身心交融。夏天屬火,氣候炎熱,是萬物旺盛生長的季節,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天氣越來越熱,但有些人經常感到心跳異常,失眠多夢,健忘,食欲下降,大便稀稀,身體疲乏無力。按照中醫的說法,這屬於心脾兩虛。
心對應“夏”,夏季心陽會特別旺盛。人與自然是壹個統壹的整體,四季的變化與人體五臟的功能活動相互聯系。當季節變化時,人體的器官也會發生變化。如果身體不適應這樣的變化,就會煩躁易怒,就會導致壹些老病。
從五行來看,心脾是母子關系,心為脾之母,脾為心之子。心之母要時刻照顧好脾之子,也就是全身心投入到支持脾來維持其正常的運化功能。從器官功能來看,心主血脈,推動血液運行不息;脾主血,使血液運行於脈中。只有心脾配合,血液才能正常運行。
如果心臟有健康問題,就會影響脾胃。脾壹旦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也會影響心臟功能的正常運行。比如脾主肌肉。如果脾的功能不好,就會影響心肌的正常功能,引起心肌病。但如果脾的運化功能異常,心血失衡,就會引起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癥狀。
所以,夏天要特別註意好脾氣脾的“母子”保養。
夏三月,如何養心安神?
1.純潔的心
心被火弄臟了。夏季是壹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期,此時人體的陽氣也進入了非常旺盛的階段。由於內外熱,人的身體也會出現頭暈、乏力、煩躁、易怒等問題。所以要特別註意清心除煩。“苦味入心”,適量吃壹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蓮子心、百合等,可以降低心火。
保持好心情
《蘇文》指出“心即心,心即樂,樂即氣而誌,營亦同。愉悅的心情有利於心臟功能的協調,但不宜過度。過度的快樂可能會傷害心靈。
試著“不努力”
夏天天氣熱,容易出汗,工作學習辛苦,體力消耗大。“不輕舉妄動”就是做什麽都要適度:工作強度要適度,不要加班或超負荷;老年人不應該做壹些超出他們能力的工作;適度熬夜,晚上23:00前最好睡覺;運動強度要適中。夏天早晚做壹些有氧運動,但不要做劇烈運動。
清心除煩經典方劑——梔子黑豆湯
梔子黑豆湯是漢代張仲景《傷寒論》的經典方劑,由梔子和豆豉組成。梔子味苦,清心,豆豉味酸,收心,也構成了清心的經典方劑,用於治療失眠。現代臨床研究也證實了支子琪琪湯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和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建議大家在夏季調理睡眠的同時,用天竺葵膏、唐鶴膏滋陰補血,清心降火,補心安神,助眠。
恢復健康
心主血藏神。夏天,很多人容易出現頭痛、失眠、煩躁、無精打采等焦躁不安的癥狀。這個時候要註意調整生活節奏,不要長期過度勞累。
夏天的中午,11到13,這段時間人體的陽氣達到頂峰,開始轉化為陰。陰屬主體,主體休息。此外,中午時分,心臟所屬的經脈氣血流動最大,心經當令,其氣血最旺盛。這個時候午睡有助於調節陰陽平衡,對健康非常有益。
午睡小貼士:
應該不會太久。11到1之間休息半小時就夠了。
盡量平躺,不要趴著睡;
午飯後,不要馬上入睡,避免吃飽就睡;
如果沒有條件午休,也要讓身體保持平靜的狀態,以利於陰陽交替。
夏三月,如何保養脾胃?
夏季氣候的壹個明顯特征是空氣中的高溫和高濕度。如果沒有空氣流動,沒有風,就容易形成桑拿天,悶、熱、濕、濕。
此時,我們體內的陽氣從內臟軀幹移至體表,毛孔張開,表皮就會出汗。這個時候,五臟六腑的氣血相對不足,所以到了夏天,人的食欲就變得不太好,被老百姓稱為“苦夏”。另外,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吃冷飲,使“喜燥惡濕”的脾胃容易受傷,出現腹脹、食欲不振、嗜睡等癥狀。
因此,在夏季和三月份要特別註意保護脾胃。建議人們暫時不要吃太多的寒涼食物,可以用新鮮的蔬果代替,如西瓜、桃子、草莓、黃瓜、綠豆等,都是清熱利濕的好食物。還可以在飲食中加入山藥、薏米、蓮藕、山楂,適合煮粥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