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以來,詹世創教授主持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學科建設。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學科建設在保證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地突出道家研究的特色。多年來,廈門大學道教研究者先後參與國家重點社科研究項目《中國道教史》、《中國道教思想史》(詹世創副主編)的研究。主持的主要項目如下: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道家符號學”;教育部“十五”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與中國養生文化”;教育部“十五”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生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道教生態思想研究(第二負責人)。道教研究者出版了《易經與道教符號的揭示》、《彜族文化傳統與民族思維方式》、《道教與女性》、《道教技藝與文學》、《道教與戲劇》、《道教文學史》、《南宋道教文學研究》、《呂中仙脈與丹道保健》、《三玄與丹道保健》、《道教醫學概論》、《夕。經過多年的努力,廈門大學獲得了中國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學位以道教為主。2003年5月65438+5月,廈門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批準成立廈門大學道教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凱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三清慈善會理事長黃聖德博士擔任名譽理事,著名道教研究專家清溪太教授、臺灣高雄文化學院院長蔡文擔任高級學術顧問。詹世創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蓋建民教授、馬良懷教授、郭金斌教授任副主任。研究中心聘請了壹批國內外從事道教研究的專家作為專職或* * *研究人員。
研究方向中心將道教置於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開展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是:
道教與科技文化研究。道教不僅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深遠,而且滲透到科技文化的諸多領域,受到西方漢學家的密切關註。該中心重點研究道教與科技文化的關系,特別是探索道教與醫學養生的關系,並發掘其現代價值。道教與福建學的關系研究。所謂福建學,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幹,以朱學派為核心,融合了佛道文化諸多內容的道家學派。該中心力圖發掘齋藤優子研究中所蘊含的心性哲學,並由此擴展到整個福建研究的範圍,考察福建研究的發生發展與佛教、道教文化的密切關系,註重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道教與民間文化研究。無論是道家文化,還是以朱為代表的福建文化,都深深地滲透在傳統的家庭教育和建築習俗中。從閩北到閩南,從族譜到流派,都能找到道教的印記。在現代生活中,道教的影響依然存在。可以說整個民間文化都充滿了道家的血脈。在港澳臺和海外華人的觀念和習俗中也可以看出道教的巨大影響。因此,本中心重視道教和民間文化的相關研究。1997-2003年,在臺灣省中華大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賴宗憲社長的整體策劃下,出版了12系列道教文化研究學術雜誌《道韻》。自2003年以來,它與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和香港彭穎仙堂共同主辦學術期刊《道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