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吃什麽養肝?中醫治療肝病的方法

中醫吃什麽養肝?中醫治療肝病的方法

肝臟是我們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壹般中醫比較註重養肝,但是養肝的招數其實很多,比如養肝吃什麽食物,這些我們也是需要知道的,怎麽按摩肝臟。那麽,壹般中醫是怎麽養肝的呢?中醫治療肝病有哪些方法?

1,中藥養肝吃?

①綠豆

清熱解毒能清熱解暑、益氣止渴、利尿,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能及時補充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抗菌、抑菌、增強免疫力、抗過敏、降血脂、抑制蕁麻疹等疾病。防治冠心病和心絞痛。減少蛋白質分解,保護肝腎。

②枸杞

滋補肝腎,養血潤肺。補虛益精,養肝明目,有效抗衰老,改善睡眠質量。

③蓮子

能清除肝肺熱毒,滋陰潤肺,寧心抗癌,滋養精血,對病後體虛、失眠多夢者十分有益。紅蓮籽中含有的氧化黃心素對鼻咽癌有抑制作用,構成了防癌的營養保健功能。

④黑芝麻

能滋補肝腎,滋養五臟,益精血,潤腸潤燥。烏發潤發,護膚潤膚,提高生育能力,保護肝臟。

⑤山藥

能平肝養肝,預防肝昏迷。經常食用,有減肥、健美、強身健體、滋腎填精的作用。

⑥黑芝麻

能滋補肝腎,滋養五臟,益精血,潤腸潤燥。烏發潤發,護膚潤膚,提高生育能力,保護肝臟。

⑦香蕉幹

具有清熱、潤腸、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按照“熱則寒”的原則,最適合燥熱的人。香蕉可以幫助大腦制造壹種化學成分——人體內的血清素,它可以刺激神經系統,帶來快樂、平靜和睡意的信號。

2.肝不好的四大危害。

1,肝“苦”有很多問題,而且又黃又醜。

中醫說,百病之根在肝。如果肝臟代謝異常,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就不能及時供給,各器官就不能正常工作。

2,臉色暗黃,年紀輕輕就成了“黃臉婆”。

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工廠。吃的喝的有毒物質,對肝臟有害的藥物,體內產生的毒物和廢物,都要靠肝臟來解毒。如果肝臟不能正常排毒,毒素就會留在體內,再漂亮的女人也會變成“黃臉婆”。

3,斑和痘痘壹個接著壹個,停不下來。

肝臟負責幫助人體調理氣血津液,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肝氣排出正常,氣血就不會停滯。水也需要順著氣機的流動,這樣氣機才暢通無阻,水濕了也能正常排出體外,臉上就不會長痘痘了。

4.權重居高不下。

妳通常吃的食物熱量很高。進入人體後,經脾胃消化後會帶入肝臟。如果肝臟不能壹下子分解這麽多脂肪,就會留下壹些。時間長了,越來越多的脂肪堆積在肝臟裏。肝臟先變“胖”,人也會得脂肪肝。患病的肝臟無法盡快排出廢物,還會發胖。

3、養肝按摩

1,大敦點

大敦穴位於大拇趾內側甲縫旁。“敦”是粗的意思,“大敦”特別粗。大敦穴也是井穴,“井”就是源頭的意思。趾甲邊緣有壹個“大墩”點,離第二趾最近。在大敦穴選穴時,可以坐直,也可以仰臥。大敦穴位於大拇趾甲根邊緣(第二趾附近)約2 mm處,“大敦穴”可按摩或艾灸,可達到使頭腦清醒、神清氣爽的效果。

2.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壹、二跖骨關節前方。太沖穴是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是肝經的原始穴位,大約相當於壹個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可以很好的調動肝經的活力,使肝功能正常。

3.行星際點

“行星際點”位於大腳趾和第二腳趾的接縫上。是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太旺了,就放心了。而“行健穴”是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旺盛。多揉揉“行穴”,就能從這裏把心火發散開。

4.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它是肝的背部俞穴,是肝的活力聚集在身體背部的壹個水池。肝俞穴是養肝不可或缺的穴位。肝俞與太沖合用,屬於中醫“配穴配樞”的方法,能補肝陰,養肝柔肝。取俯臥位,取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1.5寸,肌腱收縮旁(督脈)。

5.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背、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的關鍵點就是腎的原點,是儲存腎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才能健康生長,所以養肝必須養陰。利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可以更好的“滋水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