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音樂家?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音樂家?

春天裏的盲人牧師:師曠

況,字,晉國著名的音樂家。他生活在公元前572-532年,晉道公和龔平在位的時候。天生沒有眼睛,所以自稱盲臣,成了晉國的大夫,以“師曠的聰明”聞名於後世。師曠有豐富的音樂知識。他不僅熟悉鋼琴曲,而且善用鋼琴聲表現天籟之音,描寫鳥兒飛翔的優美姿態和歌聲。聽力優秀,辨別聲音能力強。漢代以前的文獻經常用他來代表聲音感覺特別敏銳的人。明清時期的音樂作品中,《陽春》、《白雪公主》和《玄默》都是由師曠創作的。

李延年:壹首美麗的歌。

李延年?大約在公元前90年,漢武帝是壹位來自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的非常有成就的音樂家。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音樂家,他們都以音樂和舞蹈為職業。李延年不僅能歌善舞,而且擅長音樂創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穎高超,思維活躍。他利用張騫從西域帶回的《馬哈都勒》創作了28首《倡新聲》,作為樂府中的禮樂。他是中國歷史文獻中第壹個明確標註作者姓名和音樂標題,並用外國音樂加工創作的音樂家。說他是漢奸,確實是無中生有。

七賢送別廣陵散: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賢”的領袖。三國時期,魏末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魏晉玄學代表人物之壹,擅性情。作品有長清、短清、長邊、短邊等,與東漢蔡氏五道合稱“季四道”、“九道”。楊迪曾將“九農”作為科舉考試中選拔學者的條件之壹。他留下的“廣陵絕音”的故事被後人傳為佳話,《廣陵三》成為中國十大古琴曲之壹。他的《聲無哀樂》、《與山居源絕交》、《福琴》、《養生》等作品也是傳世佳作。

蘇祗婆五丹七調定律。

蘇祗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樂家和琵琶演奏家。蘇祗婆曾從父親那裏學到了西域使用的“五旦”、“七調”等七調式理論,並將這壹理論帶到了中原。當時的音樂家鄭毅從蘇祗婆那裏學到了龜茲琵琶和龜茲音樂的理論,創立了84音理論。蘇的樂調體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樂二十八調的理論基礎,是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史上的壹個重要轉折點,為中國民族音樂法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琵琶興盛起來,成為中國主要的民族樂器。

八音變調唐體:萬寶常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擅長演奏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是《樂譜》。萬寶常最早註意到蘇祗婆的七音說,並在琵琶的探索上有所突破。他奉命制定禮樂,並以自制的“水尺法”為標準調制樂器,著有《樂譜》六十四卷,以“旋八音入宮法,變弦移柱為八十四音,壹百四十四音,最後變壹千零八音”等樂律理論。他制作的這套宮廷樂器對後世的流行音樂影響很大。他的樂法理論在隋代雖未引起重視,但對唐律產生了啟蒙作用。

史聖霓裳羽舞:李隆基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唐玄宗,也是中國古代第壹位帝王音樂家。他精通琵琶、笛子等絲竹音樂,尤其喜歡打羯鼓,被稱為“八音之首”。擅長羯鼓和笛子,創作改編了《子夜曲》、《小破曲》、《彩羽》。建立了唐代音樂組織焦芳和梨園。

王琦家中常見的景象:李龜年

李龜年:唐代音樂家,梨園樂師中的佼佼者。他吹管樂器非常熟練,許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奏,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當時,李龜年、李彭年和李鶴年都有文學才能。李彭年擅長跳舞,而李龜年和李鶴年擅長唱歌。李龜年還擅長打鈸、打羯鼓和作曲。他們的《渭川曲》尤其受到唐玄宗的贊賞。

姜夔:宋詞的孤獨與自調。

姜夔:宋代音樂家、詩人,又名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亡命之徒》、《白石道人之歌》等。他的詞集《道士白石之歌》中有17首自導自演的歌曲,並附有配樂註釋,還有鋼琴曲《古怨》中的指法,這是迄今傳世的唯壹壹部完整的宋詞與曲譜集。正因為他保存了17首樂曲,所以在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朱載堉,第壹個十二平均律。

朱載堉:明代音樂學家和歷法數學家。明太祖朱元璋九世的孫子。朱載堉是中國音樂學史上的壹位大師。著有《樂法全書》、《論法與呂的道理》、《質疑與混淆法與呂》。《樂律全書》總結了前人的樂律理論,加以發展,開創了“新秘率”理論,即“十二平均律”。

附:其他著名音樂人

除了上述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留下巨大印象的十位音樂家之外,還有壹些中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沒有被提及,他們或多或少地推動了中國音樂的發展。因為我們知道所涉及的關系無法壹壹列舉,這裏以附錄的形式介紹孔子、蔡琰等。(圖為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