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求壹篇關於陰陽五行的論文

求壹篇關於陰陽五行的論文

壹、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同時用五行的關系來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相互生長、相互抵抗的不斷運動中保持著和諧的平衡。這是五行學說的基本含義。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木材的特性:古人稱之為“木之直直”。“直”其實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是筆直的樹枝,向上向四周伸展。因此,具有生長、上升、光滑的功能或特性的東西屬於木材。

火的特性:古人稱之為“火即炎”。“商演”意味著火具有溫暖和上升的特性。所以溫暖向上的東西屬於火。

土的特性:古人稱之為“土為莊稼”,意思是土具有種植和收割莊稼的功能。所以,具有生化、承受功能的東西,都屬於土。所以有“土載四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黃金的特性;古人稱之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從皮”就是“變”的意思。有潔癖、抑郁、收斂作用的東西都屬於金。

水的特性:古人稱之為“水潤”。意味著水是潮濕的,向下的。涼的、潮濕的、往下流的東西都屬於水。

2.事物的五行分類。

①分類:事物的五行屬性是由事物的性質和五行的特征類推得出的。如果事物具有與木相似的特征,則屬於木;類似於火的特性,屬於火等等。比如五臟屬五行,肝屬木,心陽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如果妳在方位上屬於五行,那麽它屬於木,因為日出在東方,和木的上升特征相似。南方偏熱,類似火的炎性特征,所以屬於火;西方的日落與黃金的下降特征相似,所以屬於黃金;北方寒冷,類似於水的特性,所以屬於水。

②演繹法。比如,如果肝屬木,那麽肝的主筋和肝的開竅以“筋”和“目”為目的也屬木;心若屬火,脈、舌亦屬火;脾屬土,“肉”“口”也屬土;如果肺屬金,那麽皮毛和鼻子也屬金。腎屬水,“骨”、“耳”、“二陰”也屬水。

(3)五行學說也認為同屬五行的事物是有聯系的。比如東方和自然界的風、木、酸物質都與肝有關。自然和人體的五行列舉如下。

對人體來說,就是把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納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統。

3.生命的五行,虐與虐

(1)相互發展,相互制約。相互發展是指這個東西對另壹個東西有促進、鼓勵、培育的作用;相互尊重是指壹個事物可以抑制和制約另壹個事物的生長和作用。相互生長、相互制約,在五行學說中被認為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之間有聯系,自然才能維持生態平衡,人體才能維持生理平衡,所以說“控制就是生化”

五行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的順序是:木圖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金克木。

因為五行之間的關系,從五行中的任何壹行,都有“生我”、“生我”、“拒我”、“拒我”四個環節。

“生我”與“生我”,比喻為難經中“母”與“子”的關系。生我者為母,生我者為子,故五行關系亦可稱為母子關系。以火為例,因為木生火,“生我”者為木;因為火生木,“我生”就是土。這樣看來,木是火的“母親”,土是火的“孩子”;即木與火是“母子”,火與土是“母子”。

“勝我”和“勝我”在《內經》中稱為“無敵”和“得勝”。即“抗我”者“無敵”,“抗我”者“勝利”。再以火為例。因為火能殺金,“殺我”的人就是金。因為這個火,所以“我”是水。

相互發展、相互制約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命,就不會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可能維持其正常協調關系下的變化和發展。只有依次誕生,依次克服,如死循環,才能生化,才能維持事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2)乘法和攻擊性。五行相乘互損是指五行之間的正常關系被破壞後,出現的相互牽制的異常現象。

乘:乘,就是欺負弱小的意思。五行中的乘,是指五行中的某壹“行”對受害者的“行”過於克制,從而引起壹系列過分的克制反應。

當五行中的某壹“行”過強時,會造成受害者的“五行”被過分克制,會使受害者的“壹行”變弱,從而造成五行之間的異常克制。比如木太強,土也會太強,導致土不足,這就是所謂的“木取土”。另壹方面,也可以是由於五行中某壹“行”的衰弱,所以它的相互牽制相對增強,就更弱了。比如木本植物不是太強,對土壤的抑制能力還在正常範圍。但由於土壤本身的不足,土壤的強度相對增強,使得土壤更加不足,這就是所謂的“土壤虛木倍增”

相互侮辱:侮辱,這裏指的是“反侮辱”。五行中的互逆,是指由於五行中某壹行太強,反抗了“克己”的原行,所以反逆也叫反逆。比如木特別強的時候,不僅被金所克制,還會抗金(即抗金),稱為“木侵金”,或者說是抗金的壹個方面。另壹方面也是由於金本身的弱點,不僅不能克制木,反而被木所抵制,稱為“金虛木辱”

相乘和互辱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乘法和互逆的主要區別在於:第壹個是五行互逆的順序有太多的束縛,從而形成了五行之間的畸形關系;後者是與五行順序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從而形成五行之間的異常關系。它們之間的聯系是,當它們相乘時,也可以同時被侮辱;相互攻擊發生的同時也可以發生倍增。比如木太強,可以取土辱金;金弱則木可抗,火可奪。

3.五行學說在中醫中的應用

1.解釋臟腑的生理功能和關系。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比如肝臟是“木”,因為它有止瀉的功能,沒有生發的特性。心陽有溫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點,所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具有生化之物的特性,故脾屬“土”;肺氣主下法,金具有清瀉收斂的特性,故肺屬“金”;腎有控水藏精之功,水有潤下之特性,故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比如腎(水)之精養肝,肝(木)藏血養心,心(火)之熱溫脾,脾(土)化為水谷之精充肺,肺(金)下助腎。這就是五臟之間的關系。肺(金)氣下降,可抑制肝陽上亢;肝(木)之順,可解除脾土之郁;脾(土)的運化,可以阻止腎水的泛濫;潤腎(水)可以防止心火過旺;陽-心熱(火)能過分制約肺-氣-金-清-素,這是五臟之間的關系。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的關系,如食物的四季五味。總之,五行學說在生理學上的應用,在於解釋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統壹性。

2.解釋臟腑之間的病理影響。

比如肝病能散脾,是樹取土;脾病也會影響肝臟,這是對木的侮辱;肝脾同病,相互影響,即木滯土虛或土滯木滯;肝病也會影響心臟,是母病,子病;影響肺,為木辱金;影響腎臟,對於孩子和母親的疾病。肝病如此,其他器官的病變也是如此。五行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來解釋它們的病理相互作用。

3.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從顏色、味道和脈搏來診斷內臟的疾病。如果看到臉色發青,喜歡吃酸味,看到脈象有弦,可以診斷肝病;面紅,味苦,脈紅,可診斷為心火過盛。脾虛患者面青,以土為木;心臟病患者,見黑,以火為水,等等。

從其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病的傳播。比如脾虛患者,面色發青,脈如弦,為肝病而散脾(木帶土);肺病患者面紅耳赤,脈紅,是心臟病蔓延到肺(火取金)。五臟中任何壹個有病變,都可以波及到其他四個臟腑。根據五行學說,有四種傳變關系:繁衍、互犯、母病、子兒病、母。

從色脈關系判斷疾病的預後。如果肝病看起來是藍色的,見弦脈,與色脈壹致。若不見弦脈,而見浮脈,則屬互勝之脈,則克色(金克木)之脈為逆,主預後不良;如見脈象深,則屬於互有聯系的脈象,即生色(水生木)的脈象,平滑,預後較好。

(2)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1)控制五臟疾病的傳播。如果肝病能散脾(木帶土),提前補脾,防止其擴散。“看到肝的病,就知道肝要傳脾,所以要先鞏固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為補母,實為瀉子”。補母針對的是有母子關系的虛證,比如因肝不足而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生肝木。腹瀉是根據母子關系的證據來治療的,比如肝實瀉心,因為心是肝之子,瀉心火有助於瀉肝木。

根據兩者的關系,治療原則可概括為“抑強減皮”法,即瀉被抑者之強,補被抑者之弱。如果肝木過旺,脾土過旺,壹定是腹瀉,脾土虛弱,壹定要補。

(3)制定處理方法。在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埋樹,是壹種滋補腎陰養護肝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不足、肝陰不足的疾病。再如養土生金法,即健脾益肺法,適用於脾失健運,肺氣虛弱之癥。再比如扶土抑木法,這是壹種用疏肝健脾的藥物治療肝郁脾虛的方法。

此外,在針灸和心理治療中,五行的克制可以用來選穴和調節情緒。如果悲傷能戰勝憤怒,那是因為悲傷屬於肺,憤怒屬於肝。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往往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解釋事物矛盾兩面之間的壹般關系,還可以解釋事物之間更具體、更復雜的關系,有利於解釋復雜的生命現象和病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