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經常毫無理由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上聊天和瀏覽,影響生活質量,降低工作效率,損害身體健康,導致各種行為異常、人格障礙和交感神經系統部分功能障礙。其典型癥狀為抑郁、無快感或喪失興趣、睡眠障礙、生物鐘紊亂、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精力不足、精神發育遲滯和興奮、自我評價和能力下降、思維遲鈍、自殺念頭和行為、社交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藥物依賴。
“無語”型
很多人因為長期通過網絡通訊工具交流,在面對面的交流中“無言以對”。
在壹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吳小姐,幾乎所有與客戶的接觸都是在MSN上進行的。除了聊工作,她還可以在網上聊對方的心情、喜好等私人問題,所以和很多客戶“很親近”。讓吳小姐不解的是,每次遇到客戶,她都發現沒什麽可聊的,經常是沈默。但是我壹上線,溝通馬上就順暢了。
很多白領都經歷過這樣類似的“開放式溝通障礙”。其實這就是網絡依賴的後遺癥。長時間敲擊鍵盤很難感受到直接接觸的真實感受,這無疑會對人的心理調節和人際交往產生負面影響。怎樣才能擺脫這些負面影響?專家認為,白領可以適時放棄使用MSN,創造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必要時強制自己斷網;並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積極參加壹些朋友聚會尋找“聊天依賴”的娛樂方式。
在虛擬空間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已經成為很多白領的生活常態。
前不久,劉先生換了壹份工作,而他跳槽的原因令人瞠目結舌——因為老東家出臺了新規定,上班時間不準使用網絡聊天工具。劉先生說,他每天來上班第壹件事就是打開MSN。就算沒什麽可交流的,只要看到掛在網上,他就安心了。這已經成為習慣很久了。我不知道該做什麽,有時我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劉先生說,他知道自己對網絡的依賴已經沒救了。
“MSN依賴癥”是網絡依賴癥的表現之壹。據報道,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會影響個人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但主導因素是個人性格。研究表明,具有神經質、消極、敏感人格特征的人最依賴網絡;相反,具有正義、克制、拘謹等性格特征的人對網絡的依賴最弱。
戒網癮之前
網絡依賴是網絡成癮的臨床癥狀,和網絡成癮不壹樣。網癮者沒有典型的成癮癥狀,只是表現出對網絡的精神依賴。如果網癮者不約束自己的上網行為,任其依賴心理繼續發展,很可能發展成網癮。雖然中醫對網絡依賴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但對網絡依賴引起的抑郁、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壹系列癥狀,有壹套很好的保健治療方法。但是養生的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網絡的束縛。大多數網癮者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與家人和朋友的情感交流,從而產生內心孤獨的感覺。網絡彌補了他們在現實中的不足,他們對網上與陌生人交流更加開放。
預防和戒除網癮,首先要正視網癮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危害。學會控制上網時間,培養其他有益身心的興趣,轉移註意力;同時提醒自己正視電腦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比如頸椎病、視力下降等。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