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道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經絡修練養生方法,其“道學”原理也逐漸演變為道教的內丹修練和佛教的密宗三脈七輪修練。它把任督二脈和全身經絡大循環的建立稱為打通人體的壹天和壹周,把蠕動的組織液和代謝廢物稱為“內丹”,是經絡醫學最早的自我建立方法。
其中“誘導”的方法,試圖通過經絡所在肢體的牽引作用,刺激人體經絡中組織液和代謝廢物的循環,從而達到治病、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但由於其經絡刺激法的失傳,逐漸轉變為強身健體的保健方法。
馬王堆出土的行氣玉帛上明確記載了指導養生的具體方法,如:“行氣,深藏,藏則伸?”順則生,逆則亡。“這本身就是壹個建立經絡循環系統的方法和過程。
導引手法除了自啟動、建立經絡之外,還有移精化氣之意,即所謂的“理氣”療法。
宋代蘇軾在《東坡支林》中指出:“學會養生的人,在得到滿足的同時,可以遷怒於人...這就是所謂的“散發氣”。分氣法是在化精為氣的過程中,通過與經絡創始人建立振動聯系來促進經絡循環的特殊方法,對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很好的效果。
其中,“蘇文?化精為氣說:“古之治我有所耳聞,惟願化精為氣。" .遊助,正如文中所指出的,是壹種通過振動配氣經絡來運動精氣、改變氣機的方法,對施術者要求較高,但操作簡單,效果更為神奇。其中“願由”就是在經絡啟動和“由”(病因)之間建立壹種條件反射關系。古代真人、聖人等人利用符咒、香火啟動自身經絡循環,使自身與他人快速建立同步* * *振動聯系,從而誘導患病部位經絡循環,將“氣血”物質排出體外,達到治病救人、驅邪避邪的目的。
所以道家內丹導法本身就是壹種精氣低階轉移的建立經絡的方法。
作者:劉“化精為氣”傳承人,中醫世家。代表作是《重讀黃帝內經——探索生命科學》。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獲香港理工大學理療碩士學位,師從趙天福先生。在部委三級甲等醫院工作多年。曾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講學、咨詢。多年來,他致力於中國古代醫學中化精為氣的實踐,探索人類生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