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治療口苦的按摩手法
口苦壹般需要改善膽囊的功能。比如中裏巴人提倡的敲膽經,就是壹種非常好的治療口苦的方法。眾所周知,膽經運行在我們身體的兩側。腹部是陰側,背部是陽側,膽經正好走在陰側和陽側的中間。在自己按摩的時候,可以從上到下撫摸自己的膽經,按摩或者敲打,有助於緩解口苦的癥狀。
今天教大家壹個比較有效的治療膽囊疾病的自我按摩和推拿方法,就是開胸順氣,或者開肋順氣。方法是這樣的。我們把手掌貼在肋骨邊緣,肋骨斜向上,壹根壹根往上推。特別是第六根和第七根肋骨中間有壹個點叫奇門穴,是肝臟的募穴。所有的肝病,尤其是壹些中晚期的肝病,都會在這裏有反應點,有的甚至會很痛。我們慢慢地輕輕推他們。另外,第七、八肋之間有壹個穴位叫日月,是收藏膽經的穴位,所以膽經的壹些疾病在這裏也有反應點。
當我們沿著肋間推至腋下時,從指尖沿著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壹路推,就是開胸順氣。
維生素C是苦味的聖藥。
維生素的用法是每天三次,每次2~3片,放在舌下。壹般來說,輕度苦味只要吃藥2~3次就能消失。即使有嚴重的苦味,連續用藥3-4天也能解決問題。當然,使用維生素C片治療口苦只是壹種應急方法,治標不治本,口苦只是各種疾病或不良生活因素的表現,而不是壹種獨立的疾病。所以,要防治口苦癥,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治原發病,改掉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比如抽煙喝酒,註意口腔衛生。
中醫治療口苦真的很有效!
《黃帝內經》指出:“肝-氣-熱導致膽汁引流,口苦”,即如果有口苦,說明可能有先天的問題。口苦的主要情況如下:
口中苦味明顯,身體感覺疲倦,口不渴,舌質紅,舌苔黃厚,脈強或快。可用:柴胡10g,龍膽草5g,藿香8g(下背),豆蔻6g(下背),石菖蒲10g,豬牙草15g,茵陳10g,綿萆薢12g。水煎至300毫升,每日兩次。(下述藥物應在其他藥物準備煎服時放入,壹般煎服5 ~ 10分鐘。)
用癥狀加減:
1。除口腔中有明顯的苦味外,感到腹脹、噯氣、食欲不振、舌紅、苔厚黃的人,可去掉上部的石菖蒲、茵陳、生薏苡仁,加入蒲公英15g、佛手10g、砂仁6g(下)。
2。若伴有流鼻水、打噴嚏或頭痛等輕微感冒癥狀,則去除茵陳、茵陳,加入荊芥10g、牡荊6g、防風8g。
3。口苦身倦,關節肌肉酸痛,舌苔黃膩濕者,去茵陳、石菖蒲,加羌活、獨活各6克,黃柏8克,蒼術10克。煎煮方法同上。
4。若口苦便溏,腹部隱痛,大便重,則從上面去掉茵陳、萆薢、生薏苡仁,加入炒金銀花15g、木香8g(下)、胡黃連6g。煎煮方法同上。
5。壹位慢性膽囊炎患者,治療後有所好轉,但最近由於吃了太多油膩油炸食品,口苦,右上腹隱痛,舌紅苔黃,脈弦。——編者註)稍快,小便發黃,這種情況提示膽囊炎有發作,可急用:
柴胡10g,枳殼12g,青皮8g,雞骨草30g,元胡10g,炒梔子6g,蒲公英20g,龍膽草6g,木香8g(下)。煎煮方法同上。如有飲酒史,加葛花15g,梔子20g吃了很多糯米或小麥的,加麥芽20g,谷芽20g。
如果妳覺得口臭、口苦,不妨吃點野菜。
濕熱質的特點:經常口臭或口苦,容易長痔瘡和痤瘡,臉和鼻尖發亮,性格急躁。
養生推薦:荸薺芹菜汁、涼拌馬齒莧。荸薺、蓮藕、芹菜壹起榨,有很好的清熱利濕作用。另外,馬齒莧用開水焯壹下再加調料涼拌著吃也是不錯的。